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首辅肥妻有空间 > 第914章

第914章(2/2)

目录

这些军镇都是朝廷的支柱,如果他们都反叛了,那他真的是众叛亲离了。

“而且,”宁老太太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你自己勾结南蛮,向他们提供兵粮让他们侵略朝廷,这件事朕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你以为这种丑事能够永远隐瞒下去吗?”

“你为了对付谢家,竟然不惜资助外敌,让南蛮攻打自己的边境,让无数将士白白送命。这样的事情一旦传开,你觉得还会有人支持你吗?那些在边境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会怎么忠诚于你?”

宁老太太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刺在皇帝心上:“你已经失尽了民心,失尽了军心。一个背叛自己国家的人,一个杀死自己母亲的人,没有人会为你这样的昏君卖命了!”

皇帝听到这些话,彻底绝望了。

他环顾四周,看到的都是冷漠或愤怒的眼神,连一直跪在地上的孟震都不敢看他,显然也意识到了大势已去。

“不,朕不信!这一定是假的!”皇帝突然疯狂地摇头,“朕是皇帝!朕是天子!不会有人背叛朕的!一定不会的!”

他疯狂地冲向门口,想要逃出这个让他感到窒息的地方:“朕要去找朕的人!朕要找御林军!朕要找禁军!他们不会背叛朕的!”

“站住!”谢知刚拔出剑来,剑身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拦住了皇帝的去路,“你哪里也去不了。”

“让开!让开!”皇帝红着眼睛吼道,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朕是皇帝!你一个小小的谢家子弟,你敢拦朕?你敢对朕无礼?”

“你已经不是皇帝了。”谢知刚冷冷地说道,剑尖直指皇帝,“一个弑母的人,一个勾结外敌的叛徒,没有资格坐在龙椅上,更没有资格称帝。”

皇帝看到逃跑无望,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

他环视四周,想要找到什么武器来反抗,但这里是御书房,除了书籍,没有任何兵器。

“你们都是叛逆!你们都是乱臣贼子!”皇帝歇斯底里地喊道,“朕要杀了你们所有人!朕要让你们全部死无葬身之地!”

他冲向御书房的书案,疯狂地翻找着什么。

桌上摆着各种文房四宝,还有一些奏折和印章。皇帝抓起一个沉重的青铜砚台,那是前朝传下来的古物,分量不轻。

“朕跟你们拼了!”皇帝举起砚台,面目狰狞地向宁老太太砸去,“都是你!都是你害了朕!朕要杀了你这个老妖婆!”

萧疏隐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推开宁老太太。

砚台擦着宁老太太的头发飞过,重重地砸在地上,顿时摔得粉碎,墨汁四溅。

“大胆!”谢知刚怒喝一声,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竟敢对太后娘娘无礼!”

他一剑刺向皇帝,剑锋直指皇帝的心脏。

皇帝吓得魂飞魄散,慌忙躲避,但他哪里是训练有素的武将的对手,只能狼狈地闪躲。

“杀人了!杀人了!”皇帝一边躲避一边大喊,“他们要杀朕!快来人救朕!”

但回应他的只有自己声音的回音,整个皇宫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座空城。

皇帝慌不择路,跌跌撞撞地向御书房后面跑去。

他想起父皇曾经告诉过他,这里有一个秘密通道,是历代皇帝遇到危险时的逃生路线。

御书房后面是一个小花园,种着一些珍贵的花草树木。

月桂飘香,假山嶙峋,平时是个静谧优雅的地方,但现在在月光下却显得格外阴森。

“别让他跑了!”谢知刚大喊,“绝不能让他逃脱!”

几个人立即追了上去,但皇帝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很快就消失在假山和树木之间。

“分头找!”萧疏隐下令,“他跑不远的!”

皇帝躲在一棵古槐树后面,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他的龙袍已经被树枝刮破了好几处,头上的冠冕也歪到了一边,完全没有了帝王的威严。

他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心中更加恐慌。

突然,他想起了那个密道的位置,连忙摸索着寻找机关。

古槐树的树干很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

皇帝绕着树干摸索,终于在背面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凹槽。他用力按下去,只听到“咔嚓”一声轻响,树干上出现了一道门缝。

“找到了!”皇帝心中大喜,连忙推开暗门钻了进去。

这是一个狭窄的地下通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通道的墙壁是用青砖砌成的,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已经长出了青苔。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霉变的味道,让人很不舒服。

皇帝顾不得这些,只想快点逃离这个噩梦般的地方。

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希望能从另一个出口逃出宫去。

通道很长,而且有好几个分岔口。

皇帝记得父皇说过,其中一条路通向宫外,但他已经忘记了具体是哪一条。

他只能凭感觉选择,希望运气能够站在自己这一边。

“在那里!”谢知刚发现了暗门,“他躲进密道了!”

