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猎人开局,枪指贾张氏! > 第1043章 知道了

第1043章 知道了(1/2)

目录

冬雪初霁的清晨,四合院的青瓦上积着薄薄一层雪,像撒了把白糖。三大爷裹着厚棉袄,蹲在花池边给月季培土,嘴里哈着白气念叨:“盖层‘棉被’好过冬,明年开春准能窜三尺高。”

槐花背着书包从屋里跑出来,棉鞋踩在雪地上咯吱响,手里攥着个暖手宝——是许大茂送的智能款,能恒温八小时。“三大爷,您看我这暖手宝!”她把暖手宝往三大爷手里塞,“许叔叔说这是最新款,还能连手机调温度呢。”

三大爷摸了摸暖手宝,热乎得正好:“是比我那铜汤婆子强,不用总换热水。不过啊,这玩意儿再智能,也不如人心里的热乎气顶用。”

正说着,傻柱扛着个大扫帚从厨房出来,扫帚上还沾着冰碴。“老纪,搭把手扫雪!”他把扫帚往雪地上一顿,“等会儿孩子们上学,别滑倒了。”

三大爷慢悠悠起身:“急啥?雪还没化透呢,扫早了白费劲。我给你算笔账,现在扫得用三桶热水化冰,等太阳出来再扫,一桶水就够,省两桶水钱,够买半斤酱油了。”

“您老就知道算账!”傻柱笑着扬手要打,见槐花在旁边,又把扫帚放下了,“孩子们踩着冰上学,摔一跤咋办?那医药费比三桶水贵多了!”

两人正斗嘴,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鸟笼上的智能温度计显示“-2℃,注意防冻”。“吵啥呢?”他把鸟笼往葡萄架的铁钩上一挂,画眉鸟缩在笼子角落,连叫都懒得叫,“这天儿扫雪?冻掉耳朵!等我遛完鸟回来再说。”

“您可拉倒吧二大爷,”槐花跺着脚取暖,“周爷爷说了,雪后初晴最容易结冰,得趁这会儿雪没冻实赶紧扫。”

二大爷摸了摸鸟笼:“还是咱槐花懂事。行,等我让画眉唱支‘扫雪歌’,就来帮忙。”他对着鸟笼吹了声口哨,画眉鸟扑棱棱抖了抖羽毛,总算叫了两声,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许大茂推着三轮车从院门口进来,车斗里装着些包装好的智能暖脚垫,车把上还挂着个小喇叭,正循环播放:“智能暖脚垫,插上电就热,老人孩子都能用,防滑防漏电!”

“周叔让我送几户独居老人,”他跳下车,从车斗里拿出个暖脚垫递给三大爷,“老纪,这个给您,放花池边,您给花培土时踩着,不冻脚。”

三大爷眼睛一亮:“这玩意儿多少钱?我给您钱。”

“送您的!”许大茂拍着胸脯,“周叔说了,院里老人都有份,算科普角的福利。”

傻柱凑过来看:“这玩意儿能热到多少度?别把我那新铺的地砖烫坏了。”

“智能控温,最高50℃,烫不着!”许大茂蹲下来插电演示,暖脚垫很快就热乎起来,“您看,还能定时,睡前开两小时,自动断电,安全着呢。”

周阳踩着雪进来时,正见傻柱把暖脚垫往张奶奶门口放,三大爷蹲在花池边,脚踩着暖脚垫给月季盖稻草,二大爷则举着手机给鸟笼拍视频,嘴里念叨“给我儿子发过去,让他看看他爹的高科技鸟笼”。

“都挺忙活啊?”周阳笑着掸了掸身上的雪,“我刚从街道办回来,说下礼拜有寒流,零下十度,让咱给院里的老人们做个登记,看看谁需要取暖设备。”

“我这就去!”槐花举着手跳起来,“我知道张奶奶的电热毯坏了,李爷爷的暖气片不热……”

“我跟你一起去,”秦淮茹端着盆刚洗好的衣服出来,晾衣绳上结着冰碴,“顺便问问大伙晚上想吃啥,我多做点,热乎的。”

傻柱:“我炖锅羊肉汤,驱驱寒!再蒸两笼羊肉包子,皮薄馅大!”

许大茂:“我再送几台智能温控器,能自动调节暖气温度,省得老人总忘关。”

三大爷:“我给老人们算笔账,用智能温控器比整天开着暖气省多少电,让他们明明白白消费。”

二大爷:“我……我给老人们唱段京剧,暖暖场子!”

周阳看着这光景,心里像揣了个暖手宝。他想起年轻时住这院,冬天各家各户烟囱冒黑烟,窗户上结着厚冰,谁家里暖气不热,只能裹着棉被挨冻。如今呢,智能暖脚垫、温控器、恒温暖手宝,这些新玩意儿让冬天都不那么难熬了,可更让人暖的,还是这院里的人——你帮我扫雪,我给你送暖,热热闹闹的,再冷的天也冻不透心里的热乎气。

扫完雪,傻柱的羊肉汤也炖好了,厨房飘出的香味漫了半条胡同。他用大盆端着汤出来,秦淮茹拿着十几个大海碗跟在后面,院里的老人们早就坐在活动中心的长椅上等着了,手里捧着许大茂送的恒温杯。

“张奶奶,您的汤少放辣椒,”傻柱给每位老人盛汤,“李爷爷,您牙口不好,我给您多捞点肉,炖得烂烂的。”

张奶奶捧着热汤,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傻柱这手艺,比饭馆的强多了。想当年啊,能喝口热粥就不错了,哪敢想羊肉汤?”

