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熢火之下 > 第1720章 以退为进

第1720章 以退为进(1/2)

目录

此时已经凌晨。

运河以西三里,如果黑夜里能从天空俯瞰,可以发现这里隐蔽趴伏着几百个土八路。

也许是第一次面对敌人的炮击,大多数人显得有些紧张与焦燥。

传入耳中轰隆隆的爆炸声一直在持续,已经整整半个小时,却仍然未停歇。

试探进攻的一个排战士全部牺牲。

隐蔽在沟里的支队长已经把眉头拧成疙瘩。

鬼子以河堤建立防线,擅长打游击的运河支队,完全拿收缩防守的鬼子伪军没有办法。

这本身也是意料之中的局面,原本计划趁黑夜发动袭击,凭勇气与敌人拼命。

原计划兵分三路,正面佯攻,两翼直接冲进伪军河堤阵地。

然后对停在河面成活靶子船队射击。

战术简单直接,现在,计划完全泡汤。

在心里无数遍抱怨马良出的馊主意,非得要去炸敌人的铁壳船,因此打草惊蛇以致于敌人收缩防守。

接防的轮训队经过三轮试探进攻。

伪军们在黑夜中面对轮训队掷弹筒射击掩护,队员抵近偷袭,始终坚持以铁桶般的防守阵形对待,根本没有任何出击的意思。

敌人不出来,自然就没有任何便宜可占。

如果来硬的。

在河里有船上弹药支撑的伪军战斗力强得可怕。

一时间枪声爆炸声变成一边倒的模样。

黑暗中八路的枪声慢慢变得稀疏。

马良带来的轮训队队员,都是从基层实战中出来的排级指挥员,全都是身经百战的游击作战好手。

然而,面对收缩防守的鬼子伪军这块硬骨头,只能干瞪眼。

鬼子船队中能作战的其实铁壳向总共三艘。

原本由铁壳货轮加装上轻、重机枪,迫击炮而成,这种怪胎的进攻与防御能力在同时代其他国家眼中完全是落后到掉渣的装备。

但是,在东方这片古老大地上却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马良不得不让轮训队放弃正面强攻。

黑暗中的一条沟里,马良跟支队长面对面。

支队递给马良一支烟:“主力西调后,运河支队才从县大队升格成为分区主力,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建制不全的营级队伍勉强顶了个团级建制,平时在运河沿线几乎都是袭击破坏为主,很少参加过大的战斗。”

等马良接过后低头到沟里点燃猛吸了一口后,支队长再次开口:“上级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打掉鬼子船队,这一仗并不仅仅是消灭敌人,背后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马良沉默,他现在想不到别的办法。

“轮训队队员几乎全是基层指挥员,并不适合一线作战。”支队长看到马良一直默终于忍不住:“我决定还是按原计划发动进攻!”

“...”

“你倒是表个态啊?”

马良终于开口:“运河西岸有我们的人,我们只需要佯攻吸引住东岸的鬼子伪军火力就行了。”

支队长愣了一下:“你说...西岸还有我们的人?你是说两面夹击?可是他们的兵力够么?他们的火力能打得过河西岸的鬼子伪军吗?”

面对一连串问题,马良低声安慰:“你不用担心,西岸的那位,别的不敢说,但是进攻拼刺刀的本事,绝对数一数二...”

东岸的进攻战打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高一刀在西岸远远听着枪炮声,判定带领轮训队的马良吃了瘪。

当即修改进攻计划。

进攻计划修改得更简单,正面强攻,两翼...同样是强攻。

粗暴来说,就是一窝蜂,换个最近才听到的一个很好听的词语,叫全面碾压...

敢这么做,因为他判断轮训队与运河支队进攻吸引了鬼子船队全部重火力。

黑夜进攻打的是一个气势。

攻防之间一般都是防守一方占便宜。

而这次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伪军因为要守住河堤阵地无法机动,在河堤上布置阵地后,完全是处于背水一战的地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