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9章 贾老板,怎么想到来江城的?(2/2)
他想起了当年在朝天宫的那些日子,白天在店里接待游客,晚上却要在各种私人聚会中穿梭,为那些有钱有势的收藏家寻找心仪的藏品。那种生活,表面光鲜,实际上却如履薄冰。
“一旦涉及到买卖双重,那古董行的老板,必须精通多门古董。”说着,贾老板尴尬的笑了一下,这个笑容里有真正的苦涩,也有刻意的表演,“而我这个人呢,瓷器略通,玉器不懂;木器不灵,金银铜器一概不知;唯有字画算是精通。”
这话倒是实话,贾老板确实在字画方面有些造诣。当年在金陵的时候,他师从一位老先生,学了不少鉴定字画的真功夫。只是在那个高手如云的地方,他这点本事确实不够看。
贾老板抽了一口烟,看着自己的店铺外面,眼神中多少有些想念家乡了。透过玻璃窗,他看到了江城的街道,看到了来往的行人,这里虽然没有金陵的繁华,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宁静。
“就像方队刚才您说的,金陵是六朝古都,半部民国史,精通字画的人在金陵太多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想起了金陵那些的古董商。有的是退下来的老专家,有的是从家族传承下来的鉴定世家,还有的是在祖辈在古董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在那样的环境里,自己这点本事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上到国家研究员,下到走街串巷的掮客,都懂字画,”说到这里,贾老板苦笑着摇摇头,这个苦笑是发自内心的,“我这点本事,在金陵不够吃的。”
当年自己的那些竞争对手,有的靠着深厚的学术背景,有的依仗着强大的人脉关系,有的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而自己,除了一点点鉴定功底,似乎什么都没有。
在金陵的最后那段日子,生意越来越难做,客户越来越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贾老板都在想,是不是该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了。
“八年前,听朋友说,北三省古董行情好,而且那时候北货市场价值又高,经朋友介绍,举家就来到了江城,一直到今天。”
说到这里,贾老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确实,来到江城这些年,虽然生意谈不上多么红火,但总算是站稳了脚跟。这里的古董圈子相对简单,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像他这样有点真本事的人,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
只是,他心里清楚,今天方大海的到来,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看这架势,多半是出了什么状况,而自己,很可能要被卷入其中了。
方大海听完贾老板的话,微微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烟灰轻轻弹落在烟灰缸里,发出细微的“噗”一声,似乎在掩饰着什么,“那老板现在每年过年,还会想着回家看看么?毕竟故土难离啊!”
方大海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仔细观察着贾老板的神情,似乎想从中捕捉到一丝异样的情绪。
贾老板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摆了摆手,像是要驱散心中淡淡的乡愁,“唉,方队,您也知道,生意人嘛,身不由己。”
“没有大事啊,实在是不想回去折腾了,一来一回的,路上也太辛苦了。”说完,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方大海,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方队,您今天来,肯定不是为了跟我唠家常吧?”
“有什么事儿您就直说吧,能帮上忙的我绝不推辞!”
听到贾老板如此坦诚的话语,方大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老板,您这话说的,好像我没事儿就不能来您这儿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淘一淘了?”
贾老板听了,脸上堆满了笑容,连忙摆手说道:“哎呦,方队,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江城谁不知道,您是陈老板的大舅哥,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想要什么古董,直接去陈老板的店里拿就是了,何必跑到我这个小店里来呢?”贾老板的语气带着一丝谄媚,似乎想尽快撇清自己和这件事的关系。
方大海听完,仰头哈哈大笑了几声,笑声爽朗而充满力量,“既然老板这么说了,那我就不跟老板绕弯子了,我这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
“今天来呢,确实是想让老板帮忙掌掌眼,看看一件东西,看看老板您认不认识。”
说着话,方大海向旁边伸出手,一直站在他身旁的一位便衣心领神会,立即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证物袋,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方大海。
方大海接过证物袋,将其轻轻地放在了贾老板面前的桌子上,袋子里面装着的,正是那只造型别致的瓷盘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