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弃妇当自强 > 分节阅读 127

分节阅读 127(2/2)

目录

根本不知道自家丫鬟昨晚跑来杨家做了灭门惨案的绾绾心情很是平静,知道杨家想算计自己,对今天这见面也没有多热情,神色也是淡淡的。可是这样的表情在杨老夫人眼中就是另一个意思。杨老夫人觉得昨晚的事情肯定是绾绾吩咐的,威胁和警告的意味十足。今天意味来访估计也没有什么好事,肯定更多的是来找麻烦的。这样想着,杨老夫人对绾绾就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提防绾绾突然发难。

绾绾和六七十岁的杨老夫人本就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而且这两人还相互防备,说话中大多都是试探,让旁边的人听着都觉得无聊,当事人就更是无聊了。没一会儿,绾绾就想告辞,全是废话实在是太无聊了。看到绾绾要走,杨老夫人咬牙,决定还是问出心中的野望,否则她真的不甘心。

“谢小姐年纪也不小了,又是如此才貌双全,真是让我老太婆一看到就喜欢。”杨老夫人说道,“唉,看着谢小姐就想到我那京城的皇孙,我老太婆也不知道多久没有见过我的小女儿和我的皇孙了。唉,年纪大了,人就喜欢东想西想,更是想看看他们。可惜,我经不住上京的折腾,他们也是身份尊贵的人,也不可能来郑烨城。唉”

杨老夫人的眼中说不出的失落和伤心,要不是早上听了福儿说的杨家可能的算计,绾绾或许还有可能同情这个老太太。可是现在,绾绾忍住在在心中吐槽:我去,你个死老太婆你继续演啊,你的孙子和女儿不回来看你关我屁事。哼,你这么假,活该你一个人待在院子中,没有人过来找你

绾绾一边在心中把这个演技不过关的老太婆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一边脸色平静眼神关切这就是一个骗子地看着杨老夫人,说着一些有的没得的安慰话。优雅而有礼,如此做派让杨老夫人心中又是惋惜,这样的人怎么就不姓“杨”呢。

本书下载官网第二百零四章 华平城

“听说谢小姐刚从京城过来,和大皇子殿下也认识,不知能不能给我这个老太婆讲一讲京城的事情”杨老夫人慈爱地看着绾绾。

绾绾心中一动,知道这是正餐来了。

绾绾一笑,说道:“老夫人说笑了,我不过就是去京城一趟,也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哪能和大皇子殿下有什么交情呢。我就是在宴会上看到过殿下,殿下的风采又岂是我们这些小民能够企及的”绾绾尽可能贬低自己来表明她和京城的人不想有什么交集。笑话,好不容易离开京城那个是非之地,绾绾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又去和那些人扯上关系。

绾绾并没有在杨家待多久就离开了,因为杨家大管家灭门的事情,有顾忌的杨老夫人也不敢强硬的说什么,平静地送走了绾绾,甚至还吩咐人不要阻止绾绾他们一行人离开郑烨城。这样的吩咐让杨家人很不能理解。

“母亲,我们不是准备拉拢谢家小姐,然后把谢家小姐送给大皇子吗”杨家大爷眼中是对杨老夫人吩咐的不赞同,“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说就让他们走了,那我们的计划”

“唉,你以为我想放弃这个机会”杨老夫人叹气,“谢家小姐掌握了太多好东西,如果能够劝说她同意支持大皇子,我们在大皇子面前功劳肯定最大的。可是名满天下的谢先生又岂是那般好控制的人。大管家的死就是她给我们的警告。她能悄无声息地解决大管家,也能解决我们,她不想和杨家合作,我们杨家又有什么本事留下她呢”

杨家大爷想到杨家大管家一家死的惨状,忍不住心肝一颤,再也不敢说什么杨家控制绾绾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杨家的心思绾绾并不知道,就是知道估计绾绾也不会在意,凭借绾绾现在的本事,区区一个二流没落世家还真的不被绾绾放在眼中。离开郑烨城,绾绾的车队直接往九华山所在的华平城而去。

沿路上,已经名满天下的绾绾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不少人欢迎,有想一睹天下第一美人风采的,有想和绾绾交流音乐和诗文的,也有想和绾绾谈合作的不一而足,每个地方都有人来打扰,让绾绾烦不甚烦。要不是在野外露宿实在是不安全,绾绾肯定不愿意进城,实在不想被那些人抱着各种目的的人骚扰。

除了被人骚扰,绾绾的车队还解决了不少准备找麻烦的外来者的性命。他们过来对绾绾下手理由也是各种各样,让福儿审问到后来都无语。最后,如果不是重要的杀手,春风她们都直接解决了,连绾绾都不京东,免得浪费绾绾的时间。所以,等几天后,大家终于到了华平城,这个看上去就治安不错的文化书香之城,大家也算小小松了一口气。

华平城在并州的中部,因为九华山而得名,后因为书香世家李家在城中安居几百年而被天下人知晓。华平李家不涉及政治,在朝中也最多竟一些礼部的闲职,不拉帮结派也不于谁交恶,家中子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墨客,很多都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所以历朝历代皇帝都愿意在朝中养这样的闲人,其他的官员也不想和这样没有“追求”的世家争斗,大家都愿意给李家尊重,以显示大家对文人的重视。所以,因为李家的识趣和淡泊,李家一直在华平城存在了上百年而自然繁盛。

因为李家的存在,华平城中有很多来找李家拜师学艺或者切磋才学的文人墨客,同样也有更多的卖文房四宝、书籍字画、古玩金石之类雅物的店铺。李家在华平城城西设了一个识字坊,免费教任何人识字,如果学的好被李家的大师们看中,或许还能收入门墙,麻雀变凤凰。所以,城里的百姓都是识字的,孩子们也会送到识字坊跟着先生学字,不求被贵人看中,但求不被别家的人比下去。

除了识字坊这种“扫盲班”,身为文学世家的李家也有自己的学堂,那就是有名的李氏家学。李氏家学在赵国很是有名,里面讲课的老师都是天下闻名的大师,书都是李家存下来的孤本,每年都有不少达官贵人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来镀金,那名声天下都是知道的。不过这李氏家学也不是那般好进的,李家人如果不能通过考试也不能成为李氏家学的学生,只能进族学,至于外来的人,这考试就更加严格了,比高考都可怕。

每年,李氏家学招收的学生都不超过十人,反倒是李氏族学招的人比较多。没进李氏家学的人,如果被李家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