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38(2/2)
“我认为对匈牙利开战能同时达成好几个战略目标。”财政大臣也做了表态。
“的确如此。”海军大臣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参谋总长本人对社会主义非常厌恶,但是他觉得俄国重臣们的态度未免太轻率了。可参谋总长若是出来反对,很有可能因为强大的压力而被迫辞职。到底是坚持立场还是坚持官位参谋总长内心评估了一番之后,选择了闭口不言。
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沉默许久,在一众重臣激愤的目光中,他命道:“告诉匈牙利,要求他立刻答应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
外交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公开的,俄国对匈牙利的通牒内容很快就传到英国这边,让英国议会的议员们紧张起来。内阁会议上,当外交大臣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首相亲自带头鼓掌。外交大臣扬眉吐气,再也不为没能掌握俄国的南下的情报而丢脸。所谓俄国外交系统建立的秘密情报,都是英国安排给俄国的。靠了这个情报,英国人很顺利的把俄国人进攻的方向导向了匈牙利。
西欧看不起东欧,觉得东欧是个落后的地方。不过西欧人好歹承认东欧是欧洲。在西欧人看来,奥斯曼帝国这个东方国家的战斗力远没有匈牙利强大。如果能让俄国相信匈牙利也是他们的敌人,对于英国可是好事。即便同样是东欧,英国人认为俄国更靠东。
周树人本以为自己马上就能离开匈牙利返回民朝,在匈牙利的出色表现让国内决定给他安排一个省委常委的职务。即便是北美一个省的省委常委,三十几岁就坐到这个级别的位置上是最近几年中罕见的。
但是他却没能回到民朝。民朝认为匈牙利不能倒,至少现在不能倒。所以周树人就被留在匈牙利继续工作。对于匈牙利的同志来讲,他们中间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希望周树人离开。
周树人对北美战区的果断预测很佩服,如果北美战区的行动再慢点,烽火燎原的巴尔干半岛上就没有运输通道了。奥地利虽然同意匈牙利人员过境,却不同意民朝提供给匈牙利的装备过境。要是按照最初的计划,民朝提供给匈牙利的所有装备现在都只能堆在北美的港口。
“必须打垮俄国,控制黑海出海口。”在匈牙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周树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与会者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都面露难色。每一个匈牙利人都希望能打垮俄国,与会者中的每一个匈牙利人都愿意上战场。但是匈牙利知道俄国的能力,想打垮俄国就需要强大的野战能力,两次击败俄国的进攻靠的可不是匈牙利的野战能力。
“在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希望几年后诸位不要忘记今天的犹豫,要记得自己对战争的恐惧。我们光复党的韦泽主席就懂得这种恐惧,所以选择了理性的和平主义。在我们中国有句两千多年前先贤的话,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周树人讲的语重心长,在匈牙利待了这么久,他已经感受到很多欧洲的内在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严重的种族主义。
哪怕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匈牙利的文化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便他们觉得国土之内的其他民族可以不用去死,对于国土之外的其他民族,不少匈牙利人是觉得可以随便去死滴。这种态度一旦和军事实力结合起来,周树人对于未来的看法并不乐观。有了这样的担心,周树人才格外的佩服起韦泽来。历史上极少有人能够见好就收,把脚步停在巅峰案例。韦泽这种存在简直可以称为孤例。指望匈牙利人明白这点,周树人觉得压力好大。
4月2日,匈牙利正式告知俄国,“决不接受俄国的无理要求”
4月4日,俄国宣布加入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战争。
在匈牙利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建国的第11年,第三次俄匈战争爆发。
此时,深陷巴尔干各国进攻的奥斯曼帝国终于松了口气。奥斯曼帝国海军竭尽全力才挡住俄国海军的攻势,如果俄国陆军再加入进攻奥斯曼帝国的行列,奥斯曼帝国铁定挡不住。
即便信仰不同,奥斯曼帝国的上层是真心祈祷真主能够赐福匈牙利的“有经人”,帮助他们获得胜利。浑然不知道匈牙利从制度上已经属于无神论。按照教义,可以归于彻头彻尾的死后变壁炉烤鸭的咖啡乐范畴。
第613章 被操控的乱战十五
“现在一个人可以种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一个人可以养几百头牛,现在一个人可以运送原本几百上千人都运不完的土地。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可以生产出原本无论如何都生产不出来的工业产品。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书记对一众匈牙利群众讲述着。
原本这里是一个教堂,革命战争期间依附贵族的教士逃去奥地利,这里有一段时间就变成了小学。随着出现寄宿学校,那些被生产力发展逼得无力照顾娃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去镇上的寄宿学校。前教堂又变成了一个农业培训点,在这里除了培训农业技术之外,还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周树人主席的指导下,要对社会主义基础概念进行讲述。
匈牙利现在不过3000多万人口,有100万左右党员,党委书记的数量足够对大家进行教育。更何况匈牙利采取了蹲点制,对于这个人口不多的国家,政府人数不用太多。匈牙利共产党的中上层每年都有下基层蹲点的任务,例如讲课的这位就是位中央委员。
“那我们为何觉得越来越辛苦养两百头牛,并没有比养一百头赚到更多。”有一位在座的老农民问道。他身上佩戴了勋带,那是军属家庭可以佩戴的东西。这勋带让他的底气增加不少。
原本在这里讲课的书记听了这个问题忍不住变了脸色,然而中央委员毕竟见多识广,更重要的是他并不认为这种问题有什么无法无天的倾向。中央委员们见到的问题太多,他们已经逐渐认同周树人的观点,想解决问题的第一要务是认识到出了问题,这恰恰需要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