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4(2/2)
谈完了此事,放下了电话,人事处处长丁有三微微叹口气。很多矛盾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丁有三的高中和军校老同学吕定生其实对吴师长本人并无恶意,身在军法处这个位置上,那就得按照军法处的制度和条例乃至规矩办事。师长位高权重,那是在他所在的师。师长再位高权重,也轮不到去军法处刷威风。制度不支持这么做,制度上完全反对这么做。
可是制度归制度,人心归人心。吴师长对此可一点都没有认账的意思。丁有三知道吴师长没办法对军法处下手,丁有三也知道吴师长没办法对人事处下手,丁有三也很清楚吴师长完全能够对祁睿上尉下手。
营政委去参加团里面的党委会议,一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头。团长绷着脸,一瞅就是要出大事的模样。团政委板着脸,有股子很不服气的意思。出了李光祖这档子事情,营政委里面本来就压力山大。上次党委会议上也做出了决定,此次讨论在部队对此事的宣传教育。团长和团政委脸色难看,营政委下意识的就怀疑此事与李光祖案有关。
按照部队里面的传统,政委是党委书记,军事主管一般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会议上团政委是召集人和话事人,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工作汇报。工作汇报的第一位自然是营政委。压抑着心里面的不安,营政委拿出了报告念了起来。
“此次事件的最大教训在于部队里面的法制观念不够强,同志们对于法律的畏惧远超过对法律的信赖。遇到事情第一念头是逃避惩罚,而不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尽量确保自己的权益。如果能有更强的法制观念,此次悲剧的程度就能大大降低”
营政委的发言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祁睿上尉的报告中摘取出来的,祁睿上尉的报告内容很有道理。既有对根本制度的坚持,也有对事件本身的一个合情合理的看法。身为兄长,就算是摆摆威风也不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如果他只是打了弟弟一顿,骂了弟妹一番,部队顶多可以说李光祖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这个事情本身能叫事儿么
读着报告,营政委偷眼看了其他党委会议的参与者,发现大家神色都缓和了不少。看来营级干部们对此观点是比较支持和认同的,连团政委脸色也缓和很多。只有团长还板着脸,一副要发作的模样。
团长这是什么意思营政委心里面惴惴不安。难道上面对团长做了一些严厉的处置,以至于团长这次要狠狠拿营政委开刀不成可是这次杀人案事实清楚,人证物证俱在,人也抓到了。审判李光祖的是军事法庭,意外杀人罪判了十年,畏罪潜逃判了十五年,数罪并罚,判了二十年,很快就要送回亚洲服刑。这个处罚大家都觉得稍微有些重,那团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等营政委报告完毕,团长冷笑一声,“说起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们这反倒跟有功一样了。听听你说的,什么深化教育,在部队里面强化法制观念。这还是大功一件啊”
听了这话,政委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团长先把这些撂出来,摆明了是要处置人的前奏。是的,此次杀人案对军队的影响是有的,不过远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
而团长接着对营政委说道:“看着你不服气的样子,你觉得我说的不对么”
营政委当然觉得团长说的不对,他压抑住不满,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李光祖并不是以军人的身份去杀人的,李光祖动手的时候是觉得他是哥哥,他有权力教训不听话的弟弟。他此时行使的是代理的父母的权威。这部分其实是一个民事案子。我们部队没必要连这个都揽到身上吧要怪部队没教育好,这个我认为真不是部队的事情。”
团长听了营政委的反驳,他眉毛一竖,“这些我们且不说,那你们就教育出一堆逃兵来出了事情不说认了,逃跑这也是你们在部队进行的教育么”
营政委听了这话也暂时没办法立刻反驳,的确,李光祖最严重的罪行是逃跑。意外杀人只判了十年,畏罪潜逃判了十五年。这森严的制度倒是真的让部队的同志们感到了悚然。大家嘴上不敢说的太明白,其实心里面是很觉得有些过了。
当然,部队用的是军法。若是战场上,李光祖敢逃跑立刻就是死刑。营政委也觉得此次处置的这么重,目的就是要通过此事来震慑一下,强调一下纪律的严肃。被团长抓住了这个问题,营政委也不想做什么反驳。他也只能自认倒霉。
团长看压制住了营政委,他环视了与会者一圈,然后才继续说道:“此次的事情是个大事,军队里面是不允许逃跑的。身为军人,出了事情之后就要有军人的骨气。头可杀,骨气不能丢。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才是合格的军人。这次的事情证明了部队里面的风气需要强化。我是这么觉得,那个连的连长先撤职。看看他带出来都是什么兵以后,凡是出了这样的事情,部队负责人立刻停职”
这个说法让真的让与会的营级党委成员都“精神一振”,这可是立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规矩呢出了逃跑的事情,连长直接撸掉。那营级干部们是不是也要遭受严厉的处置一众营级干部都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大家甚至完全忽略了团长所说的只是把连长撤职,而排长什么的好像提都没提。
团政委的脸色更难看了,但是团政委却也没说什么。营级干部们没一个敢在此时说话的,连长说撸掉就撸掉,营级干部此时说话,团长一句“营级的停职”,那就是立刻停职的下场。在这个时候,谁敢出来触这个霉头。
于是,此次事件大概也算是有了个结果。犯事的李光祖无期徒刑,连长祁睿上尉被免去了连长职务。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对此事做了个足以说得过去的交代。
第51章 茶壶里的风暴一
“祁睿上尉,你对这次逃兵的事情怎么看”丁有三询问着对面的年轻上尉。
祁睿上尉的脸色很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被免职了。从小到大,祁睿经常听他爹韦泽说,“最后的胜利者从来不是某些考验中得满分的那些人,而是在途中所有考验都过关的人。你想,任何一项考验不过关,那就被淘汰了。淘汰了,就说明你出局了。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呢,我从来不主张六十分万岁,不过我认为,我们不能被淘汰。”
基于自己从老爹那里学来的人生智慧,祁睿上尉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他问了一个问题,“丁处长,我想说,我的确在部队的思想教育上没经验,事实证明的确出了问题。但是呢,我想问一下,我没有被部队开除吧”
丁有三听了这话,心里面微微一震,这位年轻上尉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他思忖了一阵,决定暂时把祁睿上尉归到“心里面不服气”的那个行列里面。毕竟么,陆军学院毕业,打过仗,人生和军事生涯一帆风顺。在出事之前,祁睿上尉的部队年年评价优秀,个人的评估都很不错。人事部晋升少校的名单里面,祁睿上尉的排名相当靠前。
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突然遭到了如此待遇,他要是真心服气就怪了。
韦睿不服气并不意外,其实相当一部分干部,包括人事部的干部都觉得这处置不合适。
对于李光祖的判刑,那是由军法处和军事法庭来管,人事部门没有插嘴的空间。对于部队人员的免职,那是军事主官的职责所在。“这个连长带出了逃兵”一句冠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