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2/2)
“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太后边说着,边让人把帘子卷了起来,“就是咱们两人,无需闹这样的虚礼,”明黄色的纱帘卷起,太后盛妆朝服,东珠映衬地面容温和柔美出现在了恭亲王眼前,恭亲王不敢多看,瞥了一眼就连忙低头,太后从御座之后的宝座站了起来,坐到了窗棂之下的炕上,“官位不多,那就多造几个出来,首先,这外放的不必是一县主官,更低的位置当起,六爷,我意欲改吏为官”未完待续。。
、三十六、粉墨登场二
“改吏为官”恭亲王喃喃自语,双眼无神地看着逆光之中似乎光芒四射的皇太后,太后点点头,“是,将胥吏等都改为官员,定品级,可升迁,若是如此,大清江山永固也”
恭亲王听到太后说的最后一句话,“江山永固对啊,若是改吏为官,这每次科举均可多举数百,乃至上千之人,若是如此”
“若是如此,这几千人之中又有不知凡数之人心向朝廷,”杏贞含笑点头,“当年龚澄若不是报国无门,科举不中,奈何要从贼,在北京议和之中为非作歹这可是个教训,如今和洋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所以我说这是争霸时代,若是报国无门,投他国去了,岂不是有损中华士气若是做出什么数典忘祖的事儿来,更是于国无益。”
恭亲王默然许久,“这怕是异议不小,原本起码是父母官,一下子变成胥吏,进士更是尽数派遣地方,这清流馆阁科道,阻扰起来,怕是”
“这事儿且不忙着对外公布,所以我才留了六爷一个人下来,私下细细说此事,”太后说道,“我想着听听六爷的意见,这事儿能不能办,该怎么办,总要妥妥帖帖地想好了才对外说不是六爷你回去好好想想这事儿怎么办,再和我说便是。”
“喳。”
太后看着恭亲王兴致不高的样子,开口笑道,“六爷可是军机处的中心骨,劳累不得,日常得空了,还是要好生保养才是。”
“太后谬赞,奴才愧不敢当,请太后也要保养好身子,怕是旧年的箭伤还未好全,这些日子总是听见太后咳嗽,奴才前些日子进了些广东来的枇杷川贝润肺膏,奴才试了试,实在是好,这才斗胆进给娘娘,不知道娘娘用了没。”
“多谢六爷,我用了些,好多了。”太后笑道,“对了你家的载澄得了空,就让他进宫陪陪皇帝吧,惠亲王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都守丧去了,我瞧着皇帝没有个同龄人陪着,似乎也不妥当,两个虽然是君臣,更是兄弟,不如就让他进宫侍读好了。”
“载澄顽劣,怕是有伤宫中风气。”恭王谦逊道。
“过谦了,六爷。”太后笑道,“都是宣宗皇帝的后裔,错不到那去。”
一个穿着带蝴蝶结礼服的年轻人不卑不亢的站在李鸿章的面前,李鸿章站了起来,双方寒暄毕,李鸿章请这个洋人模样的年轻人坐下,“赫德先生请坐。”
“巡抚大人,”这个黑色头发湛蓝眼睛的年轻人也抱拳行礼,一脸微笑,说出来的话却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多日不见,十分想念。”
“赫德先生多礼了,请坐。”李鸿章微笑,两人分主宾坐下,“赫德先生,不知道你对如今阿思本先生的这只舰队怎么看”
“巡抚大人,我不得不说,阿思本上尉的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中英两国的友谊,”如今才二十七岁的赫德正色说道,“请你不要对大英帝国存在偏见,这肯定是海军部和阿思本等一小部分人弄出来的小把戏,不符合中英友好的主流观点。”
李鸿章点点头,“赫德先生的话,我听了,可是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可不是这么觉得啊,您以为李泰国还适合在海关就职吗”
清帝国的海关是一个被逼出来的机构。自明以来,中央政府执行的就是“片木不得下海”的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不需要海关,也没有多少外贸的税收。“海关”之名倒是早就出现了。在明清的行政体系里,一直有一个叫“市舶司”的衙门,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上海松江府设立“江海关”,不过,这个海关与日后的海关职能有很大区别,基本上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就有了设立关卡的必要,英国人提出由他们来管理“来往之商人,加意约束”,所收得的税金用来支付战争赔款,朝廷官员一听就同意了,反正都是外国人的钱,收进来再付出去,好像是无损帝国的买卖,于是就有了让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1846年,在上海外滩现在的外滩汉口路出现了一个用铸铁栅栏围起来的大院子,门口盖了一个中国式的牌楼,上写“江海北关”,专门办理外国商人的进出口税务。1858年,朝廷又准奏在广州设立了第二个海关。未完待续
、三十六、粉墨登场三
“李泰国先生是大英帝国出色的税务人员,对于他的工作,我国国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相信北京的内阁和皇太后对他的工作也应该是满意的,”赫德用外交口吻的话慢慢地回答李鸿章的发问。
“是吗”李鸿章饶有兴致地喝了口茶,眼睛直接瞪着这个外表人畜无害的英国人,在我面前玩花招,你还嫩着点,你的眼神里面的,早就出卖了你,你的野心远远不是如今的这个广州领事参赞所能满足的。
李鸿章也不接话,让场面冷了下来,赫德见李鸿章不接话,也只好继续说了下去,这时候他的口气为之一转,“当然,我对他擅自运用贵国给予他的权利,大肆破坏两国的关系,我认为是极为不妥当的,对于这一点,我会觉得他和我们国家女王陛下和首相的意思是相违背的,这也不符合如今蒸蒸日上的中英贸易。”
赫德居然用了一个成语,蒸蒸日上来形容两国关系,看明白了赫德的态度,李鸿章满意地点点头,“赫德先生说的在理,就不说别的,宁波府每年进的火药火枪,可都是真金白银买的,还有现在停在吴淞口外的英法舰队,不,应该是大清的舰队,都是用银子买的,可如今阿思本先生和李泰国先生闹出来了这么一招,可实在叫人难看啊。赫德先生。你觉得要如何解决这次的危机呢”
“贵国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赫德微笑,“我不太方便提出什么意见。”
“赫德先生谦虚了,”李鸿章笑着说道,“你如今是江海关税务司,长江各通商口岸都归着你管,也是我大清的一位官员,如何不能提得再者说,你是英国人,这位置身份和李泰国差不多,更是该帮着大清,帮着大英出谋划策,化戾气为祥和了。”
赫德辞去广州领事参赞职务之后,被聘任为广州新关副税务司,不久,又被总税务司李泰国正式任命为广州海关副税务司。李泰国根据威妥玛对清朝形势的估计,认为清朝很快覆亡,他不愿无故遭殃,借口休假一年。清咸丰十一年,李泰国急急忙忙地离开中国。他向署理各口通商大臣薛焕推荐江海新关税务司费士来和粤新关副税务司赫德,会同署理总税务司职务。当他到达北京时,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