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路线之争5(1/2)
这番话再次触动了在场许多领导内心最现实的考量——权衡与取舍。
的确,在国家层面,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都伴随着机会成本。几位领导不自觉地微微颔首,低声交换着意见,会场内的天平似乎又开始微微摆动。
张汝经见状,脸上忧色更重。对方的论点非常刁钻,直接命中了自主路线最难以回避的“短期阵痛”与“长期投入”之间的矛盾。
然而,李焕面对这连番诘问,并未显露出丝毫慌乱。他深知,到了这个层面,辩论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国家战略定力与远见的较量。
“你说得对,双轨并行是现实的选择,我们也不会自绝于世界。”李焕首先肯定了对方的部分观点,以示客观,随即话锋一转,“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哪一条轨是确保我们不会脱轨、不会受制于人的‘主轨’?哪一条又是权宜之计的‘辅轨’?”
“如果主次不分,甚至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购买外部的‘辅轨’上,那么当别人抽掉轨道时,我们整个前进的列车都将倾覆。”
他正视着那位学者,也看向所有正在权衡的领导,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
“关于资源错配的担忧,我完全理解。但我想请问,什么是真正的资源错配?是将资源投入关乎未来国运、一旦突破就能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的战略制高点,还是将资源分散投入到那些我们永远在追赶、却永远无法掌握定价权和主导权的领域?”
“今天我们在芯片上投入一万亿,看似挤压了其他领域,但一旦成功,它所撬动的将是十万亿、百万亿级别的智能产业生态,并将彻底盘活我们所有工业门类!这个杠杆效应,是任何其他投入都无法比拟的。”
“最为关键的是,”李焕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你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决定胜负的关键点。”
“哦?那我倒要请教,我忽略了什么?”学者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针锋相对。
“我们讨论的是芯片,但芯片是为未来的核心应用——人工智能服务的。”李焕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玩家,有且只有两个:华国,和漂亮国。”
此言一出,会场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在当下主流认知中,欧洲、日本等传统科技强国依然实力雄厚,李焕直接将它们排除在顶级玩家之外,已属大胆。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更是石破天惊: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国家比漂亮国更具潜在优势。我个人非常看好,我们能率先在AI的规模化应用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实现突破。”
李焕这番石破天惊的论断,让整个会场陷入短暂的沉寂,随即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那位金丝眼镜学者的脸色由愠怒转为惊愕,他扶了扶镜框,语气中带着强烈的质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