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1(2/2)
民朝的同志皱着眉头听完孟尼利克二世的话,心里面的恼怒无比强烈。原来埃塞俄比亚竟然还敢看不起民朝,若不是被意大利人打痛了,只怕他们现在还在继续敌视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朝呢。不过愤怒归愤怒,组织上的交给的任务还是要执行,心里面想着该怎么向上头揭穿孟尼利克二世的真面目,民朝同志用强烈的质疑语气说道:“我们怎么才能相信您是真心愿意执行协议”
“我会派遣太子到民朝首都觐见民朝皇帝,并且让他留在民朝学习。”孟尼利克二世坦率地说道。
民朝同志也是外交方面的专门人士,愣了一阵后就明白这是要玩“献质子”的把戏。想到民朝两千年都没搞过这样的破事,民朝同志心里面一阵的不爽。不过冷静一下情绪,他有些感受到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诚意。
“我们还会派遣留学生到民朝学习,至少是先到东非行政区学习。”孟尼利克二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诚意,“如果贵方有什么要求,请直截了当的提出来,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接受。”
虽然还是不喜欢孟尼利克二世,民朝同志却不得不承认,当现实局面需要这位皇帝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的确是做出合作的姿态。即便还在怀疑与孟尼利克二世合作的可能性,他的态度还能称为诚恳的。民朝同志的手指在地图的东非上划过,他用冷酷的声调说道:“我们的愿望很简单,整个东非不允许存在敌对民朝的势力”
五天后,1905年12月22日,民朝与埃塞尔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在签署了中埃友好条约,这个条约也被称为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民朝即便知道埃塞俄比亚国内存在不少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在这个条约里面依旧没有提出对制度的要求。除了和平共处之外,埃塞尔比亚需要允许民朝在这个国家修铁路,开办工厂与农场。这些恰恰是埃塞俄比亚需要的。这个条约里面还规定,埃塞俄比亚要是想与其他国家签署军事或者政治同盟,需要先经由民朝同意,这个要求在此时的世界上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而已。
协议签署之后,民朝就从东非行政区派来一票军事顾问。此时的意大利侵略军也受到很大的损失,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休整。出乎埃塞俄比亚勤王军的意料之外,东非行政区的顾问并没有立刻扑上去解决敌人,而是开始对总数约十万的勤王军进行了培训。
孟尼利克二世对此非常不解,当民朝的养牛场赶了大量牛前来作为勤王军的食物,所有质疑都消失了。每天都有牛肉吃,即便是非洲大部落的酋长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561章 螺旋四
1906年1月3日,多哥的贝宁沿海盆地地区,一群民朝工程人员坐在码头等待撤离。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大油田,并且打出了几口油井。大家讨论着这片油田的地质特征以及开采心得,也谈着回家过年的欢喜。他们这票人是从匈牙利乘船来的石油人员,外出最久的同志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啦。
说话间就见德国人走了过来,大家立刻停下讨论。可以帮德国人打油井,却没有教德国人打油井的理由。德国人倒也没有幼稚的试探,之前他们已经试探过好多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此时他们也懒得再这么搞一次。过来的人员说道:“诸位,我们已经接到电报,船马上就进港,请你们做好准备。”
一听到很快就可以踏上回国的路程,石油工作者们都是满脸喜悦,性急的已经站上高处开始向海上眺望。中国人高兴能回家,德国人同样高兴能向上头交代,开出石油的消息已经发到柏林。
柏林的高官们有惊喜,却没有单纯的高兴。在多哥发现石油是个好消息,但是贝宁距离德国太远了,德国也没有民朝那样的专业油轮。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从中东买石油其实不比从贝宁运石油回去贵。
“如果开始战争,法国人大概第一时间就会袭击我们在非洲的殖民地吧。”参谋总长小毛奇忍不住问。
没人立刻回答,非洲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德国最初的想象之外。虽然民朝开发非洲获得巨大的收益,然而德国人并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非洲居然开发出一个工业中心来,至少当地的资源绝对能够支撑一个工业中心。
看到没人回答,小毛奇说道:“我们要在未来的战争中保护非洲殖民地么”
和上一个问题一样,还是没人回答。如果非洲的殖民地是一片荒芜,想来这帮在柏林的人立刻就能做出决定。得到很大的收益是好事,却也让做出决断的时候变得更加艰难。
在德国最不缺乏的就是亲英媚英的人,德国在非洲开出石油的消息传到柏林,伦敦方面很快就受到了线报,英国人也紧张起来。经过讨论,英国国防大臣请民朝大使会面。
根据英国几年前定下的国会每四年在伦敦与维多利亚城轮换的决议,此时的英国国会与英国国王都在伦敦。不过很多人都相信也许下一次英国国会与国王都抵达北美之后,英国的北美化就会完成。
英国最近这些年变化太大,民朝驻英国大使比较相信这种判断发生的几率。大不列颠岛上的人口只剩下1500万,刨掉500万决定在大不列颠岛上终其一生的老人,真正的人口数量不过一千万。900万城市人口和100万城市老年人口,100万农村人口和400万农村老年人口。英国政府不仅没有让资本在大不列颠岛上横冲直撞,反倒是在劳合乔治的推动下完成了家庭农场促进条例煤矿国有化条例城市集中供暖法等一系列法律。
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看出这些法律是在抄袭民朝,英国自己根本不在乎借鉴别国的管理经验。特别是那个煤矿国有化条例的通过,民朝大使并不担心英国从此走向社会主义,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民朝大使在意的是,这个条例背后据说还有一个落后技术淘汰法,民朝有类似的法律,只是名字叫做国家实验室法。以国家的力量来确保企业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定期淘汰落后技术。如果英国真的这么干了,他们就没有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抛下,而是顽强的和民朝继续竞争。
想着想着,汽车不知不觉到了英国国防大臣的办公楼前停下。伦敦没有模仿民朝那种惊人的十车道以及大量立交桥的城市模式,拆迁改造之后英国伦敦的主干道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