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8(2/2)
“太后圣明”
太后好像恢复了信步闲庭从容不迫的样子,“既然今个是大叫起,又处置好了和法国人的事儿,大家伙都在,有件事儿,我倒是要在这里一并说了就是。”
群雄雌伏,“请太后训示”
“今年已经是同治九年,皇帝十八岁,也大婚了,古人说话,成家立业,这成了家,自然就该立业,我从先帝那里接过了这千斤的担子,这么几年下来,自诩没有大过,不过也没什么大功,只是办了洋务,建了海军,算起来,有几件实事干过而已,”皇帝的心砰砰砰跳了起来,不仅仅是皇帝,殿内的许多人的心都砰砰砰跳了起来。
“宣宗皇帝以来,洋人之患渐起,先帝在时候,还加上了这闹长毛太平军,从广西起事,一路杀到了天津,还分兵北伐到了直隶,太平军占据了江南,捻贼又在中原作乱,好不容易抵挡住了,这英法两国又进犯中国,先帝不得已去秋狩木兰,留下我,还有议政王,一同抵抗来犯之敌,所幸将士用命,百姓支持,群臣用力,祖宗保佑,这才胜了一局,为同治朝这十多年无外敌的太平局面打下了基础。”
“顾命大臣悖逆主上,我不得已,用先帝钦赐的同道堂之章发落了他们,这江南的发逆刚刚平定,捻军剿灭了,想不到新疆又乱了起来,”太后说到这里,都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多来,实在是太他么的不容易了。
“阿古柏那么不可一世,如今也压下去了,办洋务、建水师,建新军,增建官职,改革科举,这么多年,办了这么多事,本宫扪心自问,先帝交给我的差事,”太后的声音高亢了起来,“没有办砸”
恭亲王神色复杂,只听着慈禧皇太后继续说道,“皇帝已经长大成人,读书理政亦颇有成就,今日本宫在这里昭告天下,即日起,撤帘归政九月初十,重阳节后,皇帝行亲政大典”
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候,李鸿藻身子剧烈的震动,殿内也一片哗然,没想到之前还不肯放权的皇太后居然如此干脆利落干脆利落的归政皇帝
有眼捷手快的大臣已经伏在地上山呼,“太后圣德”
“太后圣德”
梁如意一摆手,两个太监上来,就把皇帝身后的黄纱九折黄花梨木屏风搬了下去,皇帝刷的站了起来,单膝跪地,“皇额娘,儿子还需多历练,请皇额娘继续垂帘”皇帝这话说的哽咽了。
穿着朝服宝冠的太后坐在宝座上,众臣不敢多看,只有恭亲王抬头窥了一眼太后,只见太后脸上带着笑意,却又十分威严,似乎是莲台上的菩萨,雍容华贵怜悯世人。太后秋水般的眼睛看到了恭亲王,微微一笑,缓缓站了起来,“我意已决,再无更改,议政王,军机处将本宫这个意思明发天下,从今之后我再不过问前朝之事,一切军国大政交给皇帝自己处置,你们跪安吧”
群臣山呼万岁鱼贯退出,神色有些激动,有些落寞,有的震惊无比,有的却是兴致勃勃,文祥看着恭亲王,恭亲王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只是觉得似乎轻松了不少,“去军机处,拟旨吧。”恭亲王转过头,看着沐浴在夕阳下的勤政殿,心里若有所思。
这是不是,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皇帝快起来吧,”慈禧太后拉起了皇帝,看着眼角有泪的皇帝,“刚才皇额娘处置天津教案的法子,你学会了吗”
“学会了,皇额娘,儿臣不孝,还怀疑皇额娘。”同治皇帝哽咽的说道。
“学会了就好,”太后按了按皇帝的肩膀,手里的温度透过朝服,让皇帝能清晰的感觉到,“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你是皇帝,只要记得,什么事儿,都不用怕”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八,太后御勤政殿圆明园,议定天津教案条约,并突然宣布撤帘归政,群臣大哗,帝苦劝,太后不停,将帘子撤下,退居深宫,不再过问政事。皇帝于同治九年九月初十行亲政大典,咸丰十二年至同治九年乃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后世历史学家对这十年评价极高,认为,近代以降,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能够慢慢的拉回来,发轫于这段时间,且一致认为,这段时间君臣颇能同心同德,排除小分歧小矛盾,一致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努力,是政治最开明而且政治斗争最少的时期。
第四卷晨钟暮鼓完,敬请期待下一卷紫禁春色
:nbnb紫禁春色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说,要不要打赏给我催更捏,,,,我准备是先停几天好好构思下一卷的内容的,什么时候更新就看大家的热情啦
、一、三月初三一
同治十一年,三月初三。
这一日是上汜节,北国虽然是寒风依旧冷冽,可日头已经一天比一天暖了,枝头的柳絮已经开始洋洋洒洒飘落了下来,有些鼻子敏感的,在大街上一路的打喷嚏,榆钱正是肥嫩的时候,这时候用水焯一下,加点麻油,加点盐,一拌就是清香扑鼻,或者煎蛋、清炒,都是不错的时节菜,所以不少孩童拎了榆钱,配着报纸一同售卖。
风沙柳絮飘飞之中,有个高瘦的男子从自家宅子里走了出来,穿着一件出毛的鹿皮坎肩,手上把玩着一个鼻烟壶,神态雍容,对着任何事儿有不屑一顾玩世不恭的笑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位旗下的大爷,只见他踱着四方步,在天桥下走着,时不时的看着各式摊铺,他对着书摊书铺十分有兴趣,经常看着一本书就驻足停留许久,有个卖榆钱的儿童,见到这个男子在看着书,畏畏缩缩的靠在那个男子的身后,小心翼翼的看着那个男子手里的书。
他手里的书倒是也常见,乃是乾隆年间官刻的千字文,那个儿童嘴里在默念上面的字,不觉念出了声,那个男子听到了转过头,撇着这个靠着自己的儿童,那个童子也知觉,连忙打了个千,舔着脸赔笑,“大爷别生气,小的看着这书,入迷了。”
那个男子倨傲的放下书本,“怎么的,你也识字”
“是是是。”那个儿童笑着回道,“之前是卖报纸的。我家里头一个邻居,是宫里头出来的姑姑,认得字,所以教了几年,不算是睁眼瞎,”那个童子骄傲的紧。“这几日。把报纸都给家里的弟弟卖去了,我改卖一会榆钱。大爷手里的这本千字文,真是好。”
那个男子微微一笑,“你倒是难得,有没有咸丰字典”
“那字典贵的紧,”童子笑道,“我们这些穷人家,怎么买的起。”
男子突然想到了什么,“那四九城已经都办了官小学。这事儿你知道吗”
“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怎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