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欲裴总,追妻别太甜 > 第538章 古法复烧焕新生

第538章 古法复烧焕新生(1/2)

目录

青龙坡的晨雾还没散,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响。

顾繁星推开帐篷门一看,只见陈工匠正带着几个村民,在窑址边搭建新的柴窑。

“陈师傅,您这么早就开始搭窑了?”顾繁星走过去,递上一杯热豆浆。

陈工匠接过豆浆,笑着说:“昨晚激动得没睡着,想着早点把窑搭好,早点烧青瓷。”

裴洛南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图纸:“这是根据窑址测绘数据画的龙窑结构图,陈师傅,您看看,跟您搭的窑对不对得上?”

陈工匠接过图纸,对照着窑的结构看了看,连连点头:“对得上!对得上!连通风口的大小都一样,宋代窑工的智慧,真是了不起!”

村民们也来得越来越多,有的帮忙搬砖,有的帮忙和泥,还有的带来了自家的松木——听说要烧“清宁窑”青瓷,大家都想出份力。

顾繁星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温暖。

她拿出手机,给王教授发了条消息,告诉他搭窑的进展。

王教授已经联系了省博物馆,准备在特展上增设“古法烧瓷”展区,到时候会把复烧的青瓷放在展区里,还会播放搭窑、制坯、烧窑的纪录片。

“王教授说,等我们烧出青瓷,他就派车来运,还会邀请媒体来报道,让更多人知道‘清宁窑’的复烧成功!”

顾繁星把消息告诉大家,村民们立刻欢呼起来。

搭窑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到了下午,龙窑就基本完工了。

“窑搭好了,等柴也码好了,明天就开始制坯!”陈工匠拍了拍手,看着自己搭的龙窑,眼里满是自豪,“明天我教大家做瓷坯,用的是窑址里发现的模具,保证跟宋代的瓷坯一模一样!”

第二天一早,制坯的工作就开始了。

陈工匠把从窑址里清理出来的瓷坯模具摆在桌上,又拿出和好的陶土——这是用阳县的高岭土和水混合而成的,跟宋代窑工用的陶土一样。

“制坯要先揉土,把土里面的气泡揉出来,不然烧的时候会开裂。”陈工匠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揉土要顺时针揉,力道要匀,揉到土团不沾手为止。”

村民们都围在旁边,认真地看着。

杂货店老板娘也放下了生意,凑过来学揉土:“我也试试,说不定能做出个像样的瓷碗呢!”

顾繁星也拿起一块陶土,学着陈工匠的样子揉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土团总是沾手,裴洛南走过来,从后面握住她的手,帮她调整力道:“别急,力道轻一点,慢慢揉,把气泡都揉出来。”

在裴洛南的指导下,顾繁星渐渐掌握了技巧,揉出来的土团又圆又光滑。

她把土团放进模具里,用手轻轻按压,让土团填满模具的每个角落——这是她第一次做瓷坯,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按压的时候要轻,不然模具会裂。”

陈工匠走过来,帮顾繁星调整按压的力道。

“你看,这样按压,瓷坯的厚度才均匀,烧出来的碗才好看。”

顾繁星点点头,按照陈工匠说的方法,慢慢按压土团。没过多久,一个瓷坯就做好了——虽然不如陈工匠做的规整,但也有模有样。

“做得不错!”陈工匠笑着说,“第一次做就能做成这样,很有天赋!”

顾繁星看着自己做的瓷坯,心里满是成就感。

她拿出手机,开了直播,让网友们看制坯的过程。

直播画面里,网友们纷纷留言:“好厉害!看起来好难啊!”“期待最后的青瓷!”

制坯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两天,大家一共做了五十多个瓷坯——有碗、有盘、有瓶,都是宋代“清宁窑”常见的器型。

陈工匠每天都守在瓷坯旁,看着它们慢慢晾干:“瓷坯要阴干,不能晒太阳,不然会开裂。宋代窑工都是把瓷坯放在通风的窑洞里阴干,要晾七天才能上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