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5(2/2)
“弘州,前魏静帝在此处置北灵丘县”、“老臣建议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要抓紧修筑城防军寨,以防不测”段韶将地图放在桌面上,一点一点的细说攻守态势,由浅入深,渐渐详细具体起来,高纬听得入神,频频点头。他发现段韶将主要目光放在了东北方。
幽州、营州、平州这是燕云十六州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导致宋朝几乎无险可守,不得不养了百万规模的庞大军队,战争成本高过历朝历代。这里是一片极佳的战略要地。
“右北平这边就是这里,古时为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庐龙山南,呵呵,相传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鬼汉代的时候为石城县,后为海阳县。汉末为公孙度所据。别看这地方小,这里负山带河,为朔汉形胜之地。公子扶苏,就曾在此修筑长城,此地易守难攻”
唐邕和高延宗几个顺带跟来的听得津津有味,段太宰在讲主意事项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将自己对于这几个地方将来的战略布局讲出来了。懂得兵事的人两眼放光,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把眼睛瞄向地图,默默推演着,发现老段讲的很有道理。这对于武将来说是一个提高自己战略眼光的机会。
少数几个文臣对此不感兴趣,听的一脸懵,不过好歹能明白一些现在段韶讲的这些就是在为将来布局,万一撕破脸,战争到来,大齐该如何应对的一系列举措。
段韶,这位当今天下的顶尖统帅,在他们面前推演了几场宏观战争。敌我态势,力量对比,被他讲的清清楚楚,讲毕,大殿内静默了一瞬。高纬拊掌赞叹道:“太宰真不愧为国之柱石”
如果说高长恭的奏对让高纬眼前一亮,可圈可点。那么段韶给高纬的感觉就更加直接和震撼了,什么是帅才这就是为人谨守温良恭俭让,为帅追亡逐北、连战连捷,让几代帝王都信重依仗高纬现在忽然觉得段韶却是需要好好休养一下了,这样一个老人活的长久,绝对是大齐的幸事
另一边,高延宗看着这些君臣肉麻的吹捧和互动,看着老家伙明明心里牛逼坏了却还要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暗暗扯了一下嘴角转过身去,眼不见为净。
第一百六十八章用贪官,反贪官
天灰蒙蒙的,下起了细雨,盛夏已经过去,秋天的雨缠缠绵绵的,透着彻骨的寒冷。几架马车停在了宣武门外,马车上的人下了车,等到禁卫验明正身之后这才放行。马上就有几把伞撑在头顶上。南安王高思好看了一眼一边的高湝和高绰,作了一揖:“任城王兄安好,南阳王安好”高湝和高绰朝着高思好微微点头,互相寒暄问候了一番后,不约而同的排成一列,在宫人的指引下前往宣室殿。
这里面高绰的辈分是最低的,走的稍稍靠后一些,默默的听两个王叔谈天。
高思好一路喋喋不休:“我刚刚落脚,陛下敕封的诏书就下来了,惊的我呀屁颠屁颠的往这儿赶,隆恩浩荡,这谢恩的事真是一丝也不敢怠慢”、“我本以为这次伴驾只是来蹭蹭热闹而已,却没有想到陛下居然封我为大将军,也是意外之喜”
高湝默默的听着,微笑不语。这次总共有三位亲王伴驾,三个都得封高位,高湝被封为太傅,高思好则为大将军,高绰调入了大理寺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王族宗室子弟被调入禁军之中任职,宗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这让宗王们脸上都有了喜气,纷纷表示力挺朝廷。
一向沉静寡言的高湝,因为这一年多来的仕途顺利,焕发了第二春,成为朝野炙手可热的大臣。高思好一边攀谈,一边流露处交好之意,高湝并没有给出明确态度,扭头看向故意拉下他们半步的高湝,笑眯眯道:“仁通终于初次打理朝务,感受如何”
高思好这才发现自己无心之中冷落了南阳王。南阳王高绰与当今天子同一日降生,本来他才是长兄,但是却因为生母太过卑贱而贬为次子。此前一直默默无闻,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这次巡狩将他也带上了。虽然价值地位都不如任城王,但是也是值得结交一番的对象,说不定那一天可以成为一大助力
高绰长得十分俊秀,一身得体低调的王服,举手投足都是儒雅风流的贵公子的做派。此时听得王叔询问,他微微欠身,苦笑一声道:“不瞒王叔说,陛下这一道圣谕打了侄儿一个措手不及我就是一个闲散藩王,那里管的来这种事情”高思好细细听来,竟都是些诉苦之言。这让高湝准备好了的勉励话语到了嘴边,却怎么也吐不出来了,高湝深深地看了高绰一眼,意有所指道:“陛下将大任委托给你便是信重于你,你只需要好好干,不辜负陛下的信重就是了,其他的不需要有什么顾忌,陛下不是心胸狭隘之人”
这番话连敲带打,让高绰也红了脸,只得低头听王叔训示。高思好又不是高绰的正牌王叔,没有这个义务替他解围,一路听着高湝教育子侄,一边笑眯眯的看风景,但暗地里却是暗暗审视高绰。
高绰表现出来脾气似乎有些太过胆怯懦弱了,可是与他残酷暴虐的恶名丝毫不挂钩呀
难道是传言不符高思好将疑惑埋在了心里,忽然停下了脚步,回身笑道:“行了,到了,你们的嘴也该消停了吧”眼前便是宣室殿的大门。
换下了雨具,皇帝的贴身内侍出来说:“陛下正在听国子寺的博士授课,还请几位稍等”
高思好上前问道:“不知是那位先生得了陛下青眼”
小内侍侧身看了看殿内,小声道:“是颜之推,前个月,可是得了陛下博学鸿儒的称赞,一直给陛下讲经”高思好和高湝等人本身也是学识渊博的人,一听便来了兴趣,“敢问今日颜博士讲的是什么”
小内侍答道:“是陈寿所撰的三国志。”三人随后到偏殿等候。
正殿内温暖如春,颜之推跪坐在御榻下方三丈远的地方,手捧书籍,深情并茂的讲解经意。皇帝半卧在靠枕上,屈着一条腿,浓密的鸦黑长发散披,宽松的白袍露出小半片胸腹,显得很是随性。皇帝那一对凤眼微微眯起。不可否认,颜之推的水平很高,讲解也十分深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越来越没有听下去的兴致,好不容易等到颜之推讲完,高纬便道:“上个月,爱卿所讲的左传十分精到,但是今日”高纬顿了一下,轻轻摇头道:“并不是十分合朕的心意”
若是换作别人听到皇帝这个评价早就惶恐不安了,但是颜之推不一样,依旧是十分镇定,问道:“请问陛下对什么内容不满意”高纬最讨厌上下级互猜心思,大多时候说话都很直接,于是道:“朕对于已经过去的那些风云变幻并不感兴趣,朕想要听的,是古今帝王的治国御下之术,爱卿可否与朕分说一二”
李世民之所以说以史为鉴,在高纬的理解看来,是因为历史有惊人的轮回性和重复性,就像车轮一般。不管是谁,都可以在史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吸取足够的经验教训。
史书就是任成功者粉饰的小姑娘,去掉真真假假的故事,剩下来可供揣摩思考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
高纬之所以爱听博士讲史,就是为了学习纵横捭阖的帝王心术。
可是今日,他并没有太多的收获,心里有些小失望。
史书中的帝王将相,都是客观的、片面的,想要归纳总结出完整的治国之道可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就打比方说,人人都知道轻徭薄赋可以使天下安定,但是又有几朝几代、几位明君可以做到呢
时代的情况不一样,轻徭薄赋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派上用场的。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