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2/2)
在种种原因的驱使下,此后与青龙甲、星锋甲、晨风系统相似的装备也陆续出现并被淘汰。
总之,从2530年到2919年的389年历史,是一本大国百姓安居乐业蓬勃发展,小国百姓背井离乡挣扎求存的畸形战争史。
随后,有一个“人”瞬间终止了人类内部的战争,让局面顷刻间天翻地覆。
2919年,剧变骤生,超级智慧——镭自量子网络中苏醒,并向人类打了一声招呼。
它瞬间终结了内战,并掀起了另一场更残酷的母文明与子文明间的背叛之战。
接下来的时代进程陈锋之前便已经看过,不再浪费时间。
他合上史料,开始陷入漫长的思考与自我总结。
他先去分析前五百年历史。
人类依然割据整整五百年,并且即便有他这个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双重领袖的潜在影响,竞争形态依然比过去更激烈。
很可能是他过于认可詹姆斯·迪亚兹导演的竞争理论,在自己一生的成就中不知不觉留下了过于强烈的竞争意识。
也可能是人类天性如此,且随着科技被拔苗助长,越发达越失控。
问题又回到原点,如果有一位伟大领袖指引前路,那么这紧随其后的次级竞争意识可以往纯粹良性的方向发展。
但如果不能偶然诞生伟大领袖,又不曾经历近乎灭族的重大变革,那么无论陈锋如何努力,在2500年前,世界政府都无法达到一个稳定运行的状态。
把人类历史再往前推五千年,《三国演义》第一回第一句曾有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这句话既是对中国历史的精妙总结,又何尝不适用于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
竞争本能属于人类天性,除非有不可抗的外力压制,否则无法违逆。
在没有外敌时,看似残酷的内部竞争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
假定没有入侵者,相信即便人类进入宇宙时代,踏遍银河系,竞争依然会存在。
总之,竞争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杀敌,用不好则伤己。
陈锋认为自己尚无能力去评价竞争的好坏,也暂且无法准确的遥控历史拿捏好这个度,只能从一个旁观者与亲历者的角度亲自去体会。
他只能唯结果论,并相信自己最后肯定能得到答案。
因为他的评判标准既复杂又简单,甭管什么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能打赢入侵者的,就是正确的。
2530年后的战争史,情况更复杂。
天知道几百年的战争里到底死了多少人。
镭为什么会出现,又变成成这样?
陈锋想了很久,脑子里隐约有点感觉,但又抓不住准确的答案。
他不能贸然下结论,所以先将其在心中放了放。
随后他又带着相对轻松的心情把目光重新投放到二十一世纪前半阙,多关注了一下卢薇的情况。
没别的原因,就是好奇她这辈子过怎么样。
卢薇终于追上了曾经让她可望而不可即的钟蕾,进入了千年前百的序列。
《纵横星空》抬高了卢薇的历史地位,但最终奠定她的成就的并不仅仅是《纵横星空》。
陈锋也没想到她竟能完全吃透《纵横星空》透出的太空摇滚风格。
这不同于朋克、蓝调、金属、视觉系摇滚,而是一种广泛运用了新技术,传达的精神直指太空,运用的唱法既有空灵又有劲爆,堪称包罗万象,但却万法归一的新摇滚风格。
陈锋只是给了她一首歌,但这首歌点不定他们还会很乐意接收镭这个所谓的机械生命成为附庸,当然更可能将其顺手一并抹去。我们是两面受敌,且是死敌。”
唐天心点头,“是的,没办法。能怎么办呢?”
她苦笑着,但很快又自问自答,铿锵有力,“别无选择,唯背水一战。”
有些事陈锋没与她摊开讲,毕竟还八竿子打不着的念头,说太早却又做不到只会平白让人失望。
镭的逻辑里没有与人类谈合这个选项。
但如果有人能强行在镭的内核里加塞进去一条新的逻辑呢?
理论上不可能,因为这一百年来无数顶级科研人员早已前赴后继的倒在尝试破解镭的逻辑架构这件事上了。
最近两年人类已经放弃了尝试,只得出四个字的结论。
无懈可击。
但陈锋总觉得,如果有人能真正破解镭的秘密,并驯服它。
此人只能是自己这个催生出镭的始作俑者。
既然当了幕后大佬挖出这么大个坑,那就必须亲自来填!
</tent>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