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33章 决不投降

第33章 决不投降(1/2)

目录

富兰克林·皮尔斯刚刚说完,国务卿威廉·马西便说道。

“开战以来,我们已经有十四个州相继沦陷,损失的兵力超过十万人,我们是不可能赢的。”

财政部长詹姆斯·格思里也跟着说道。

“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封锁了我们的港口,费城也已经被英军包围,陷落是迟早的问题。

失去了北方的工厂,难道我们要靠南方的那些铁匠来为军队打造装备吗?”

詹姆斯·格思里又扫视向了南方各州的代表。

“现在你们的粮食、棉花、咖啡都只能烂在码头上的仓库里。国家的经济即将断绝,我们再打下去输掉的便不止是这场战争,而是美利坚和他的精神。”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没错!如果我们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尊严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那么我们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不过是无尽的伤痛而已!”

...

富兰克林·皮尔斯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我明白了。但请各位不要将此视为投降,应该视其为一次必要的止损。这是智慧,而非懦弱!”

这让林肯、戴维斯等主战派感到一头雾水,毕竟就在几天之前这群人还信誓旦旦地要和英国人死战到底,四处求援。

现在怎么突然就要开门投降了?

托马斯·杰克逊之前还在费城发回信鸽,声称“一切安好,定让英国人无功而返”。

托马斯·卓纳森·杰克逊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石墙杰克逊,此前他率领着美军的另一支主力前往增援费城。

威廉·罗登在之前哈里斯堡之战之后并不甘心,他立刻发动了另一场战役,他迫切想要攻克一座大城市来挽回自己的名声。

而且这场仗不光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作为美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美国制造业的心脏,费城一旦被攻克美国将会损失7%的工业产能。

7%听起来似乎也不是很多,但现实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占比。

而且费城是此时美国的主要火炮生产基地,一旦失去它,重炮的产量至少减产40%。

再算上之前陷落的匹兹堡,美国的军工制造能力将会遭到雪崩式打击。

威廉·罗登为了赢得漂亮自然是要提前通知自己的到来,最好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己方士气。

费城虽然不是首都,但当时在整个美国却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政治上更是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

所以只要放出消息美国人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费城,而威廉·罗登正好可以伏击这支援军,借用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来逼费城投降,就像之前在纽约郊外那次一样。

事实上之前的哈里斯堡之战给威廉·罗登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他可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

然而有些时候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

一场大雨导致道路泥泞难以通行,而石墙杰克逊的军队行进速度又远超情报的预估,结果美军都已经进了城,英军还没到达伏击位置。

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威廉·罗登便打消了强攻的念头,转而选择围困,双方再次进入了相持阶段。

本来富兰克林·皮尔斯还要对托马斯·卓纳森·杰克逊进行嘉奖,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要止损投降了呢?

原因很简单,英国人使用了金元攻势。

约翰·F·克拉姆普顿男爵对美国这群政客还是很熟悉的,不过有些事情他确实不太好亲自出面。

罗斯柴尔德银行和巴林银行便担下了这个责任,不过行贿也是要有讲究的,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个美国方面的牵线人,那就是索罗斯议员。

索罗斯早就知道美国的那些高层的抵抗之心并不坚决,看看英国的占领区就知道此时美国方面有大把的人愿意投降英国,不过是有些人找不到门路而已。

索罗斯也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如果他能在此时立下大功,那么未来他就是北美金融界的扛把子。

至于风险,索罗斯觉得没有。因为没有谁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是战争结束了那些政客也不会清算他,毕竟那样做的风险远高于收益。

英国方面也算是精于此道,所以一上来就提出了可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具体一点就是免于作为战犯被起诉,保证他们不会在战后遭到清算。

同时这也是一个威胁,如果他们不照做的话,那很可能会被当成战犯,并最终送上军事法庭。

此外还会保障他们的人身自由,以及成为英国国民的身份,甚至可以保留官职。

英国政府会将他们塑造成和平的缔造者,并让他们组成临时政府继续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对于那些权力怪兽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毕竟只要不剥夺他们的权力,他们就可以接受。

而且给他们一个体面的退场,对于英国重新控制北美的长治久安也有好处。

那些选择投降的美国高官如果成为了卖国贼,那无疑会增长美国人的反抗情绪。

历史上哪怕再瞧不起那些骨头软的走狗,能写出《贰臣传》的人也不多。

美化降臣才是更加经济实用的做法,这样才更符合英国的文明叙事。那些人并不是降臣,而是先知,而是悲情的爱国者。

利益输送也是必不可少的,英国政府承诺可以给那些高官的家族以特殊许可独家经营某些地区的某些产业,并且可以得到与政府独家合作的机会。

除此之外英国方面也愿意通过第三方银行提供巨额资金或者无息无期贷款,这是最古老的方式,也往往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一种方式。

多管齐下自然有不少人愿意出来为英国人卖命,毕竟此时的美国政府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如果不是英国人拿不出足够的钱来,整个政府直接叛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你们怎么能这样!我不同意!我们投降了英国人,那还是美国吗?你们的美利坚精神在哪?

忘了我们的先辈是如何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自由吗?”

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愤怒地说道,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同志突然就变成了这样,但他为了心中的美国不可能会接受这种结果。

戴维斯作为战争部长,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