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6(2/2)
所以胡成何继续劝道:“都督,你要是觉得北方的同志干的不好,多叫回来训一通。多让他们汇报情况,何苦要整个搬家到北京呢”
韦泽连连摆手,“什么叫做整个搬家到北京只是办公搬到北京去,太多的地方根本不会搬。成何,你这想的未免太稀奇。国家大图书馆这么几百万册书我怎么可能搬走呢国家档案馆我怎么可能搬走呢搬走能麻烦死。太多的部委都不可能搬走。但是北方的局面你也不是不知道,不去那边亲自看着,我心里面着急啊。”
“要是都督去,我也去。”胡成何知道在道理上是没办法说服韦泽的,所以他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那就先让我去打前阵,这么多人住,还有当地的调整都是问题。这些搞定之后你们就来。”韦泽一本正经的说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话。可这些也不是韦泽胡诌,国家机关,国务院这么近十万的人员搬家到北京,北京非得大兴土木不可。大兴土木自然不可能先捡着那帮退休老同志的住房建设,短期内不可能让老兄弟们住的舒服。
好不容易把胡成何劝走,对接下来老兄弟们的拜访,韦泽也耐心的说服。这事情从3月开始,喧闹到4月才终于暂时平息下来。老兄弟们知道不会立刻迁都,而且不会“永久迁都”,北京不过是一个临时的都城。这心情总算是稳定不少。
京城这么一闹,消息扩散的更快。淮河以北的老兄弟们也接到了消息,对这么一个大事,老兄弟们的心情可就大不相同啦。既然都督明确的说了,认为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够快。哪怕没有点名,这也意味着都督对北方的不是很满意,甚至是很不满意。
虽然韦泽并没有蛮干,给各省都发了促进北方开发纲要,纲要中不批评,不点名。只是从整个局面上来分析为何北方经济发展没有这么快。岭南有广州,长江流域有一众城市,而北方缺乏带动经济的核心城市。韦泽都督有指点方遒的信心,认为迁都北京之后可以就近进行产业布局。这总算是让大家稍感安心。但是这话里面也透露出一个态度,就是韦泽都督不认为其他各省有能力开发出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老兄弟们对此还是生出一种不算强的挫败感。
这件事在国内的影响不小,却远没有动摇国家的意思。以当下铁路网的建设水平,北京到南京不是以前那种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距离。坐火车坐船几天就能到,电报不过一天时间,无线电更是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条消息传递消息的事情。通讯以及交通工具的革命让中国上层对距离的感受大不相同。
英国泰晤士报在北京有专职记者,这些记者在其他国家的地位几乎等同于英国第二使馆,可在中国的地位不过是一家外国报纸的记者而已。泰晤士报记者们对自己的地位也没有特别的抱怨,某种意义上也托了泰晤士报的福,把人口超过七亿,繁华远胜欧洲的中国介绍给欧洲读者,现在欧洲能读懂报纸的人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实力超过英国的大国。这么一个独霸西太平洋的大国在本土不鸟泰晤士报的记者,在欧洲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说泰晤士报的记者,中国对英国不也说打就打,打了就打了。
所以在泰晤士报将中国迁都的消息传到欧洲之后,所有人关注的都是这个消息,而不是泰晤士报记者在中国的地位。
一次迁都就要越过上千公里的距离,大部分欧洲国家国境最远的距离也没能到这样的水平。而这次迁都还仅仅是把中国首都从长江流域迁到北方的内部移动而已。北京距离最近的欧洲国家还有万里之遥。中国的幅员辽阔让欧洲读者通过泰晤士报相当专业的介绍有了个深切的感受。
让欧洲更在乎的不仅仅是这么一个上千公里的迁都,而是中国执政者的坚定意志。为了发展中国北方经济,中国大皇帝陛下亲自带队迁都。泰晤士报里面介绍了中国几大重要的经济区,岭南经济区已经非常活跃,长江流域更是繁花似锦,当中国北方也能因为此次迁都而发展起来的话,中国的力量只会更加强大。
为了发展经济而不辞劳苦的中国大皇帝,让欧洲一直没有降温的中国热更上层楼。很多欧洲能读懂报纸的读者公开或者腹诽,“俺们国家的皇帝国王总统都在为国家干啥呢”
借了这件事的噱头,议员塞西尔罗得斯再次开始鼓吹他那套东西,“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第221章 发酵六
“各位议员,我相信大家一定看到中国皇帝要迁都的消息。我稍微要说一点题外话,我们曾经赞叹过俄国的苦行僧们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把俄国的国界推进到万里之外。当然,这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在短短几年里面就土崩瓦解。而我现在还要向诸位讲述一个不算太久前发生过的真实的事情,不是故事,而是事实。有那么一些人靠他们的两条腿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走过了比俄国苦行僧们一个多世纪更远的道理。”
议员塞西尔罗得斯说完之后揭开了他背后背板上的罩布,上面是一副粗略的中国地图,地图上用加粗的红线标志了1852年从永安开始,到1855年抵达广州的重点。从永安到长沙,从长沙到南京,从南京到安徽,从安徽北上天津,从天津回到南京,再从南京一路抵达广东。不仅是背板,议员塞西尔罗得斯还印刷了一些简易的图分发给英国议会的议员。当大部分议员都有浏览到之后,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继续说道:
“中国的大皇帝带领着他的追随者们一步不差沿着这条道路走了过来,距离超过了俄国人从伏尔加河出发抵达阿拉斯加的总长。挡在中国大皇帝面前的不是些连金属武器都没有的土人,而是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几十万军队。但是中国大皇帝并没有被他的敌人阻挡,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击败了所有的敌人。然后的事情我们不用再赘述。他指挥着军队又在数年里面走了数倍于他曾经亲自走过的路程,达到了比俄国苦行僧更远的地方。”
现在欧洲有关韦泽的个人传记在很流行,少量书的内容比较严肃,大部分书的内容光怪陆离。现在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用很现实的态度讲述了韦泽亲自踏过的征程之后,不少英国议员也是被震慑到了。韦泽亲自走过的征途比拿破仑比亚历山大更远,和这两个短命皇帝相比,韦泽稳如泰山的坐镇中国首都,牢牢的把控着中国的权力。
“很多欧洲人到过中国,不少议员或者议员的家属也曾经到过南京。哦。不少共产主义者也跑去中国恳请援助。有些议员对中国大皇帝和他手下重臣的评价是一群没有一英寸土地的男人。”说到这里的时候,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的语气带上了嘲讽。英国议会里面也传出了一阵笑声,对中国土地国有政策持完全否定意见的英国议员们就是这样嘲讽中国上层的。
“有些人对南京的壮丽很赞美,这我能理解。在整个欧洲现在没有以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人口能够超过700万。有些人对那些人穿的漂亮丝绸外衣很赞美,中国的丝绸的确品质不错。但是我想提醒诸位的是,这些人不管穿上何等华丽的外衣,他们真正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