“追!”萧疏隐当机立断,“绝不能让他逃脱!”

几个人点起火把,也钻进了密道。

火光在狭窄的通道中摇曳,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显得诡异恐怖。

皇帝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知道自己被追上了,更加拼命地往前跑。

但他太慌张了,在黑暗中根本看不清路,只能凭着感觉摸索。

突然,他的脚下一空,原来这里有一处台阶,而他在慌乱中没有注意到。

他整个人失去平衡,从台阶上滚了下去。

“啊——”皇帝发出一声惨叫,在台阶上翻滚了好几圈,最后重重地摔在通道的尽头。

“砰!”一声巨响,皇帝的头重重地撞在了坚硬的石壁上。

那石壁是天然的岩石,坚硬如铁,皇帝的头颅在巨大的冲击力下瞬间开花,鲜血四溅。

他的身体抽搐了几下,然后就彻底没了动静。

鲜血从他的头部涌出,在石地上汇成一滩,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眼。

追到密室入口的众人听到声响,连忙举着火把冲了过去。

火光照亮了通道的尽头,只见皇帝躺在血泊中,头部血肉模糊,早已没了气息。

“死了?”谢知刚小心地用剑尖挑了挑皇帝的身体,确认他已经没有了呼吸。

“死了。”萧疏隐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撞死的。”

沈隽意举着火把走近,仔细查看了皇帝的伤势。

头部的创伤很严重,显然是瞬间致命的。他心中五味杂陈,虽然皇帝确实罪有应得,但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死去,还是让人感到震撼。

“这就是天意吧。”宁老太太也走了过来,看着皇帝的尸体,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反而带着一种解脱的神情,“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他做了那么多恶事,杀死生母,勾结外敌,陷害忠臣,如今落得这个下场,也算是天理报应。”

萧疏隐看着皇帝的尸体,心情也很复杂。

“太后娘娘,现在该怎么办?”萧疏隐收拾心情,向宁老太太请示。

宁老太太深深地看了皇帝的尸体一眼,然后转身向外走去:“立即召集大臣,宣布皇帝暴毙的消息。对外就说皇帝突然暴病身亡,不要提其他的事情。”

“然后呢?”沈隽意问道。

“然后扶持六皇子继位。”宁老太太冷静地说道,“六皇子年幼,性情纯良,而且他的生母早逝,正好可以由朕来抚养教导。”

“六皇子年纪还小,恐怕需要太后垂帘听政。”谢知刚建议道。

“这是自然。”宁老太太点头,眼中闪过坚决的光芒,“我会好好教导他,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君,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绝不会让他重蹈他父亲的覆辙。”

几个人走出密道,重新回到御书房。房间里的孟震还在地上,看到他们回来,战战兢兢地问道:“皇……皇上呢?”

“皇帝已死。”萧疏隐冷冷地说道,“你也不用再装了。”

孟震听到这话,整个人都瘫软了。

他知道,自己也完了。

“太后娘娘,这个人该如何处置?”谢知刚指着孟震问道。

“留着他还有用。”宁老太太想了想,“让他把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作为证据保存。至于以后如何处置,等新皇登基后再决定。”

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就结束了。

夜更深了,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中。

月光透过云层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幽冷的光芒。

偶尔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叫,更显得这座往日辉煌的皇宫如今是何等的萧瑟。

宁老太太站在御书房外的廊檐下,望着远方的天空。

她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沧桑。

几十年的宫廷生活,让她见惯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权力更迭,但今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娘娘,您还是早些休息吧。”萧疏隐走到她身边,声音中带着关切,“今晚发生了太多事情,您也累了。”

“我不累。”宁老太太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想,终于等到了今天。但看到他的下场,我心中竟然没有一丝快意,反而有些悲哀。”

“毕竟是您的亲生骨肉。”萧疏隐理解地说道,“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是啊,血浓于水。”宁老太太苦笑,“可是我的这个好儿子,为了权力连这点血亲之情都不要了。”

沈隽意也走了过来,恭敬地向宁老太太行礼:“太后娘娘,外面已经安排妥当。谢家的军队大概再有两个时辰就能到达京城,到时候就能彻底稳定局面了。”

“很好。”宁老太太点头,“沈隽意,这次多亏了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恐怕是死了。”

“太后娘娘言重了。”沈隽意谦逊地说道,“臣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这一切都是太后娘娘运筹帷幄的结果,臣不过是执行者而已。”

“你太谦虚了。”宁老太太看了看沈隽意,眼中闪过赞赏的光芒,“我知道,如果没有你的机智和勇气,这个计划不可能成功。”

说到姜映梨,沈隽意心中一暖:“太后娘娘,内子确实帮了很大的忙。如果没有她的救助,您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我当然不会忘记她的恩情。”宁老太太认真地说道,“等事情完全稳定下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这时,谢知刚匆匆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太后娘娘,好消息!宫中的禁军统领李将军已经表态支持太后,愿意维护宫中的秩序。”

“李将军?”宁老太太想了想,“是李忠的儿子李勇吗?”

