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852铁血中华 > 分节阅读 634

分节阅读 634(2/2)

目录

“对,就是那个人。你知道左宗棠以前是降将么那时候我跟着黑政委,在徐州打仗的时候抓到左宗棠的。那时候是满清那边的人把左宗棠绑了送到我们这里。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左宗棠的时候他那个惨样。”说起这个来,韦秀山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降将”韦泽不用降将,对于旧时代的上层打击的非常凶猛,孙明理完全没想到那个地位甚高的老干部左宗棠居然是降将。他只觉得这就跟煤球里面蹦出个白兔般令人意外。

对于孙明理的惊讶,韦秀山只是笑笑。其实他很早之前也惊讶过,不过正因为知道左宗棠的出身,韦秀山才能进行反思,“左宗棠能得到都督的称赞和认同,就是因为他在广东的时候写过理论文章,还把都督的理论落实到实践里面。几年内就从一个小处长蹦到了省长。现在我们想扳倒司马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都督的理论完全落实到实际工作里面。就跟这次住房问题一样,我们就走群众路线,解决这些问题。司马平管山西这些年,若是按照都督的教诲来看,那几乎没事情不犯错的。此时要做的就是拨乱反正。”

“司马平只怕要和我斗到底。”孙明理比较年轻,对于老同志的想法还是不能快速理解。

“就是要他和我们斗。我们执行都督的政策遭到了挫折,把这些工作的经过,心得,成绩,还有反思递上去。你觉得都督会怎么看待和咱们斗到底的司马平。只要都督是真的想把自己的工作推行下去,不把司马平这等拦路虎撤职,工作还怎么干”韦秀山估计孙明理此时已经能明白自己的想法,就把最终的底牌掀开来。

孙明理想了好一阵,这才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就差击节叫好啦。原本孙明理认为想掀翻司马平需要抓住司马平的痛脚乃至极大的错误,通过证明司马平有不可饶恕的错误来掀翻他,或者就等着熬到司马平退休。可这种做法有个问题,司马平下台之后,司马平那一派的人可还在,该面对的问题照样不会有改变。韦秀山虽然没有把话说完,孙明理却能理解韦秀山不能出口的那部分内容。若是韦秀山的计划能够成功,在司马平因为不执行韦泽都督的路线而被掀翻的时候,司马平这一派的人都会跟着司马平下台。那才是一场真正的清洗。

孙明理不吭声了,正因为能够明白这点,他就把韦秀山的想法再理了一遍。原本孙明理觉得韦秀山的确比司马平水平高些,不过高在哪里他却不甚清楚。孙明理甚至觉得韦秀山的水平甚至未必比自己高明。现在孙明理终于承认,韦秀山能当上省长,能够与司马平斗争这么久还能坚持,真的是因为韦秀山有过人之处。

按照韦秀山的做法,他甚至不用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甚至不用建立惊人的成绩。即便是韦秀山的工作处处碰壁,即便是韦秀山的被司马平一派给整的很惨,可全面胜利已经不是梦。在胜利到来的那一瞬,整个局面都会翻转。如果不是由韦秀山亲自指点,孙明理甚至无法理解这种胜利源自何处。

然而正是因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孙明理没办法单纯的乐观起来。身在南京的韦泽都督能够看透其中的局面么既然之前的那么久都没动作,为何都督要对韦秀山现在的行动而对山西有所动作。

“哼”韦秀山哼了一声,“你们这些年轻同志没跟过都督,所以不知道都督到底有多聪明。都督就跟家长教育孩子一样,如果孩子没有需求的时候,他不会贸然动手。而且天下如此之大,要关注的地方如此之多,都督可不会在山西这么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浪费力气。你也去过南京,也去过南方。看看在都督眼皮底下的地方如今繁华到什么程度。见识过那些地方之后,你还觉得都督不知道山西这些年毫无进展么”

提到南京,提到南方,孙明理心中的疑惑登时就消散了大半。那些地方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人敬畏。还有都督曾经待过的广州,坐镇岭南面对南海,更是南方第一大都会。凡是都督所到之处,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与之相比,山西十几年来的变化就如同蜗牛爬一样。能有所进展只是山西执行了中央的命令,靠了中央政策命令以及资金投资才有了变化。

“我到了这个年纪,功名心反倒是一天比一天强。可年轻的时候虽然有心,却没能耐。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管成败我都要博一次。就算是我没成功,等拿到退休金的时候总能对自己说。我尽力了。”韦秀山说着单纯的感受,不知道是在给孙明理打气,还是在给自己鼓劲。

但是领导如此明白的表达了态度,孙明理也横下心来。反正是搏一把,人这辈子总得有点追求吧。

第218章 发酵三

汪海洋的父亲是革命功臣,汪海洋的母亲也是革命功臣,汪海洋的哥哥还是革命功臣。然而比哥哥小两岁汪海洋不是,他这一波在1855年跟着韦泽南下广东的儿童被称为“革命小鬼”。

“汪小鬼,你来啦。”韦泽热情的和汪海洋握手。不到50岁当总理也算是开国气象。被大了十岁的韦泽称为“小鬼”,韦泽与汪海洋以及旁边的人员都没觉得这里面有丝毫侮辱的意思。小鬼头么。

和这时代的40多岁的中年人差不多,汪海洋身材不算高,因为二十多年没有饥饿的经历,整个人气色不错,只是皮肤稍显粗糙,另外肚子也有些鼓起来。非得形容的话,大概用“文官”二字就可以归纳。在汪海洋对面的韦泽身材保持的很好,举手投足之间蕴含着一股隐隐的力量。即便是头发花白,迟钝、松弛这类与老态有关的东西都没在韦泽显现出来。这也不仅仅是韦泽一个人,整个光复军的老一辈身上都有着此类的明显特征。

两人坐下之后,汪海洋恭敬地说道:“都督,工作马上就交接完毕,您对国务院的工作有什么指示么”再过十几天汪海洋就走马上任,他此时来就是要做最后的请教。

“你知道为什么要在第二年的时候进行总理交接么”韦泽问汪海洋。

汪海洋爽快地答道:“每个五年计划的问题都会在头两年展现出来,下一任国务院能否执行完整个五年计划,是执行而不是推翻重来,这是对政府对长期政策执行的能力的考验。”或许是因为进入了自己的长项范畴,汪海洋在回答的时候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反倒是给他增加了不少活力的模样。

从履历上讲,汪海洋的整个过程很不错。上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先后当过浙江金华的县长,浙江省工业厅厅长,浙江丝绸联合会常务董事长,商务部欧美处处长,工业部机械厅厅长,商务部部长商务部党委书记。这是位丝绸生产和销售专家,对于浙江这个商品经济很发达的省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颇为熟悉。韦泽在政治局会议上支持汪海洋的时候表示,“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总理的方向就是能对这方面熟悉,才能够为在转型中遇到诸多困难的各省提供政府服务。”不管政治局的诸位对这话是不是理解,但是都督这么讲,大部分政治局委员都支持了韦泽的看法。

汪海洋此时还不知道韦泽的评价,他对自己人生的唯一不爽的就是自己要是早生两年就能编入少年营,可少年营的下限是14岁,12岁的汪海洋被年龄卡在少年营之外,成为了小鬼头们组成的儿童团一员。

“大国对于执行层面的稳定性要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