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852铁血中华 > 分节阅读 290

分节阅读 290(2/2)

目录

两湖兵团的总司令雷虎并不知道有人如此羡慕他,此时的雷虎已经把司令部搬到了安庆,就近指挥战斗。此时雷虎与沈心面前站着十几名百姓打扮的人,正哭着向雷虎他们倾诉。

安庆是光复军真正起家的所在,从安庆开始,韦泽正式获得了负责一个方面战斗的机会。湘军当然知道安庆重要,但是派遣几千人守城守不住。派遣几万人守城的话等于是要在这里和光复军决战。曾国藩干脆就没派遣什么兵力,由淮军守安庆。六千多严阵以待的淮军两天就被干掉了,安庆在九年后重新回到了韦泽手中。

七年前离开淮南的时候,韦泽带走了愿意跟着他走的人。此时在雷虎面前的都是当时不肯走的本地人,他们哭泣着指控的也同样是本地人,甚至不少是他们的亲戚。

在中国,一村,一个乡基本都有点亲戚。例如这里面一位叫沈立荣的小地主就是沈心没出五服的亲戚。虽然沈立荣与沈心年纪差不多,却得向沈心叫叔叔。

“乡里大地主沈立金黑了心,为了向官府讨个官身,杀了无数的人。当地的乡官被他抓去送给了官府,地方上有人从军的人家,他带人抄了那些人家,夺了那些人家的土地。连我这样和天国没什么瓜葛的,他也不放过。因为看中了我家那几亩好地,就说我家勾结天国,硬是夺了我家的地。”沈立荣边哭边说,他原本只想在家种地,谁当政都是要大家交钱纳粮,而且太平军在这里的时候,日子远比满清当政的时候好过的多。沈立荣自然更不想当什么出头鸟。如果不是遇到田地被夺的事情,他根本不会得知齐王韦泽的军队打回来的消息之后,立刻赶到安庆来求助。

沈立荣的情况是淮南的缩影,湘军淮军联手夺回了淮南之后,湘军是在城市里头猛抢,而当地早就对太平军极度不满的大地主们立刻进行了反扑。太平军在地方上的基层组织被完全破坏,因为有能力勾结湘军,大地主们完全掌握了地方上实权。这些人勾结湘军可不是为了效忠什么朝廷,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这些权力用在了扩大自己利益之上。

跑到安庆求助的基本都是中小地主,因为那些紧跟太平军的人已经被这帮大地主组建的团练给杀光了。

听完了这些人的哭诉之后,让工作人员先把他们带下去。雷虎问道:“沈书记,你怎么想”

沈心若有所思地说道:“雷司令,你觉不觉得这是个征兵的好机会”

第52章 相残八

曾国藩对左宗棠的评价很高,看完了左宗棠写给江忠源的信之后,曾国藩松了口气。他叹道:“季高也到了长江以北。”

江忠源知道左宗棠对曾国藩一直看不上眼,所以他很怀疑曾国藩这话里面有什么恶意。曾国藩还是那种风轻云淡的模样,神色中倒是有些欣喜。江忠源也只能暂且认为曾国藩没有什么恶意了。

湘军、淮军、楚军这三支地方武装此时都已经位于长江以北。而满清的绿营则失陷在杭州附近,如果没有发生奇迹的话,这支几乎与太平军同时出现的武装力量即将走到它的尽头。据江忠源所得知的消息,或许在江南大营完蛋后没多久,太平天国也会被韦泽消灭。歼灭了太平天国之后,韦泽下一步的目标自然就是长江以北的清军。

“涤生兄,我们能守住淮河么”江忠源问道。

面对令人听起来无比泄气的问题,曾国藩并没有出言驳斥。不久前,光复军的水陆并进杀进了巢湖。此时巢湖已经是湘军水师的大本营,彭玉麟在长江进入巢湖的水道上设下了好几重封锁线。但是这些封锁线被轻易突破了。冲进巢湖的那些船没有风帆,没有船桨,只见到船上的大烟囱里头冒着滚滚浓烟,光复军的船体外面挂着沙袋。远了用炮打,近了用排枪。无论大船还是小船,在与光复军灵活机动火力猛烈的蒸汽船交战之后遭遇到被击沉的下场。

小船与中等船只还能逃到庐州,大船也是拼了命向淝水河里面逃,最后硬是在河道里搁浅了。水师官兵从船上跳下来沿着河道就逃跑,整个水师损失了超过六成的船只,四成以上的官兵。

曾国藩这次没有跟湖口之战那样选择自杀,在江忠源这么爽朗率性的人面前搞这个未免太难看。江忠源的建议很简单,湘军夺回淮南不过半年多时间,远没有到在淮南稳稳扎下脚跟的程度。既然打是打不过了,那就只能撤退。放弃容易遭到围歼的庐州,撤退到淮河以北去。光复军再骁勇善战,他们离开淮南已经七年多,想理顺淮南的局面至少得有一年半载。这段时间对于湘军、淮军、楚军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如果是以前,江忠源自己这么搞会遇到大问题的。丧失领土是个非常大的罪,很多满清官员在丧失城池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在城里等死。因为对他们来说,逃出条性命之后回到朝廷控制的地盘,等待他们的也是一个死。

不过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江南,特别是江西等地,太平军与湘军、淮军、楚军呈现拉锯战。城市今天夺取,明天丢失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那种守城不能失守的规矩已经松弛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以前满清朝廷在兵力、地盘上对造反者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韦泽的光复军在面对满清的时候,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都呈现压倒性的优势,即便是地盘上尚且差一些,可等韦泽拿下淮河以南,那妥妥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南朝。咸丰生前最畏惧的局面已经出现。

而此时的朝中局势对江忠源、曾国藩以及左宗棠非常有利。咸丰皇帝死后,慈安、慈禧、外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訢共同发动了政变,诛杀了顾命八大臣。六岁的小皇帝同治登基。

顾命八大臣手中掌握了八旗以及绿营,解决了八大臣的同时,八旗与绿营也变得不可靠了。慈安当即就选择了新的打手,这新打手自然是湘军、淮军、楚军,这三支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不是朝廷的八旗或者绿营体系之内的军队。

而此时江忠源收到了慈安太后的密旨,要他进京述职。江忠源极为聪明,他的得力部下李鸿章是父子两代进士。他的好友曾国藩乃是同进士出身,在中枢极有经验。大家一讨论,就知道这里头大有猫腻。

江忠源是个什么人,他是忠义之命震动天下的豪杰,是湘军、淮军、楚军共同的祖师爷。此时若是想把江忠源叫进京城贬职或者杀了,那根本不用麻烦,一道旨意下来就能办到。费了这么大劲,千里迢迢的把江忠源给叫进京城,那定然不会是让江忠源去述职那么简单。

到底是想防备还是想利用湘军、淮军、楚军,曾国藩和李鸿章都认为朝廷不至于对江忠源有什么不利的打算。而调动江忠源也正好给湘军、淮军、楚军找到了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