第142章 求和(2/2)
“所以,倘若要胜过这些匈奴人,咱们不单单是要训练兵士们熟悉骑战。”
“更重要的是……”
“咱们要开始养马!必须养出好马,才能配得上我大秦将士们的艰苦训练!”
“养马——”
徐天听到这几句话,却是不免觉得有点头疼!
尽管,这赵之宗能看的如此长远,已经让徐天感到分外惊喜了。
但养马这事儿,可不简单。
这并不是拉一匹公马一匹母马,让它们交配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筛选良种。
若是没有好的品种、基因。
这样的马,就算繁育出来,也是个废物!
“今日,孤原以为只是商议内政,倒是不曾想,谈到了马政。”
徐天呵呵一笑。
忽然又看向刚刚舒了口气的郑荣。
“说起来,郑大人可是位列九卿之一的太仆,而太仆正是主管宫廷御马,以及国家马政。”
“不知,太仆大人对卫尉大人这番话,有何看法?”
郑荣听到徐天发问,心头悚然一惊。
好不容易逃脱了这凶神的魔爪,怎么又盯上自己了?
但没办法,他还是只能硬着头皮,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行礼:
“回禀殿下,臣以为卫尉所言,略有不妥!”
“所谓抗击匈奴,最大的问题,应当不在马政,而在外交!”
“战马之优劣,并不影响战争本身,臣认为我大秦本不该与匈奴作战,毕竟匈奴人口并不多,而他们屡次犯边,所求者无非我大秦之布匹、丝绸,以及粮米……”
说到这,郑荣稍一犹豫,依旧咬牙道:
“与其劳民伤财,与匈奴继续开战,倒不如跟匈奴和谈,每年定期供应丝绸粮米,使其勿犯边境!”
“如此一来,岂不是对双方都好吗?!”
话音刚落。
御座上的徐天,陡然皱紧了眉头!
这,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岁币政策’吗?!
要知道,曾经横行一时的北宋,就是在岁币政策之后,开始渐渐凋零。
最终演变出了靖康耻这等千古丑闻。
堂堂的汉人王朝,竟是如同蛮夷小国一般,行事之丢人,世所罕见!
“太仆大人此言有
理,与其跟匈奴作战,倒不如求和!”
“没错,古人云,以和为贵嘛……”
“诸位大人说的没错,花点钱就能解决,为何要打仗呢?殿下,臣以为,太仆大人所言极是!”
一时间,满殿群臣纷纷交口称赞!
但听到这些人的赞美声,徐天却是阴着脸,眼眸之中,有冷意掠过!
原以为,哪怕大秦朝堂上有内部斗争,但对外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团结一致。
却不曾想,这些人居然对匈奴抱有怀柔的想法。
简直可笑。
何为蛮夷?所谓蛮夷者,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
跟他们谈和,完全就是与虎谋皮!
好在,这次赵之宗挑起这个话题,正是徐天主动安排,并不是真的要让群臣来决议接下来对匈奴的相关战略。
而挑起这个话题,徐天的目的,就是拿下第二个九卿之位!
如此想着,徐天忽然看向郑荣,陡然开口:
“太仆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不过,孤倒是想知道,这和谈的想法,究竟是你的本意,还是……你不敢顺着卫尉的话,往下说?”
“孤可是听说了,五年前,我大秦与南越作战时,你身为太仆,主管朝廷马政,却以权谋私!”
“擅自将五千匹优良马匹运送到南越,卖与敌国!再用五千匹劣马充数!”
“太仆大人……”
“你可否告诉孤,此事,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