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酒色财气 > 第1407章 路线之争4

第1407章 路线之争4(2/2)

目录

“世界大战未必,但全球性的动荡与结构性冲突已不可避免。”李焕摇了摇头,语气斩钉截铁,“信息革命发展到今天已近二十载,它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塑造了当下的全球繁荣,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我们必须看到,”他话锋一转,指向问题的核心,“信息革命的红利已逼近天花板。在基础物理学未能取得颠覆性突破的前提下,未来五到十年,将是这场革命最后的红利收割期。”

“红利耗尽之后,全球资本必将疯狂寻找下一个增长极。而这个未来,在我眼中,明确地指向两个方向:人工智能,与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

“核聚变议题宏大,暂且不表。今天我们只聚焦于一点:人工智能。”李焕的声音清晰地在会议室中回荡,“人工智能的基石是什么?是算力!而算力的物理载体,就是高精度、高性能的芯片!可以说,谁掌握了先进芯片的自主权,谁就握住了开启智能时代大门的钥匙。”

他深吸一口气,将话题提升到一个沉重的高度:

“我们曾经错过了蒸汽机轰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随之而来的百年里饱尝了屈辱与落后挨打的滋味。”

“试问,如果在今天这场决定未来的智能革命中,我们再次因为犹豫、因为畏难而错失良机……”李焕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每一张面孔,留下了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问题:

“我们将要付出的代价,会是什么?这个责任,又有谁能承担得起?”

李焕这番将芯片议题提升到历史兴衰与未来国运高度的论述,在会场内引发了更深的震动。那位金丝眼镜学者脸上的轻慢收敛了些许,但显然不愿就此认输。

“李总描绘的前景固然宏大,但正因其事关重大,我们才更应避免被‘叙事’所绑架,而要坚持用‘数据’和‘可行性’说话。”他迅速调整策略,试图将讨论拉回他熟悉的“务实”层面,“您提到了人工智能,这确实是未来方向。但恰恰是在AI训练等前沿领域,我们对最尖端制程芯片的依赖是绝对的。”

“这意味着,即便我们倾尽全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我们自主生产的芯片,可能依然无法满足AI产业最前沿的需求。”

“这是客观的技术差距,不是靠意志力能跨越的。那么,在这段攻坚期内,我们的AI产业要不要发展?是停下来等芯片,还是应该继续利用全球资源,双轨并行?”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国家的预算是有限的,资源的分配必须讲究优先级和投资回报率。如果我们将一个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到芯片全产业链这个成功概率低、回报周期长的‘硬骨头’上,是否会严重挤占其他同样重要、且我们更容易取得突破的领域。”

“比如您刚才提到的新材料、精密仪器的研发资金?这难道不是一种战略上的资源错配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