“那时候院里哪有活动中心?”李爷爷叹了口气,“冬天就在自家屋里缩着,街坊们一个月都见不着几回面。现在多好,天天聚一块儿,喝汤聊天,比一家人还亲。”

二大爷拎着鸟笼进来,见大家喝得热闹,也凑过来:“给我也来一碗!我那画眉刚才叫得响亮,也得给它弄点肉汤泡小米。”

“您那鸟比人还金贵,”三大爷喝着汤笑,“小心喝成胖画眉,飞都飞不动。”

许大茂拿着个平板电脑进来,屏幕上是他刚做的“冬季取暖指南”:“各位爷爷奶奶,这里有智能设备的使用说明,还有周叔整理的防冻小知识,看不懂的问我,包教包会。”

槐花挨着张奶奶坐,给她读指南上的字:“‘晚上睡觉前,智能暖脚垫要断电’……张奶奶,您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张奶奶摸了摸槐花的头,“咱槐花比我那孙女还贴心。”

正热闹着,院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是汉斯的助理安娜来了,手里还捧着个大箱子。“周先生,”她跺着脚上的雪,“汉斯先生让我送些德国的取暖设备,说感谢你们之前的帮助。”

箱子打开,里面是些造型精巧的暖手宝、电热毯,还有个迷你壁炉模型,插上电就能模拟火焰跳动。“这壁炉在德国很受欢迎,”安娜笑着说,“汉斯先生说,虽然没有真壁炉暖和,但看着热闹,像家里有客人。”

“这玩意儿好!”二大爷凑过去看,“放活动中心正合适,晚上打牌时开着,跟老北京的煤炉似的,有烟火气。”

傻柱给安娜盛了碗羊肉汤:“尝尝?咱中国的取暖神器,喝一碗浑身都热。”

安娜捧着汤碗,看着屋里的景象——老人们围着热汤说笑,傻柱在添炭火,许大茂在教张奶奶用平板电脑,槐花举着迷你壁炉给大家演示……忽然明白汉斯为什么总说“幸福里的冬天比柏林暖”。

“周先生,”她认真地说,“我能把这些拍下来吗?不是为了工作,是想让我的父母看看,原来冬天可以这么过。”

周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冬天嘛,就该热热闹闹的,不然多冷清。”

寒流来的那天,四合院早早亮了灯。活动中心的迷你壁炉亮着暖黄的光,老人们围坐在旁边打麻将,傻柱在厨房烙馅饼,香味顺着门缝往外钻。许大茂挨家挨户检查智能温控器,确保每个房间都暖烘烘的。三大爷则在科普角给孩子们讲“为什么冬天会结冰”,黑板上画着水分子的模型,旁边还摆着他冻在冰箱里的冰花。

槐花带着几个孩子,用积雪堆了个雪人,给雪人戴上许大茂的智能手环,手环屏幕亮着,像雪人的眼睛。“雪人也有手环啦!”她拍着手笑,呼出的白气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周阳站在院门口,看着雪花簌簌落下,落在雪人身上,落在月季的稻草“棉被”上,落在活动中心透出的暖光里。远处传来傻柱喊吃饭的声音,夹杂着老人们的笑声和麻将牌的碰撞声,像一首温暖的歌。

他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候总觉得这诗带着点冷清,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暖意,不在炉火多旺,而在身边有多少人——有人给你盛碗热汤,有人陪你说说话,有人在雪天里为你扫出一条路。

这四合院的冬天,就是这样吧。有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更有人心里的热乎气,把最冷的日子,都烘得暖暖的。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太阳出来了,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三大爷蹲在花池边,扒开稻草看月季,嘴里念叨“没冻着,没冻着”;二大爷提着鸟笼出来,画眉鸟在阳光下叫得格外欢;傻柱在扫屋檐上的冰棱,怕掉下来砸到人;许大茂在给雪人拍照片,说要发给汉斯看看“中国雪人也戴智能手环”;槐花则拉着张奶奶,在雪地上踩出一串串小脚印。

周阳踩着融雪往厂里走,身后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和老人们的聊天声。他知道,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这冬天的雪,落下来时纷纷扬扬,化开来时滋滋润润,然后在春天里,悄悄长出新的希望。

而这样的日子,还长着呢。

腊月初八的清晨,四合院飘着淡淡的粥香。傻柱凌晨三点就起了床,在厨房的大铁锅里熬着腊八粥,红豆、绿豆、糯米、花生在沸水里翻滚,咕嘟咕嘟的声响裹着白汽漫出窗户,在结着冰花的玻璃上晕开一片水雾。

“傻柱,火再小点!”秦淮茹系着围裙进来,手里捧着包红枣,“去年熬糊了锅底,三大爷念叨了半年。”

“知道了!”傻柱用长柄勺搅着粥,额头上渗着细汗,“今年我盯着呢,保证稠稀正好,甜而不腻。对了,给张奶奶留的那碗得多放糖,她就爱这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