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帝业 > 分节阅读 57

分节阅读 57(2/2)

目录

内阁才渐渐发觉苗头不对,将情况上报给皇帝。

高纬命内阁加大了对泰山郡的援助。

貌似事情就这么渐渐平息了,计划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在高睿已经将流民打乱分散,可以开始推行朝廷政策的时候,从天而降一把大火,将朝廷在山东各郡县的十余座常平仓给烧了个干干净净

三月时节,正是南风起,阴雨绵绵的时候,居然会无端冒出大火将常平仓给烧了

蒙鬼呢

但是州官却煞有介事,在奏章之中言道说是“火龙烧仓”,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巴不得赶紧撇清自己的关系。

紧接着高睿的请罪奏章便上来了,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山东部分地区,乱局又起

一个月以来好不容易建立维持的秩序就这样忽然间摇摇欲坠

高纬几乎都被气笑了。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这并不是什么火龙烧仓,而是因为这些常平仓之中早就被地方官员胥吏给掏空,为了掩盖真相,撇清自己,所以故意纵火

呵,火龙烧仓又是火龙烧仓

你们这些蟊虫,把朕当成了傻子

你们莫非欺朕钢刀不利吗

常平仓,就是古代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百姓官兵生活需要而设置的粮仓。

主要是运用粮食流通等方面来调节粮价,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情况。

避免了社会动荡,满足了百姓的需求和生活平稳,对一个王朝的巩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收成不好的年景,常平仓也往往用来赈灾。

但是泰山郡的十几个常平仓被烧了,如果帐面上记载的数字是准确的话,这一把火将近百万石粮草烧了个干干净净

高纬听到火龙烧仓如此荒谬的理由之后愤怒的只想杀人

河清三年,高湛还在的时候,他们玩了一招火龙烧仓,然后他们的上官被贬官流放。

这次朝廷忽然说要开仓赈灾,他们见遮掩不住了,又想要这样玩,让赵郡王高睿给他们背锅

高纬对这些蟊虫杀意暴涨的同时,对高睿也有些失望。

他身为堂堂郡王,内阁大臣,却没能摆平泰山郡的乱局,辜负了高纬对他的期望。

原本他选中高睿去泰山郡这个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就是因为高睿资格够老,身份也尊贵。

高睿身为神武皇帝之侄,堂堂郡王之尊,理应可以压服这些宵小才对。

但是高纬显然高估了高睿的能力,也同样低估了这帮蟊虫的胆量

高纬心中已经想好了对策,但是习惯性使然,他还是想听一听朝臣们的说法。

“陛下,”赵彦深出列,道:“当今之际,最紧急的便是要赶紧命人镇压泰山一带的乱局,将流民重新收拢,以防生变。”

赵彦深的建议是首先求稳,这也最符合高纬的第一思路。

他接着说道:“同时,陛下应该马上命邺城、幽州,胶东郡等地将常平仓打开。

而后加急力度,将泰山郡无法容纳的流民统统转移到胶东、幽州以北垦荒。

如果这些乱民聚集在一起,有居心叵测之人一蛊惑,那就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臣以为,朝廷不能再用温和的手法了,得用强制性手段,将乱民强行分散,驱逐到各地,以防不测”

“赵相此言,臣不敢苟同”话音刚落,朝臣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唱反调的。

不用看高纬也知道那是祖珽。

祖珽自从进入重回朝堂之后似乎是铁了心要跟赵彦深杠上了,只要赵彦深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建议,祖珽马上就会站出来反驳。

高纬当然不会允许他只是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样不就是杠精了吗

他要一个杠精干嘛使呀

“说说理由。”高纬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但其实心里是有些期待的,对他接下来会说出什么比较感兴趣。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高纬发现祖珽这个人的确是才华横溢,很有才干,一个人可以当三个人使,一目十行都只是小意思,工作效率十分高。

对于一些同僚的举措,他往往可以举一反三,批驳的对方哑口无言。

就是贪了一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一点,人缘也差了一点,手脚还不干不净了一点,咳咳其他没毛病

高纬现在是手底下实在缺人,就连元文遥和库狄伏连那样跟前朝余孽挂钩的家伙他都敢用,祖珽那点毛病实在是不算什么。

有才,可以凑合着用就可以了,该防范还是会防范着的。

但祖珽显然不知道高纬对他的看法,他将赵彦深视为了竞争对手,逮住机会就要狠狠的落一次赵彦深的面子。

现在陛下这是在赈灾,不同以往。

若是他可以表现的比赵彦深更好,赵彦深之后的内阁首辅的位置还会有第二人选吗

祖珽打定了主意,要让陛下眼前一亮

于是祖珽挺直了腰杆,慢条斯理、颇具压迫性的说道:

“赵相此言,看似有理,实则大大不妥泰山郡乱民数以十万计,足足四十万之众

请问赵相,究竟想要将多少人给迁徙到幽州

且先不论幽州能不能负担得起,要多少人力物力,单就论这分散镇压乱民”

祖珽嘴角勾起一丝笑意,道:

“常平仓失火,民心本就不稳,赵相再让人暴力驱逐镇压,怎么能保证不激起民变呢

到时局势若进一步败坏,你赵彦深便是罪人”

第九十二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没有人说什么,就是赵彦深自己也是沉默了。

他们所有人都明白,祖珽说得并没有错

强行将乱民打乱,将他们迁徙幽州以北,的确是下下之策。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动乱

祖珽仅剩的一只浑浊老眼闪过一抹得意,接着乘胜追击:

“下官也不知道赵相究竟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先前山东、江淮各郡早已将十数万乱民迁徙到了幽州、胶东以北,每日耗费的钱粮无数。

朝廷在北疆的垦荒大计才刚刚开始,正是急需钱粮的时候。

赵相这个时候将几十万灾民统统迁徙啧啧,这可并不是个好时机呀”

“幽州、营州、平州、建德、渔阳足足十余个州县,都有朝廷储运的钱粮,用于垦荒,如何就不能将泰山郡的乱民迁徙

这本是我们民部的职责,老夫身为民部尚书,难不成,你比老夫还要清楚幽州等地的储粮有多少吗”

民部尚书郑宇出来帮腔了,语带不屑:

“祖大夫掌管的是秘书省还有御史台,任务繁多,有些事务,恐怕祖大夫并不了解

所以,下官还请祖大夫不要大放厥词,说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话”

这些话的成分就很是严重了,表面上没有指摘什么,实际上却是讥讽祖珽“不懂事”。

不了解实际情况,也敢对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