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播州十七日 2(1/2)
“如果一直都保持软弱,那么我们播州的基业,注定要败亡在我的手上,那么多年,那么多汉人皇帝,蒙古人皇帝,我们都挺过来了……”
“不是因为我们识时务者为俊杰。”
“而是,因为我们本就强大……在播州,没有人会是我们的对手,汉人皇帝是,蒙古皇帝也是。”
“必须要露出獠牙,让中原的皇帝明白,不好好管着他的狗腿子们,我们可就要反了……”
杨应龙冷声说道。
堂上众人,脸色各异,他们明白,自家头领好像下定决心了。
杨应龙何尝不知朝廷的强大?
他正是因为深知这头巨龙的可怕,才一直将獠牙隐藏在恭敬的皮囊之下。
他只是在拖延,在试探,希望能保住杨家在播州说一不二的统治,维持这七百年的土皇帝基业。
这次,他妄图作乱,可没有野心打到重庆去,他是在彰显自己的存在,让朝廷明白他的处境,能够惩治那些官老爷们安抚他。
次子杨可栋死在重庆府的噩耗,更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号。
朝廷,或者说朝廷里那些鹰派人物,已经不耐烦了,他们要用最酷烈的方式,逼他走上绝路……
杨应龙说完,见无人答话,实际上大家都慌了。
他们不是普通苗民,他们对外界是有联系的,他们有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明朝,是什么样子的存在。
杨应龙猛地看向众人,目光最终落在一位身着汉家儒衫、气质与其他苗疆头人格格不入的中年人身上:“惟栋,你素来与外界交往甚密,又与那刘綎有过往来,你说说吧。”
被点名的杨惟栋,是杨应龙的族侄,在播州杨氏内部地位颇高,堪称三号人物。
他自幼仰慕汉文化,读书明理,曾多次前往重庆、甚至更远的湖广游历。
因其见识广博,言谈举止颇有章法,竟与性情粗豪的三省总兵官刘綎结识,两人有过数面之缘,甚至一同饮宴射猎,关系算得上融洽。
当然,刘綎也曾试图通过他,了解更多播州内情,了解西南这个最大隐患土司的内部。
此刻,杨惟栋心中亦是惊涛骇浪,他强自镇定,上前一步,躬身道:“叔父息怒!此事……此事确有蹊跷,但侄儿以为,越是此时,越需冷静。”
“刘总兵虽为人刚猛,但并非阴险狡诈之辈,直接加害质子,恐非其行事风格。此事或真有隐情,意在激怒叔父,挑起战端啊……”
“如今播州境内,已非铁板一块。朝廷这些年借着改土归流之名,已派遣了不少流官进入,虽未直接取代我等,却已在统计户口、勘定疆界,甚至在一些要害之地,如偏桥、黄平等处,已有朝廷官兵驻防,名为协防,实为监视。”
“更有一些苗峒首领,见风使舵,早已暗中与郭子章、吴广等人暗通款曲……”
他所说的,正是杨应龙最大的“内忧”。
大明对西南的渗透是系统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