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732章 你真懂呀?

第732章 你真懂呀?(2/2)

目录

“瞧我这脑子,你们来这么久,我竟然忘了给你上茶水。”

“阿贵,你去让人沏三杯茶过来。”

“是,老爷。”阿贵点点头。

交代完阿贵,陈因聪打量了一眼曹子建,道:“曹公子,你坐会,等我忙完手头的事。”

曹子建点点头,表示理解。

“薛掌柜,不知道这幅画您准备多少出?”陈因聪朝着薛掌柜问道。

“陈老板,我知道您为人最地道,所以我也不胡乱要价,一万二千大洋,这幅画就是您的了。”薛掌柜答道。

“一万二?”听到这个报价,陈因聪直接朝着薛掌柜摇了摇头。

这些钱,他能轻松拿出。

但是拿出来跟舍不舍得花就是两码事了。

在陈因聪看来,这幅画确实不错,但远没有这么贵。

总不能花高价去当冤大头吧?

在陈因聪的心里,六千大洋就差不多了。

“陈老板,这价格已经很低了,要不是店铺经营上遇到一些困难,急需用钱,我是真舍不得这个价格出。”薛掌柜开口道。

“薛掌柜,我理解你急需用钱的心情,但这价格,我实在难以接受。”陈因聪跟对方开始了讨价还价。

“陈老板,这可是‘明四家’之首沈周的作品,可是跟唐伯虎,文徵明和仇英齐名的存在。”

“而且,唐伯虎和文徵明都出自他门下。”

“不夸张的说,沈周就是书画双绝的文艺奇才,才华横溢的文艺大师。”

“我知道。”陈因聪点头道:“可是并不是说明四家之首,画作价格就最贵,还要看诸多因素的。”

“也不见得唐伯虎,仇英,文徵明的画作就一定比沈周的便宜。”陈因聪开口道:“我也是一位友人喜欢沈周的作品,所以想着买一幅送给他。”

“你看,五千大洋可否割爱?”

陈因聪自以为自己的价格不算低了,然而,薛掌柜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的拒绝道:“不行,这价格太低了。”

见薛掌柜拒绝的如此干脆,陈因聪无奈,只得往上又加了一千。

“六千,我可以立刻让账房给你拿钱。”

“陈老板,这幅画低于一万大洋,就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薛掌柜出声道。

“薛掌柜,你看这样行不行。”陈因聪没有同意这个报价,也没有选择继续加价,而是换了一个还价的思路:“你店铺大概需要多少钱周转?我这边可以先借给你。”

“只要一年内结清,不用利息。”

“但前提是这幅画,你得以六千大洋的价格匀给我。”

薛掌柜闻言,试探性的问道:“两万大洋也行?”

“对。”陈因聪点头。

一时之间,薛掌柜陷入了沉默,他在思考其中的利益关系。

曹子建则是在一旁不发一言。

说实话,这幅画他也看上了。

而且一万大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价格。

只是,自己这会肯定不能做出抢行的行为,除非两人最后没有谈拢。

等到阿贵用托盘端着三杯茶过来的时候,薛掌柜还是没有做出决定。

陈因聪也没催促,默默的等待着。

终于,薛掌柜从座位上站起,朝着陈因聪拱手道:“陈老板,容我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见对方还是没有答应自己的条件,陈因聪也没强求。

他决定在等一两天看看还有没有人手里有沈周的画作。

如果没有的话,那他才会咬牙花一万买下这幅。

“好吧。”陈因聪点了点头,这就吩咐阿贵帮忙将墙面上的画给收起来。

“陈老板,我自己来就行。”薛掌柜婉拒道。

看着对方在收画,曹子建朝着陈因聪开口道:“陈老板,我这会出手,不算抢行吧?”

一句话,让陈因聪眉头顿时一紧。

薛掌柜收画的动作也是一顿。

“你这是要花一万大洋买下这幅画?”陈因聪问道。

“有这打算。”曹子建点头。

陈因聪还以为曹子建买下这画,是打算送给自己,从而得到自己对他的好感,以便接下来跟自己儿子的生意呢。

这就摆手道:“曹公子,这画我想要的话,自己会花钱,不用你送。”

“我送您?”曹子建被陈因聪这话给整得一愣。

“你买下这画不是为了送我?”陈因聪讶然道。

一听这话,曹子建就明白对方完全会错了自己的意思,解释道:“陈老爷子,我买下这画,是为了自己收藏。”

“你还懂画?”陈因聪问这话时,脸上带着浓浓的狐疑之色。

要知道,这年头,很少有年轻人会专门去收藏华国字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这主要是因为年长者阅历相对丰富,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认知也更深刻。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手里的钱比较多。

毕竟收藏是个极其耗费钱财的事,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略懂。”曹子建谦虚了一句。

“那你跟我说说,沈周这人的来头。”陈因聪问道。

“沈周,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武宗正德四年。”曹子建缓缓开口道:“薛掌柜那幅画上的款识明确写出,此画乃辛酉暮秋所着,即弘治十四年。”

“这会的沈周已经步入晚年。”

“早年的沈周绘画风格,属于是细笔山水,师法王蒙、董源等,风格纤细雅致。”

“中年?的沈周,博采众长,笔触渐趋粗犷,融入黄公望、吴镇等大家技法。”

“而晚年?则开始采用粗笔阔墨,墨色浑厚,笔触豪放,融合黄公望的长披麻皴与倪瓒的折带皴等技法,形成独特的“粗沈”风格。”

“既是对宋元文人画的继承,亦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体悟。”

“这一转变在薛掌柜带来的那幅画中尽显无疑。”

“画中寥寥数笔勾勒古松,山石造型圆润厚重,树木刻画融入书法笔意,熔铸出超脱悠远的意境。”

听着曹子建的这些话,陈因聪这才明白,面前这个青年不仅真的懂,而且认知还在自己之上。

“看着比旺儿大不了几岁,但是对于华国字画的见解却是如此清晰,除了书香世家的子弟以外,恐怕也没谁了。”陈因聪在心中给曹子建贴上了一个标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