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 第111111章 儒家文化发展

第111111章 儒家文化发展(2/2)

目录

四、隋唐时期:儒家的稳定发展

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家仍为官方主导思想。孔颖达等编纂《五经正义》,统一儒家经典解释,科举考试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五、宋明时期:儒学的哲学化(宋明理学)

- 北宋:理学兴起

程颢、程颐兄弟提出“天理”是宇宙本源,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哲学高度;朱熹(南宋)集理学大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格物致知”,其思想成为宋元明清官方哲学。

-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明代王阳明(王守仁)发展为“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内心修养,形成与理学并行的儒学分支。

六、明清时期:批判与转型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的僵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推动儒学向务实方向发展。

- 清代考据学兴盛,学者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文献考证,虽强化了学术严谨性,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创新。

七、近现代:儒家的挑战与复兴探索

-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涌入,儒家文化被视为封建糟粕,经历“新文化运动”等冲击,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如孝道、诚信、和谐)被重新重视,成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参考。

儒家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其核心精神在不同时代不断被诠释和重塑,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与社会伦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