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9章 贾老板,怎么想到来江城的?(1/2)
方大海带着两名便衣,按照秦浩峰说的地址,找到了贾老板的地方。店面不大,门头上挂着一块斑驳的木制招牌,字体古朴却有些褪色。
当方大海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走进来的时候,店里昏暗的光线让他眯了眯眼,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正在柜台后面低头的贾老板听到门响,抬起头来看到方大海的那一刻,明显愣了一下。
方大海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手包,目光在店内的各种古董上扫了一圈,然后不紧不慢地走到柜台前,那双锐利的眼睛直直地盯着贾老板,声音不大不小地问道:“你是这家店的老板么?”
“是,是的,”贾老板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脸上堆起职业性的笑容,但仔细看去,笑容似乎有些僵硬,“方队,您来了,快请里面坐,里面坐!”
说着话的时候,贾老板赶紧从柜台后面走出来,一边擦着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一边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方大海向店铺深处的小客厅走去。
几人跟着贾老板穿过摆满古董的过道,在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茶桌旁坐了下来。贾老板动作麻利地从茶柜里取出一套精致的茶具,熟练地烧水、洗杯、泡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显然是个老手。
他一边忙活着,一边不时偷偷瞟一眼方大海,他想不明白,陈老板这位大舅哥,突然到自己店里来做什么。茶水泡好后,贾老板客气地给几人逐一倒了茶水,茶香四溢,显然是上好的龙井。
方大海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茶水的温度刚好,入口甘甜,他放下茶杯,若有所思地看看贾老板,缓缓开口问道:“老板,你这古董店买卖还行?”
“还行,还行的,”贾老板连忙笑着点点头,但笑容中带着一丝局促不安,“这两年江城的古董生意确实都不错,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这小店铺的生意也还算可以维持。”说话间,他的手指在茶杯上轻轻敲击着。
方大海靠在椅背上,翘着二郎腿,那双经验丰富的眼睛仔细打量着贾老板,忽然开口问道:“听口音,老板你不是江城人吧?”
语气很平静,但其中隐含的试探意味很明显。
贾老板听到这个问题,眼神闪烁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承认道:“确实是这样,方队您的耳朵真厉害。”
“我不止不是江城人,我都不是咱们北三省的人。我是南方人,早些年一直在金陵那边生活。”说着,贾老板开始跟方大海详细解释起自己的来历,声音逐渐平稳下来。
“金陵呀!”方大海微微点点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递给了贾老板,自己也点燃了一根,“那可是个好地方啊,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国史!”
“现在古董界还有这么个说法,北有潘家园,南有朝天宫,说的就是两大古董集散地......”
说着,方大海深深抽了一口烟,烟雾在空中缓缓升腾,他透过烟雾看着贾老板,眼神变得更加犀利,语气也变得更加直接:“六朝古都,那地方的古董生意,应该比我们江城好很多吧?”
“既然如此,老板您为什么不继续在金陵发展,却千里迢迢跑到了我们江城来开店呢?”
贾老板点燃了香烟,轻轻扫了一眼方大海,心里暗暗想到,真不愧是陈阳的大舅哥,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跟着瓦匠睡三天,不会砌墙也会搬砖!
这方大海看似随意的闲聊,实际上句句都在试探,从古董生意问到口音,从口音问到来历,步步紧逼却又不露声色。贾老板在心里暗自佩服,难怪陈阳那小子能在江城混得风生水起,单凭这样一个当警察的大舅哥罩着,想不成功都难。
贾老板深吸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金陵朝天宫的日子。那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应付着各路神仙。
“方队,您说的不错。”贾老板笑呵呵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金陵地方是好地方,但我这人不行呀!”
他这话说得极有技巧,既承认了金陵的好,又暗示了自己离开的无奈,还顺便贬低了自己的能力,让人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小商贩,没什么值得深究的。
“方队可能不知道,金陵的古董市场,跟京城、豫南、长安等地不同,”贾老板轻轻弹了一下烟灰,这个动作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金陵这地方的古董商人,一般都是买卖双重身份。”
说到这里,贾老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金陵的古董圈子,水深得很,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些老字号的古董店,哪家背后没有几个神秘的大老板?哪家手里没有几件见不得光的好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