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2/2)
“嗯,”赵彦深点点头,问道:“意外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我已经问清了,当是意外,他们正在尝试新的配方,却不小心燃上了火”
“几座作坊被毁”
“一共三座作坊烧起来了,七十余名匠户丧生”
赵彦深点点头,“嗯,只烧了三座,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明年邺城要为军伍提供战甲三万套,刀枪槊矛、弓弩、盾牌不计其数,将作寺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岔子,我们可无法向陛下交差”
“下官明白,还好爆炸虽大,却并没有损伤到周围作坊,水车还可以运转”
斛律羡很谦卑,赵彦深也不愿意多为难他,只说:
“明白就好,研制那个东西的作坊就搬离城内吧,迁到偏僻一点的地方去,还在漳河边上。那东西威力太大,不能冒这个险,顶多多派军士守卫便是了。给陛下请罪的折子我来写”
“好”
赵彦深偏头转向高润:“劳烦殿下帮忙安抚城中百官和百姓,”
高润郑重地拱手道:“这是应当的”
赵彦深道:“并非老夫苛刻,陛下在晋阳,我等留守邺城,有监察天下,推行政策之职权,明年事务并不比今年要轻松,东北和江淮互市公务都要邺城盯着,二月还要再次开科考举。而且陛下将有大动作,邺城作为朝廷中枢、陛下后方,要稳若泰山才是”
“喏”
出了右相府,高润和高贞各自散去回府内,临行前高贞叫住了高润:“王叔”
高润抓着缰绳的手停滞了一下,好脾气地问道:“何事”
“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让我做行台,我一无兵权,二无治权,皇兄到底想让我辖制何地何军呀”
行台尚书本来应该是尚书台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出征时于其驻扎之地设立的临时管理机构就叫做行台,算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但是高贞坐在上面特别迷茫,因为他自己都还不知道他的好哥哥高纬要让他做些什么,参军打仗不像呀
于是上任两个多月以来他都无事可做
高润露出一个笑容,“你小子平时挺聪明的,怎么连这个都想不明白”
“想明白什么”高贞很是迷茫,“王叔教我”
高润提着马鞭哭笑不得的指点他几下,道:
“想不明白慢慢想,这可是好事,傻小子自己领会去吧”
在信息传递尚不发达的今天,邺城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然无法第一时间传递在高纬的耳中,此时太极殿中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乐,殿宇下是一派觥筹交错的景象,丝竹和歌舞,象征了高齐王朝的四海升平、繁荣昌盛,容妆精致的宫娥们用紫檀和象牙板子轻轻地点着板眼,婉转低唱,有时歌声细的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又如一缕青烟般,丝丝缕缕,袅袅不绝,在朱梁画栋之间盘旋,而后飞向浩瀚的夜空
殿内所有人都停杯在手,手指和象牙筷轻轻敲击在桌上,注目静听,几乎连呼吸都屏住了,盛装的宫女们踮起脚尖,在场内胡璇飞舞,红裙翩跹待到歌停舞止,众人纷纷点头赞赏,大声称颂。
其中一人站起身来,朝着皇帝躬身一拜,道:“今岁天下太平,大齐势如天上之日,此仰赖陛下励精图治,方能有此盛世之景,臣湝,率高氏诸王为陛下贺愿吾皇万岁”
诸王皆拜:“吾皇万岁”喧嚣的声浪扑面而来,高纬笑呵呵地抬手,道:“今日是家宴,在座的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平身”
高纬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头,觉得一阵闹心,这些就是高纬的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们了,相比一个王爵都没有的北周,北齐的王爷们倒是满宫爬,有了王爵就会有封地、有效忠的臣子,历代帝王们又可了劲的生孩子,导致现在的高纬很头疼要不是还顾忌点名声,现在他四十米长的大刀都已经饥渴难耐了
诸王看皇帝情绪不高,渐渐地都停了下来,上洛王高元海被诸王们推出来,上前道:
“此时正是年节宴乐之时,陛下缘何愁眉不展啊请说出来,也好让臣等为陛下分忧。”
诸王皆称是。
高纬笑了一下,道:“朕做这皇帝之后整夜整夜的失眠呀,就没有睡过几天安稳觉”
高元海等人迅速听出了话外之音,大家都慌了神,连忙跪在地上说:
“陛下您为何说这样的话现在我大齐江山四海升平,陛下威临万邦,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你们不必紧张,你们的忠心,朕都是明白的。”高纬抬头,示意稍安勿躁,欣慰的笑容在之中带着一点忧郁,“只是若是你们的下臣贪图权欲富贵,起了歹心,胁迫你们反,你们反还是不反呢”
第一百八十二章杯酒释兵权修
大殿内顷刻之间鸦雀无声,高元海的眼角抽搐了几下,心说不愧是当皇帝的,嘴皮子就是溜啊,想收权也找个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副“朕这是为大家好的模样”。
你干脆说你不放心我们,让我们把兵权治权都交出来得了
不过这话只能在心里说说,绝对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皇帝如此“仁爱”手足,作为臣子,居然还有人要质疑陛下的良苦用心,那么这个人不是蠢就是坏。
这边高家王爷们还没有准备好台词,这边的高纬又开口了,“朕若不是有诸位自家人的扶持,也不会如此从容的登上大位,按理来说,朕不该提这些”大家的耳朵都竖起来了,果真等来了之后的但是,“但是,你们那里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的难处,还不如做一个藩王自在,不瞒各位说,朕这一年来为了国事殚精竭虑,推行了一系列举措指望大齐中兴,不过,貌似有些人对朕的旨意阳奉阴违呀”
高纬拍了拍龙案,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们的小心脏就跟摆在案上的盘碟一样抖动起来,高纬扫视众人,道:“朕记得去岁朝岁节之时,朕已经明发诏令,推行兵员调动制,只要枢密院明发公文,那么当地驻兵必须要听命行事,为何,你们却不听命呢难道说,朕的旨意管不了你们了吗”
诸王惶恐,跪地大呼:“陛下恕罪”
高纬脸上闪过一丝不悦,道:“起来朕没说要把你们怎么样,朕原本想抓个典型,杀一儆百,但是今日宫宴,诸卿为朕贺喜,看得出都是真诚的,念及大家都是高氏子孙,朕不欲如文宣一般诛戮手足,这才跟你们说一句真心话”
“你们可知,为何自汉末以来,换了数个朝代,却依旧没完没了的打仗,不知死去了多少百姓情况依然没有变化,这是什么道理”
诸王很配合地摇摇头,高纬道:“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体制出了问题,地方权力太大,地方官员各自为政,不跟从朝廷调令,天高皇帝远,自然就会让某些手里有兵有权的人滋生出野心来,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让朝廷调度地方政令,天下自然就太平无事了”
“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