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 路线之争6(1/2)
“这,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竞争。”李焕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带着一种沉重的使命感,“关于芯片产业这块短板,我们现在下决心补齐,代价固然巨大。但我想,这个代价再大,也远比十年后,当智能时代的格局彻底固化,我们被人扼住咽喉、再想突围时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他环视着每一位决策者,语气诚恳而坚定:
“更何况,有些代价总是要付的,无非是选择现在付,还是留给未来。我们这一代人皮糙肉厚一些,多扛一点压力,多走一段荆棘,这个代价,就让我们来付吧。”
“总不能把所有的难题和风险,都原封不动地留给下一代。”
这番话,将个人与企业的诉求,升华到了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的层面,让在场参会的一些人为之动容。
此时,会议主持人,一位鬓角微白、气度沉稳的领导,适时地掌控了会场节奏。他轻轻敲了敲话筒,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好了,今天的讨论非常充分,也非常深入。”他的声音平和而富有权威,听不出明显的倾向性,“李焕同志、张汝经同志,你们提出的观点、展现出的忧患意识和战略前瞻,值得我们高度赞赏和认真对待。”
“同时,其他几位同志提出的关于发展规律、现实基础与资源约束的思考,也同样非常重要,体现了科学和务实的精神。”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总结道:
“芯片产业的发展,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放在国家全局战略中通盘考量。”
“今天的会议,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路径以及其背后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这很好,这正是我们开这个会的目的。”
他略作停顿,给出了最终的会议导向:
“这样,今天的会议就先到这里。请相关单位,将今天会上的核心论点、关键数据,尤其是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潜在风险,整理成一份详尽的内部参考材料。”
“我们需要时间,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与评估。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方向和重点,待后续讨论决定后再行通知。”
没有明确的支持,也没有直接的否定。会议在一种“高度重视、谨慎研究”的基调中结束。
几位核心领导离席时,表情依旧深沉,难以窥探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其中一位老人在与李焕擦肩而过时,脚步微顿,对他轻轻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些许不易察觉的赞赏,但并未多言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