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达人秀 > 分节阅读 289

分节阅读 289(2/2)

目录

毕竟,固有的观念使然,经过数十年儒家思想的熏陶,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乃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父母的性命与前途,又岂可受“子女”的牵制和制约

这样的制度,隐隐间,有着鼓励人们悖逆人伦的味道,实在是为读书人所不喜,有着心上的某种膈应感觉。

这个时候,不只是李邦国,礼部尚书刘鸿训也怀着同样的想法,有着相似的感觉,在其他人还在揣摩和消化图纸上的内容之时,他却忍不住地问道:“皇上,这种对官员的考核方式,是不是有一些过于粗糙,有违常理了”

如此直白的问话,近乎于是在冒犯一个帝王的威严,听得其他人都是心里一惊,崇祯却只是微微蹙眉,并未多说什么,还摆出了一副倾听之状,一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的架势,看得众人暗暗直流虚汗,一阵后怕。

显然,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句反问之语,只是刘鸿训短暂的停顿,并未结束,还有后语。

“在太祖皇帝创建大明初期的时候,就曾经赋予过百姓相同的权力,可以纠劾贪官污吏,直接将贪官污吏扭送到京城,不必承担任何罪责。”

“可是,百姓虽然淳朴,却也有着不少的败类,存在着许多的刁民,以此权力,反而诬陷一些官吏,从而好讹诈和勒索一些好处,不听当地官府的约束和管理。”

“因此,由于刁民持续增多,搞得地方衙门混乱不敢,许多的举报都是捕风捉影和恶意诬陷,也是因为这些,这种政策并未持续多久,就被太祖皇帝给废除了,实在是百姓的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崇祯听得很认真,神情也已经恢复了正常,对于刘鸿训的这番话,虽然有搬出老祖宗压自己之嫌,但崇祯并不生气,而是极有耐心地解释了起来。

“刘尚书,看来,你并未吃透朕所写的这些,也没有完全理解朕的这些构思,所谓的百姓代表制度、投票机制和x fǎng等等,赋予百姓的那些权力,并没有执法权,只是使得他们的举报更加畅通无阻,不至于让人压下而已。”

“而且,以往之时,从前的考成法,先不说已经流于形式,单单是其内容,就太过于局限和单一,,并不能形成有效地考核,只是以有没有完成任务,作为考核标准。”

“朕的这种考核方式,可是将 yi放入其中,说白一点的话,就是官吏的施政,能否让绝大多数的百姓满意在任期间,官当得是否合格”

“传统的纠劾和监察官员,都是自上而下,这也就形成了一种现象,一种官场风气,媚上欺下,压榨百姓,而无所顾忌,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考核,也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按照这种考核方式,百姓有一半的权力,决定他们的升迁与去留,能否继续当官,他们就不得不好好治理地方,也要讨好百姓,而百姓有没有执法权,朝廷又取消了风闻奏报之策,就可以杜绝刁民恶意报复,蓄意诬陷。”

听着崇祯的侃侃而谈,更加简洁的描述,再结合图纸上的内容,尽管只是初步浏览,还未深入研究,但众人已经听出了大概,崇祯构思的精髓之处。

当然,对于所谓的x fǎng制度,也算是弄明白了,就相当于将“告御状”合法化,一般化,便于百姓的伸冤,也是制约贪官污吏的方式之一。

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上级几乎决定了下一级官员的升迁与去留,这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下级官员不断地讨好官员,而枉顾 yi,一心只想往下爬。

若是按照崇祯提出的这种吏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机制,就可以最大化地压缩那些贪官污吏的投机取巧空间,不能只媚上,还要讨好百姓。

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点,使得官员只能干实事,为百姓着想。

这个时候,如此这般不厌其烦地解释的过程中,崇祯的心里还在向着其他的事情,不仅要引入后世的这些制度,在适当的时侯,还要废除科举,实行公wu yuán kǎo shi制度。

第六百二十章 国情不同

毕竟,在这个年代,莫说是一府的知府,就是一地的知县,都有着莫大的权力,远超现在所谓的县长,任免三班衙役,还有一些典狱、库吏之类的,也就是知县一句话的事情,可以直接任免。

简而言之,若是远离京城,尤其是偏远之地,那可真的是天高皇帝远,知县近乎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三班衙役之类的,更像是知县的狗腿子,私人武装。

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些衙役、师爷、仵作的薪俸,都是由知县发的,朝廷只是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且,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朝廷编制,并不是朝廷的标配。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知县就是那些衙役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当然也是听话的紧,奉若圣旨

因此,要想xiàn zhi知县的权力,进行一定的削弱,就必须将两者剥离开来,没有绝对的依存关系,将衙役纳入公职人员之中,也能吃皇粮,也有朝廷的编制,而非是由知县、知州或知府之类的地方官员发工资。

说白一点,就是使得两者的利益不能绑在一起

与此同时,崇祯的心里也明白,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徐徐推进,自己现在提出了这种吏制改革,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步子,势必会引起轩然dà bo。

如果再废除科举,势必会将自己退到yu n的风口浪尖上,那样可就不妙了。

毕竟,科举乃是文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忽然间,崇祯的脑海里闪过一抹灵光,心中又有了新的计量,既然不可以废除科举,最起码是现在,那自己可以引入公wu yuán kǎo shi制度,仅限于县级。

简单地来讲,就是将衙役公职化,使得他们拥有相应的编制,一样可以吃皇粮,配发相应的薪俸,而非是由相应的官员发工资,给他们工作。

渐渐地,崇祯的脑海里又有了新的构思,对于吏制的改革,所有的官员选拔,都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像府、州这样类似于后世的省、市一级政要官员,都从州县之中择优提拔。

简而言之,就是县级的官吏,通过公wu yuán kǎo shi与选举的方式确认,更高一层次的官员,就是从这些官员中择优录用,而非是那种直接委任,空降,让那些还毫无经验的新科中举之人担任。

这个时候,在其他人再次保持沉默之时,崇祯的话音刚落,脑海里还存着这个念头,李邦国紧接着开口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了一块巨石。

“皇上,这个选举制度,是不是有一些不现实啊若是这样做的话,进行吏制改革,是不是有一些过于草率了”

显然,李邦国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却也使得他们心惊不已,极为震撼,暗暗佩服李邦国的耿直与大胆。

在这一刻,听到这个置疑话语,内阁成员的眸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