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帝业 > 分节阅读 59

分节阅读 59(2/2)

目录

臣如今掌着秘书省还有御史台,公务繁重,臣此去山东,不知道这公务”

“秘书省还有裴世矩帮你打理,至于御史台,就先让冯尚书先帮你照看着,冯子琮你还不放心吗”

祖珽嘴角抽搐了一下,言不由衷道:“冯尚书奉忠体国,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只是此去山东还有许多事情要准备,臣怕出了什么差池,辜负皇恩,因此来与陛下商讨一二”

高纬问道:“你来是想要钱,要人,还是要兵呀”

听到高纬单刀直入,祖珽苦笑了一下,刚准备开口,高纬便说道:

“要钱朕这里还有一些,要人,你可以把半个御史台都带过去。

要兵的话山东州府的兵并不可靠,确实麻烦。

那你就从西大营抽调吧,告诉尉相愿,他会配合你的。

另外,朕还给你找了几个帮手”

高纬看向重门之后,三名腰间挎刀的锦衣武士无声无息的出现在那里。

“这些,都是仪鸾司的校尉,你此去山东,难度不轻,得要拿住把柄,占住大义,才有名义斩杀他们。

这些人手下都有锦衣密谍,可以帮到你,你要搜集什么人的罪证,就让他们去做”

三位校尉对着祖珽拱手行礼,这一次去山东,他们就是祖珽的下属了。

“只是有一样,让他们搜集罪证可以,但不能用做其他用途”

高纬最后交代了一句,“惩治贪腐,本就是你们御史台的事情,朕从前用锦衣治贪,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之前查贪,动用了许多锦衣的力量,但那是因为那时高纬还没掌握朝局,御史台的人对他而言并不可信。

如今御史台重新完备了,却还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政绩,这像话吗这对于高纬之后的布局不利。

而且,这也是高纬在有意压制仪鸾司。

明代锦衣卫,虽然在查治贪腐方面卓有成效,但得来的却更多是骂名。

无他,因为这个怪兽除了皇权,无人能制,造成的危害要比建树更大一些。

高纬要让天下局势稳定,就要稳中求进,不能够破坏规则。

而锦衣卫,恰恰就破坏了这个规则。

他要在这个怪物还没有壮大到明代那样之前将它锁进笼子里

况且,刀子只有在鞘中才能让人畏惧。既然治贪是御史台的事,那就让御史台去做好了

第九十四章且看龙虎斗

三月时节阴雨绵绵,刚刚回升起来的气温骤降,昨夜下了一场雨,大雨降下的时候,建康城仿佛笼罩在一层灰蒙蒙的白雾之中。

初春时节的雨并没有夏日这么喧闹,显得寂寥许多,带着冬日的寒意,那是浸透骨子里的凉,如针如绵,丝丝缕缕的寒气无孔不入一般,钻进徐陵的皮袄子里。

建康城历史久远,孙吴之时名为建业,西晋末期改名建康。东北依钟山,西北临长江,丘陵起伏,东南有清溪与秦淮河环绕,历来便是形胜之地。六朝古都。

马车进入台城的时候,徐陵挑开车帘看着御沟两旁发青翠杨柳,柳树抽出了嫩芽,在微风的拂动下轻轻摇摆。建康城烟雨迷蒙,总是带着一股让人沉醉的气质。

马车穿过由规整的青石板铺成的御道,而后便是一片开阔的地带。御道的尽头,便是宫城所在,宫城也是以当初孙吴的遗留下的宫城作为基础朝外扩张。过去叫昭明宫、苑城,如今叫做建康宫。

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远远望去便令人在精巧之中看出一丝恢宏大气。数百年来,南朝帝王,无论宋齐梁陈,帝王居所,莫不在此。

徐陵下了马车,很快就有禁军上前搜检,在问明这是陛下宣召的人物之后,很快恭恭敬敬的将他放进了宫门。徐陵脱下皮裘,整肃一下衣袍,一边在内宦的指引下慢慢进入宫中,一边心里暗暗思忖待会儿要如何与皇帝谈论起在北朝的所见所闻。

