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播州十七日 1(1/2)
万历二十六年,秋。
黔蜀交界的播州,被连绵的阴雨浸得发沉。
乌蒙山余脉横亘西南,层峦叠嶂间,海龙囤的石墙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背负着杨氏土司世代经营的基业……
播州杨氏的基业已有七百多年。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废隋朝牂柯郡置播州,改原牂柯县为遵义县,作为播州州治。
后来属于黔中道。
此后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播州数遭南诏侵扰,陷播州三年之久,遂成为朝廷心腹大患。
唐僖宗乾符三年,朝廷下诏招募勇士进讨,太原人杨端与其舅谢将军入朝应诏,率兵南征,平息了南诏之乱,随后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
宋太祖乾德三年,杨氏之主杨实献其地归附大宋,大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
南宋末年,播州军为抗元主力之一。
元朝时,至元十二年招抚播州。
至元十四年,杨氏之主杨邦宪降,元朝于其地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安抚使,随后升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
大明太祖洪武五年,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
到了万历朝时,万历元年,杨应龙成为了杨氏之主,自唐治理播州伊始至杨应龙,已经传二十九世……
群山环抱中的海龙屯,在秋日的雾气中更显险峻狰狞,巨大的石砌堡垒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也在昭示着杨氏家族在此地七百余年的根基与威权。
宣慰司衙署内。
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踞坐在虎皮大椅上,他年近五旬,身材魁梧,面庞因长年山间风霜和权势滋养而显得粗犷而阴沉,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此刻正死死盯着手中一份刚刚送达的、皱巴巴的文书。
他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手背青筋暴起。
堂下,站着几位他的心腹族侄和部落头人,杨兆龙、杨惟栋,以及何汉良、孙时泰等谋士,皆屏息凝神,大气不敢出。
他们能感觉到,主公身上正散发出一种近乎实质的怒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
“死了……” 杨应龙的声音沙哑,如同砂石摩擦:“吾儿……死在了重庆府!”
“重庆府”三个字,他咬得极重。
他的次子杨可栋,作为朝廷惯例要求的质子,多年来一直居住在重庆府,名义上是“伴读”,实则是牵制他杨应龙的人质。
如今,人质死了。
头人何汉良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主公,节哀……重庆府来的公文上说,二公子是……是染了时疫,暴病而亡……”
“放屁!” 杨应龙猛地将文书摔在地上,霍然起身,胸膛剧烈起伏:“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这个时候死……”
“什么时疫?”
“分明是那郭子章、是那刘綎,是他们害死了我可栋儿!”
他口中的郭子章,乃是新任贵州巡抚,锐意进取,对西南土司改土归流之事态度坚决。
实际上,西南改土归流自嘉靖朝就已经开始了,这并不是朱翊钧的授意,这是朝廷上下,共同认定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