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2(1/2)
d显得突兀,这一届奥运会上,三十多岁的选手有一大堆,甚至还有很多四十岁以上的运动员,参加田径这种对身体要求极高的运动。
超过三十岁的运动员,有一些是参加过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不过像是陈强这样,参加过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运动员,却是凤毛麟角。在这个时代,训练水平很低,运动员不可能像后世那样长时间的保持竞技状态,1932年到194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纪,普通运动员也很难保持16年的竞技状态。
更何况中间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知道有多少有潜力的运动员战死沙场,或者在战场上受伤致残。战争导致体育运动发展停滞,也使得很多运动员放弃了体育事业,转行去做其他的事情,能够从1932年坚持到1948年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么大的体育赛事,也总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英国有一名击剑运动员,名叫阿奇博尔德克雷格,他曾经参加过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当时他37岁,之后的三届奥运会他都没有参加,到了1948年,英国大概是真的无人可用了,便让这位老爷子再次参赛,他参赛的时候已经61岁了,是伦敦奥运会上最年长的参赛选手。
而到了四年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英国又派出了一位65岁的射击运动员。由此可见二战对于英国体育的伤害,到了1952年还没有缓过来。
65岁并不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年长的参赛选手,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以72岁279天的高龄参赛,这位传奇人物在60岁时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而且还拿到了两金一铜,64岁时在奥运会上获得一金一铜,即便是72岁时还获得了一个团体的银牌。不得不说这位老爷子眼神真好,换成寻常人五十岁就花眼了。
7月30日,百米短跑将完成初赛和复赛,
百米短跑是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参赛选手最多的一个项目,毕竟这个项目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参赛门槛比较低,所以很多刚刚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都报名了这个百米短跑项目,反正这个时代也没有奥运a标b标这种硬性的参赛标准,而那些新兴国家原本就是为了在奥运会上露个脸,参加最简单的百米短跑是最佳选择。
像是印度、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缅甸等国,都派出了选手参加百米短跑的比赛,当然印度、缅甸只是来打个酱油,而牙买加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选手,是真的有实力取得名次。
初赛的规则依旧跟前几年一样,一组四到六人,前两名晋级半决赛。
对于陈强来说,初赛也没有必要尽全力,按照往届奥运会的经验,随便跑一个10秒6或者10秒7便能晋级。
复赛的时候,按照往届的惯例,10秒5应该足够晋级了,陈强稍微发力,跑了一个10秒4,便是取得了复赛的总成绩第一名,除了陈强之外,有两位美国选手也跑出了10秒4的成绩。
复赛晋级的选手,成绩都在10秒4到10秒6之间,这样的成绩完全看不出运动员的真实水平,或者说无法明显区分运动员的实力高低。
百米短跑就是这样,速度越慢,越难以定义强弱,反之速度越快,越容易分辨出谁才是技高一筹。
以职业运动员的标准,跑10秒4的人并不比跑10秒6厉害多少,甚至可以说两人是同一档次,但是跑9秒8的人却要比跑10秒的人厉害好几个层级。
所以想要检验运动员真正实力,还需要等到明天的决赛。
各位有推荐票的,支持几张吧,谢谢。
第三六九章 宝刀未老
百米短跑的半决赛分为两组,每组六人,陈强被分在第二组。根据规则,小组前三名可以晋级到决赛。
三个美国选手自然全都进入到了半决赛,除此之外三位澳大利亚选手也都进入到了半决赛。
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并没有遭受到很严重的损失,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军舰就很难靠近澳大利亚本土了,这也使得澳大利亚的体育发展并没有严重的倒退。反倒是欧洲各国的体育水平倒退二十多年,此消彼长下,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了一个体育强国。
半决赛当中,陈强依旧跑出了一个10秒4的成绩,轻松晋级到了决赛。而三位美国选手,一人也跑了10秒4,另外两人跑了10秒5。其他的非美国选手,最好成绩也只是10秒6。
在短跑项目上,美国依旧强大,如果不是陈强这个“开挂者”的存在,美国仍旧会垄断这个项目。
美国队的三位参赛选手,两位是黑人,一位是白人,白人运动员能够从美国国内的奥运选拔赛中突围,已经是很罕见的事情了。更让陈强吃惊的是,这个白人运动员还是美国国内选拔赛的第一名
这名白人运动员名叫梅尔巴顿,这个名字陈强只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印象,好像是在田径名人堂的名单当中见过这个名字。
梅尔巴顿是ncaa联赛中的“百码王”,1947年的时候他平了100码的世界纪录,到了1949年,他又打破了杰西欧文斯所保持的220码的世界纪录。这一届奥运会上,他也将参加100米和200米两个项目的比赛,而且是美国三人组中最有可能夺冠的一个人。
一个白人运动员,夺冠呼声却要高于另外两位黑人运动员,这也足以证明梅尔巴顿的实力非同小可。历史上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200米的金牌获得者,也正是这个梅尔巴顿。
美国队另外人都是黑人运动员,一个名叫巴尼艾威尔,另一个叫哈里森迪拉德。
巴尼艾威尔已经三十岁了,是一个大龄的短跑运动员。早在三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他就是美国著名的高中短跑运动员,他应该算是陈强那个时代的运动员。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导致奥运会停办的话,或许他早就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尼艾威尔参军入伍,退伍后又重返大学,也重新拾起了短跑。在美国那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一名三十岁的运动员还能够击败那些更年轻的小伙子,从预选赛中突围,也足以证明巴尼艾威尔的实力非常了得。
另一位黑人选手哈里森迪拉德,他跟杰西欧文斯一样,都是克里夫兰人,他之所以走上运动员的道路,也是受到了老乡杰西欧文斯的影响,当年的杰西欧文斯在克利夫兰有着很旺盛的人气,无数的黑人少年希望成为第二个杰西欧文斯,哈里森迪拉德也是其中之一。
大学时期的哈里森迪拉德最擅长的项目是跨栏,他曾经获得了十几个美国大学联赛的跨栏冠军。然而在1948年的奥运会选拔赛上,哈里森迪拉德却没有取得110米栏的参赛资格,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哈里森迪拉德以第三名的成绩,拿到100米的奥运会参赛资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