“正是。”谢知刚点头,“李将军说,他早就怀疑宫中的太后不是真的,现在见到真正的太后,自然要尽忠职守。”

“李家世代忠良,我果然没有看错人。”宁老太太欣慰地说道,“有了禁军的支持,宫中就能保持稳定了。”

“不仅如此,”谢知刚继续汇报,“还有几个重要大臣也已经得到消息,他们都表示支持太后的决定。特别是户部尚书王大人和兵部侍郎张大人,他们都说愿意为太后效力。”

“很好。”宁老太太满意地点头,“都是真正的忠臣良将。”

萧疏隐在一旁思考着什么,然后开口道:“太后娘娘,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稳定朝局。臣建议,明天一早就召集文武百官,正式宣布皇帝的死讯,然后立即进行新帝的登基仪式。”

“你说得对。”宁老太太赞同,“夜长梦多,越快稳定局面越好。那么六皇子那边,安排得如何了?”

“六皇子现在很安全,有可靠的人在保护着。”谢知刚回答,“而且他年纪虽小,但很聪明,知道现在的情况很特殊,表现得很配合。”

“那就好。”宁老太太松了一口气,“我会亲自教导他,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帝王之道。绝不能让他重蹈他父亲的覆辙。”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震动着整个京都的大地。众人都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远方的夜空中出现了无数火把的光芒,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

“是父亲的军队到了!”谢知刚兴奋地说道,“八万大军,足以震慑一切宵小!”

“谢景洲果然是个守信的人。”宁老太太赞赏地说道,“我没有看错他。有了这支军队的支持,任何想要作乱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马蹄声越来越近,很快就能听到军队行进的号令声。

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即使在夜间行军,依然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和良好的纪律。

“传令下去,打开城门,迎接谢家军入城。”宁老太太下令,“让他们在城外驻扎,不要惊扰百姓。”

“是!”谢知刚立即去传达命令。

沈隽意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短短几个时辰内,整个朝廷的格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昏君倒台了,一个明主即将登基,而他自己也从一个被怀疑的臣子变成了功臣。

“沈隽意,”宁老太太突然叫住了他,“我有件事要问你。”

“太后娘娘请说。”沈隽意恭敬地回答。

“你觉得,我这样做对吗?”宁老太太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沈隽意沉思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回答:“太后娘娘,臣认为您做得很对。一个君主,如果连基本的仁义都没有,如果为了权力可以杀害生母、勾结外敌,那他就不配坐在龙椅上。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的未来。”

“是啊,为了天下苍生。”宁老太太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重新燃起了坚定的光芒,“我不能让一个昏君继续祸害这个国家,不能让无辜的百姓继续受苦。”

这时,萧疏隐也走了过来:“太后娘娘,宫中的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那些秋太后的党羽都已经被控制起来,等待进一步的处置。”

“秋太后呢?”宁老太太问道。

“已经被软禁起来了。”萧疏隐回答,“她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皇帝的死讯,正在她的宫中哭天抢地。”

“哼,现在知道哭了?”宁老太太冷笑,“当初她挑拨离间、害死我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会有今天?不过,我暂时不会杀她,留着她还有用。”

“太后娘娘的意思是?”萧疏隐不解地问道。

“她知道很多内幕,我需要她把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都说出来。”宁老太太解释道,“只有彻底清算过去的罪恶,新朝才能真正开始。”

远处的马蹄声已经停止了,显然谢家的军队已经到达了城外。很快,就有信使来报告,说谢景洲已经在城外安营扎寨,请太后示下。

“告诉谢景洲,我很快就会召见他。”宁老太太吩咐道,“让他先稳定军心,维护城外的秩序。”

夜色渐深,但皇宫中却灯火通明。无数的太监宫女在忙碌着,准备着明天的登基大典。这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宁老太太最后看了一眼御书房的方向,那里曾经是她儿子处理国政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他的葬身之地。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坚定地向前走去。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时候开始新的篇章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