他半个月前便已回到建康,但是皇帝陈顼偶染风寒,不便处决国家大事,故此徐陵在府内空闲了十几日,向太子陈叔宝上表之后便在家中等候皇帝传召。

昨日,他等到了皇帝的传召。徐陵跟着内宦兜兜转转,来到一处偏僻的殿宇内。

与其说这是宫殿,倒不如说这是一座精致些的暖阁,其间摆放着许多珍稀古玩,还有奇石异木。

徐陵一抬头,便看到一个清瘦的中年男人围绕着一株青翠欲滴的矮木修修剪剪,一袭燕居常服,看上去很是轻松闲适,对着一旁站着的少年人说道:

“其实呀,这治理国家也是一个道理,你要想修剪的好看,少不得要到处兜兜转转,从不同的角度去找找看没有没有瑕疵。

等到在心里有了一个完整的轮廓,知道自己要剪成什么样子,这时候再动手修建才能十拿九稳,欲速则不达,身为一国之君,更是丝毫也不能马虎”

他的眼神专注,缓缓的压下剪子,将一截树枝给剪下,“枝叶再茂密,长在这树上,它不好看,长得再好也是徒劳,这时候,就看你要怎么选,是留下更好看,还是舍弃更好看,也无非舍取而已,在下剪的那一瞬间,就得马上做好决断这世上可没有这么多的后悔药可以买”

他很有耐心的拿着剪子在边上修建着树枝,慢慢地,一个赏心悦目的成品便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徐陵微微一笑,出声赞叹道:“陛下的手艺又精进了,这原本普通的一株矮树,在陛下的修建之下也变得如此挺拔俊秀,昂昂然一派君子之气。就是老臣看了也是挑不出毛病”

那中年男人终于回头看了他一眼,摇头失笑道:“徐卿究竟是在夸朕,还是在夸自己呀你这老货,年纪越大倒是越爱自夸”这南朝,感说徐陵是“老货”的人不多,眼前的就是一个。皇帝陈顼。

他走到一边的榻上,坐下,然后看向徐陵,“爱卿何不上来说话”

“这”徐陵踟蹰了一下,看向一边的太子陈叔宝。陈叔宝谦和一笑,抬抬手示意徐陵不必介怀。

于是徐陵脱掉了靴子,跪坐在那男人的对面。几位宫娥踩着轻灵的脚步上前,煮起了茶水,跟换了香料。

一会儿便有袅袅的青烟升起,檀香慢慢蔓延开来。

“听闻陛下染上风寒,不知如今状况如何”徐陵开口关切的问道。

“欸,无妨,小小风寒,静养几日便足矣。倒是爱卿,长途跋涉千里之遥,实在辛苦了”陈顼与徐陵客套了几句,便开始切入正题,“爱卿此去北朝,可有所获”

徐陵饮了一口茶汤,道:“禀陛下,臣此去北朝,所获甚多。北朝齐主高纬,已经答应与我朝结盟,共抗周国,并允许我朝在齐国南疆货运战马”

“嗯”陈顼点点头,这个他自然是知道的,“爱卿见过齐主,印象如何”

关于北齐答应以战马作为贸易物资,陈顼已经知道了,这已经明明白白的被徐陵写在了奏章上,上面关于互市之类的政策,他还在斟酌之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心动的条件,他已经答应了。

不过今日他传召徐陵并不是为了听这些,今日他对于齐主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战马的兴趣。

“齐主嘛,该是一代天骄俊杰”徐陵的眉头微不可查的轻皱了一下,而后给出了这么一个评价。

陈顼显然听出了徐陵语气中的无限慨叹,问道:“怎么说爱卿曾与齐主当面对谈过,齐主真是一代英主”

“臣与突厥使节都是单独受到齐主传召,齐主与臣就互市之事商谈许久,而且臣在邺城的这些日子也听说了不少,故此臣也算是对齐主有一个了解”

徐陵认真的说道:“齐主绝非什么昏聩之人,相反,臣以为从前之所以会有那样不堪的传闻,皆是昔日齐主刻意掩饰的缘由。”

陈顼的眼睛一凝,明显开始感兴趣起来,问徐陵缘故。

徐陵便将建立枢密院、内阁制度,剿灭叛逆、以工代赈、垦荒、整顿吏治,还有开考举等事告知了陈顼。

对于枢密院、内阁,以工代赈,还有那个什么考举,在陈顼听来都是新鲜事物。在陈顼询问了一些之后,他的面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很多政策都是令他耳目一新,犹如醍醐灌顶。

“所以说,他之前表现得那么昏庸怯懦都是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