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2)
她们是父皇的女儿不假,可向来都不算很得宠。加之生母的位分不高,在皇宫里也一直都被四公主赵玉欺负。
甚至好几次和慕悦儿争吵,也是受了赵玉指使,其实并不是她们的本意。
不过慕悦儿那小丫头厉害得很,在宫里虽有些势单力薄,却从来都不曾吃亏,所以广元姑姑也从来没有同她们计较。
怎的今日
莫非分开这么一小会儿,赵玉就惹下大祸了
公主们的心立刻就加快了跳动。
既担心广元姑姑生气,又隐隐有些小期盼。
赵玉这些年实在太嚣张了,如果有人能出手教训她一番,就算被迁怒她们也认了。
然而,预想中的暴风骤雨却迟迟未至,广元长公主像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依旧温和地同她们闲话。
就连赵玉前来给她问安,她的态度也没有任何改变。
直到应邀前来参加定亲宴的贵妇贵女们基本到齐后,广元长公主才唤来几名老嬷嬷,当着众人的面吩咐她们将四公主送回皇宫交与罗贤妃。。
老嬷嬷们都是在赵家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人儿,即便在圣上跟前儿都是有几分面子的。
几人不由分说将赵玉和她的宫女们带出了正厅。
贵妇贵女们都十分好奇,不由得向广元长公主打听事情的缘由。
广元长公主带着几分怜惜道:“阿玉这孩子心眼儿太实了,身体不适还硬撑着来参加悦儿的定亲宴,方才险些唉”
接下来的话根本都不用说了。
贵妇贵女们是想象力最丰富的一群人,传话的本事也是一流的。
想来用不了多久,四公主赵玉身患顽疾的流言一定会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其余几位公主手心都汗湿了。
她们姐妹几个差不多大,都到了该招驸马的年纪。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驸马人选也是要挑一挑的。
本来以赵玉的身份,京中适合做驸马的公子们得等到她挑剩下之后才轮得到她们。
今日被广元姑姑弄了这么一出,赵玉自然不可能寻不到驸马,但人选么
四公主这件事只能算个小插曲,不多时,悦郡主和东宫属官小袁大人的定亲仪式正式开始。
在座的贵妇贵女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见袁谟。
但因为流言的关系,许多人都对这位准郡马爷十分好奇。
今日一见,只见这位小袁大人貌不惊人,气度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高门子弟。
听闻他只是一名无父无母的寒门子弟,但身为皇长孙的同门师兄,自然前途无量。
那个比常人大了不止一圈的脑袋,和同样长了一个大脑袋的悦郡主站在一起,也显得格外般配。
这么综合一看,悦郡主人虽然小,眼光却着实不错。
嫁与这般无父无母的男子,其实同招赘一名上门女婿也没有多少区别。
长公主和慕驸马夫妇膝下只有一女,今后却如同有了儿子一般。
而对于这位小袁大人来说,这门亲事也是一点坏处都没有。
撇开靠山不提,广元长公主名下那么多的财产,将来还不是全都姓了袁
之前心思各异的宾客们,此时竟一致看好这桩婚事,一部分人心里还艳羡不已。
定亲仪式毕竟不同于婚礼,虽然长公主已经刻意办得热闹奢华,仪式还是很快就结束了。
午宴后宾客们告辞离去,凤凰儿等人却随着慕悦儿和袁谟去了她的院子。
布置一新的暖阁中,彩雀早已经带着丫鬟们备好了热茶点心以及这个季节十分难得的水果。
众人围坐在圆桌旁,面带笑意地看着刚定下亲事的未婚夫妻。
慕悦儿小脸红扑扑,亲自给大家倒了茶。
不免又有些遗憾:“可惜盛姐姐和小曦姐姐都不在京里,否则今日一定更加热闹。”
袁谟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髻:“他们离京时是四个人,回来时却多了两个,足以弥补所有的遗憾了”
见他面不改色地提及添丁进口这样的事,苻溱微和凤凰儿忍不住笑了起来。
赵重华性子跳脱,笑嘻嘻冲赵重熙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也该有小侄儿了”
凤凰儿瞪了他一眼,这臭小子的脸皮简直比自家阿篌还要厚
赵重熙轻轻踢了弟弟一脚:“臭小子又胡说八道九月大婚,翻年正月就有侄儿,你做梦呢”
苻溱微抿着嘴笑道:“我听说重华也有未婚妻了”
赵重华道:“还不能算是未婚妻,只是父王替我看好的一门亲事。”
慕悦儿也笑道:“你不是说姑娘你都见过了,一点都不输微姐姐么,怎的又不算未婚妻了”
赵重华嘟囔道:“我就知道这件事根本瞒不住你们几个我见过有什么用,只要母妃不点头,她就不能算是我的未婚妻。”
凤凰儿道:“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让人家姑娘进京”
赵重熙握着她的手道:“咱们大婚父王自然要回京,届时把那姑娘一并带来也就是了。”
苻溱微有些好奇:“重华,我们都忘了问你,那是谁家的姑娘,怎的竟能得到太子殿下的看重”
这个问题也是凤凰儿想问的。
桂州相对比较偏远,按说应该没有什么底蕴深厚位高权重的人家,以太子殿下的脾性,这件事着实透着些古怪。
赵重华道:“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就是桂州知府家的姑娘。”
凤凰儿等人越发好奇了。
外州知府的女儿
太子行事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第二十八章 铁公鸡
赵重华对太子殿下为他选择的亲事显然十分满意。
见凤凰儿她们一脸的疑惑,他忙解释道:“你们不用想那么多,我又不是大哥,将来只想舒舒服服过日子,娶媳妇儿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要我看着顺眼就行了。”
一面又笑着问赵重熙:“大哥,你说是吧”
关于桂州知府家里的情况,赵重熙之前就盘问过弟弟一次。
然而那毕竟是远隔千里的陌生人,他能询问的不过是对方的姓名、家世、官声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
但他不得不承认,弟弟方才的话说得也很有道理。
如果他身上没有背负那些责任,他也只想带着凰儿去过舒服而简单的日子,不会让她为自己操那么多的心。
他点点头笑道:“只要姑娘真的好,母妃一定会同意。”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谁也不好再说什么,不免又提起了几日后的上元节。
这几年大宋百姓的日子过得不错,对上元节这样的节日也越发重视。
年初九一过,便有不少州府的花灯陆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