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帝业 > 分节阅读 44

分节阅读 44(2/2)

目录

祖珽膝行两步,道:“回陛下,草民之所以可以让娄睿给草民弄到考举名额,其实是因为草民曾经听说过一件事,刺杀世宗皇帝高澄的那个膳奴其实是显祖皇帝高洋的人这件事娄睿也有参与,就是他将这膳奴安排进了队列里,一击刺杀了世宗皇帝”

“”高纬望着他,抓着书案的手背上青筋暴起,目中满是震惊。

即使曾经心里也有过猜测,可是那毕竟也只是猜测。

被追尊为文襄帝的高澄,在将要受禅的前一天晚上被膳奴给杀死。东魏险些大乱

当时全天下都以为是东魏皇帝元善见干的却忽略了之前毫不起眼,却“临危受命”接过东魏大梁的高洋

高纬看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本已经有了猜测,可是他并不相信当时无兵无权的高洋能干出这样的事,直到后来,通过研究高洋的治国政策,才发现这个高洋根本就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物,光看他行军治国的手腕,还有对手足兄弟的残忍,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事情他真能干得出来

这样的事情,简直恐怖

高纬深吸了一口气,盯着他,一字一顿:“你胡,说,八,道”

祖珽慌忙解释:“陛下,草民没有胡说”

“你胡说”高纬指着祖珽下令道:“来人,将这个欺君的贼子拖出去斩了”

锦衣甲士纷纷抽刀上前,双手按在祖珽肩上,就要将他拖出去斩首,祖珽一个惊吓之下,马上清醒过来,趴在地上猛抽自己的嘴巴:“草民该死,草民胡说八道,拿出一些市井流言来蒙骗圣上,请陛下饶过草民”

抽的鲜血淋漓,枯瘦的脸颊转眼间就高高的肿了起来。

高纬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目光幽幽的看向他,道:“话不能乱听,更别瞎说”

见皇帝并没有要杀祖珽的意思了,锦衣甲士退回门边,将长刀收入鞘中。

祖珽几乎吓瘫了,战战兢兢的跪着,见皇帝开口,连连称是,根本就看不出当初那股跟高湛抬杠的豪气。

想起刚才自己说出了什么蠢话就想抽自己的嘴巴,这话能乱说吗

如果这种言论传出去,会让全天下耻笑皇族,甚至全天下都会大乱

就算这话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实话,高纬也绝对是零容忍

高纬是皇帝,皇帝是不会错的,高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既然皇帝没有错,那么错的就只能是他祖珽胡说八道、欺君罔上的也只能是祖珽

高纬凝视着他,忽然冷笑道:“娄睿的事朕先不管,朕就来谈谈你你祖珽天生天赋异禀,但是却不走正道,更是知法犯法,屡教不改

光是高祖、世宗、还有显祖都不知饶恕了你多少次,可你毫无改过的想法

在任二十余年里,便违犯法纪超过一百多条其中贪腐最为严重,光这一条都足以砍你几十次脑袋”

祖珽刚想请罪便被高纬喝住,“在先帝之时,你忤逆先帝,先帝也没有处死你

你后来搭上了逆贼陆令宣,也是陆令宣把你从大牢里捞出来,这些事,桩桩件件,你以为朕不知道吗

朕本来看你眼睛瞎了,不与你多计较,可你呢又敢浑水摸鱼,妄图回到朝堂

勾结陆逆,还胆敢欺君祖珽,朕念你四朝元老,可以给你留一个全尸,你选一个死法吧”

祖珽听到全尸二字便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而后急切道:“陛下,陛下你不能杀草民啊”

高纬冷笑了一声,反问道:“朕为何不能杀你朕又不吃丹药”

祖珽脑袋里闪过一丝亮光,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道:“陛下,陛下草民有一肚子才学,这些都是真的呀草民草民可以助陛下成就千秋大业”

那边,高纬眼底闪过得逞的促狭笑意,冷冷道:“哦那你就说说,那如何助朕成就大业”

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

“陛下不要杀草民,草民,草民还有满腹才华可以为陛下所用啊陛下”

祖珽如今已经顾不得许多了,急急忙忙的展现自己的价值。一个有价值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看重的。

祖珽想让皇帝不杀他,最最重要的就是让皇帝看到他治国安天下的本事

于是祖珽豁出去了,拿出浑身解数:

“陛下,如今我大齐有三大患,不可不谨慎哪

其一,权力不集中,地方政务多由下方小吏总揽,这些人多是世代承袭吏位,为地方豪族把控,朝廷虽然有志于改革弊端,然而若下方人不尊号令,阳奉阴违,对百姓横征暴敛,最终损失的是百姓的元气还有朝廷的威信

此等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朝廷对地方下达的命令是十五税一,他们就敢对外宣称是十税一,乃至五税一

百姓缴纳的赋税多是落进了这些人的口带

而且这些人目无法纪、蛇鼠一窝,相互勾结,将州府的粮仓钱库当作他们自家后院,任由其吃拿索要

河清年间,也是大旱,朝廷命人要打开地方郡县的粮仓,接过朝廷的官员未到,州府的粮仓钱库就率先失了火

陛下,这那里是失火,这分明就是有人故意纵火

最终朝廷也只是抓了几个替罪羊,贬谪了上官了事,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人盘踞在地方作威作福多年,又有地方豪族撑腰,越发的肆无忌惮,连上官也敢不放在眼中

长此以往,国家的根基必为此等人败坏

陛下要将大齐上下清洗,这些人就是陛下的阻碍陛下不可不慎重呀”

高纬眼中闪过一丝精芒,高睿如今在泰山郡面临的麻烦就是这个,于是道:

“朕已经知道,接着说。”

祖珽信心足了一些,接着说道:“其二,便是朝中,陛下引进汉官接替不通政务的鲜卑官员,扫清了许多政务上的阻碍。

只是陛下这样做有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导致了文武对立

文不干武,武不涉政,互不干扰,原本是一个顶好的政策。

只是如今朝堂之上,武这一方多是鲜卑勋臣,而文官则多是汉人。两方互不相容、势同水火

陛下赫赫天威,压下了文武之间的矛盾,可是如果这样下去时间久了,那么文武对立,甚至是鲜卑与汉的对立将会愈发矛盾,最终不可调和不可不慎

依在草民所见,陛下应该在鲜卑之中挑选读书明理者选任文官,再让汉人也可以从军入伍、沙场建功如此,大患可解

还有就是要提防朝臣威权过盛,党同伐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