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宝美利坚 > 分节阅读 296

分节阅读 296(2/2)

目录

红山文化可以把中华文明向前的记录,在提高三千年,也就是说以前我们认为中华文明是上下五千年,可其实我们有了红山文化的佐证之后,就可以把我们的文明记录,再向前提高三千年,也就是上下八千年,当然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不过有一点到时得到了国际考古专家们的广泛认可,那就是在红山文化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已经从最开始的原始社会,像后来的奴隶社会开始逐步的进化了。

而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就是这些红山古玉。

你别看这些红山古玉,使用的材质不怎么好,雕工也都是粗线条雕工,可这样的东西,在那个时候,也是了不得的宝贝。

在一个部落里,只有那些有权势的人,或者是大祭司,才能拥有这样的东西。

而这样的玉器,在红山文化发展到后期,更是往往会成为一个部落首领的必备的物件,它们的作用,就好像是后来皇帝们的玉玺一样,是他们证明自己是天子的必备装b利器。

也就是说,有了这样的玉,你统治这个部落才能名正言顺,要不然么呵呵

金沐晨把注意力从新集中回到了这些古玉身上,这些古玉的雕工都非常简单,但是雕刻出来的东西,却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总感觉有那么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感觉这东西好像有些眼熟,但是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直到他猛地想起之前他收上来的商代古玉里面,好像有那么一条玉龙的时候,他才一拍大腿,对上了。

这块红山玉好像雕的就是一条龙啊,一想到这,他不由得激动的直想拍大腿,拍个不停。

后来的考古学家们,之所以能把红山文化,和后来的黄河文化扯上关系,就是因为红山玉里面雕刻的玉龙。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黄河文明,而那时候红山文明的人,就已经知道崇拜龙了,而龙对于黄河文明是什么

那可是黄河文明公认的祖先啊,一直到现在,咱们还自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呢。

你说红山文化和黄河文化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那黄河文化为什么会崇拜龙而且黄河文化的龙图腾,为什么又和红山文化的龙图腾那么像

不过这时候,金沐晨可没心思在历史研究上扯皮,他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这条玉龙上了,这条玉龙用整块墨绿色软玉雕刻而成,体蜷曲呈“c”字形。

昂首扬颈、弯背卷尾、吻部前伸、鼻端截平、梭眼上翘、头似猪首、颈鬣上卷,龙背重心处对穿一孔,而且这条龙除龙头部分用浮雕和阴刻的手法表现眼、鼻、嘴外,龙身上下光素无纹,通体磨光,使其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气凛然。

这条龙形体之大、雕工之细,绝对可以用世所罕见来形容,金沐晨估摸着它很有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或氏族部落的象征及保护神,也有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的法器。

这个发现,和猜测是让他狂喜不已。

这条玉龙虽然外表看起来是粗陋无比,如果光看外表,金沐晨觉得就算是那些十几块的路边摊货,都比他要漂亮。

可是那些路边摊的货,能够发出这样强烈的青光吗当然不可能,所以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条玉龙的真实性,和他的价值了。

看着这条玉龙,金沐晨是直撮巴掌,能够发现这样一件好东西,他当然是不容错过。

于是他小心的抬起头,打算看看自己旁边有没有潜在的竞争者,不过这一眼看去,到是让他吃了一惊,他的身旁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第516章 珠光宝气

这样的情况把金沐晨吓了一跳,要知道红山古玉,前些年的时候,尤其是在国内考古学界强调红山文化的时候,可一度是国内古玉市场上备受热捧的藏品来着。乐文小说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

当时是1996年,那时候国内红山文化的概念,刚刚在国内考古学界兴起,而那时候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古董,就是红山古玉了。

那一年在京城就曾经举办过一届古玉的拍卖专场,金沐晨记得自己看过资料,当时有一块红山古玉,成为了那次拍卖会的标王,当时是拍出了265万元人民币。

那可是在1996年啊,那时候的265万,如果按照实际购买力来算的话,绝对可以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人民币了。

而到了现在,就算是备受人们喜爱的羊脂白玉的作品,想要拍出两千多万的价格,那还得看你的器型多大,还有是什么人用过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传承呢。

由此可见红山古玉在古玉行内的地位,可是在之后的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红山古玉在收藏界的地位,是迅速下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倒也不是说这红山古玉不值钱,而是因为这种古玉的真品,依旧特别之前,只不过正因为这种古玉的真品,在市场上备受藏家们的喜爱,所以导致了市场上造假的人太多,假货泛滥,所以很多人虽然很喜欢着东西,但是却不敢轻易出手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红杉古玉的造假门槛太低。

首先这种红山古玉,因为发源地的缘故,所采用的玉质材料,并不是最顶级的那种。

红山古玉的材料,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颜色的深绿色碧玉,另外一种就是宽甸玉和岫岩玉。

这几种玉石的原材料,现在非常容易找得到。而且价格也不高,这就方便了造假者收集原材料。

另外一方面就是沁色方面,还有雕工方面都非常容易造假,所以更是大大的降低了造假的门槛。

根据金沐晨才了解。一些造假者,专门从市场上收购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的青白玉料,然后经过一定浓度的氢氟酸溶液浸泡,在之后就钻孔。打磨,抛光。

经过几周的功夫,花费成本不过几百块,就可以造出一块假的红山古玉,然后一转手就能卖出数十万。

当年那块红山古玉,在哪次的拍卖会上成名之后,市场上很快就大量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红山古玉的赝品。

很多原本对红山古玉抱着很大热情的收藏者们是纷纷中招上当,这也导致了收藏者们对于红山古玉热情的迅速消退。

再加上后期国内考古界的考古报告公开,更是给红山古玉的收藏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这红山古玉的发现量,其实并不算少。但是很多红山古玉其实在1949年前,就已经大量的流失海外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