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2/2)
就是比较平静的钦州,挨着庆州和辛州的地界也开始渐渐乱了起来,只是正阳在钦州的东边,离庆州和辛州远,才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越来特多的流民,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些乱军称王称霸后也不知道收敛,没有一个爱护百姓的主,不是抢粮加赋,就是抓丁当兵,弄得人心惶惶。
至于皇城里的皇帝,那个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子。本来天下已经开始大乱了,他不仅不想着怎么平定局势,收拾叛军,反而依旧在那些奸臣的吹捧下觉得天下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依旧在宫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甚至还要建什么酒园、兽园,继续加赋,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赵国的百姓完全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到处都是逃难的流民,百姓们都恨不得天天诅咒周家人和那些到处做乱的叛军暴毙而亡,还天下一片清净。
这些事情都是绾绾安排在外面的线人们传回来的消息。绾绾将自己的产业不断往外延伸,同时也将打探消息的人安插在她的产业延伸所在地,暗中打探消息。这其中,店铺来得最多的当然是粮铺,传回消息最多的也是粮铺。并不是什么机密的消息,只是一些平常的消息。
但绾绾打探的消息的目的并不是要什么重要的消息,她只是想知道赵国所有地方最新的消息,为她判断赵国大局参考,所以这种最常见的平常消息却是绾绾需要的。负责消息收集的是谢嬷嬷,消息传递和线人的培养也是谢嬷嬷一手培养的。
知道绾绾有心打听天下大事,谢嬷嬷就主动揽下培养这类人才的事情。而且谢嬷嬷坚持让绾绾全程参与培养线人的过程和信息网建立的过程,明显就是要培养绾绾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因为这个事情,绾绾才发现谢嬷嬷身边的四个丫头都是收集消息的高手和武林高手,明白谢嬷嬷决定不仅仅是谢夫人猜想的那样,只是某家主母那样简单,谢嬷嬷从前肯定有特别的身份。不过这些绾绾不想追究,绾绾相信照顾自己十几年的妈妈永远不会伤害自己,至于所谓的秘密,妈妈不说绾绾就不问。
有了谢嬷嬷建立的缜密信息网,绾绾虽然不出门,但知道的消息甚至比谢辛寰他们还要多,还要全,也让谢嬷嬷借着这些消息教导她各种政事。其实绾绾不知道为什么谢嬷嬷会想着教她这些东西,绾绾不想问,也没有拒绝虽然绾绾觉得自己用不上毕竟多学一些东西并不是坏处,这个世道已经这么乱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用呢。再说,绾绾对谢嬷嬷说的很多秘辛也很有兴趣,古代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把这些东西和那些消息当成八卦听,也是很有意思的。
在绾绾得到的消息中,赵国出了皇城所在的北方,其他地方统治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就是钦州,现在掌权的也是郡守和守备将军,皇城发的话,他们也是阳奉阴违,早就别的心思。不过钦州郡守和守备将军毕竟不是什么有大野心的人,或者他们有野心却不敢现在表现出来,所以,钦州表面上还是遵从皇城的命令,实际上,他们却是根本没有把远在天外的皇帝放在心上。钦州离乱,也不远了。
南边最安定的地方估计就是泉州了。泉州在赵国版图的最南边,东边和南边接海,西边连着西南的群山和庆州,北边靠着辛州和钦州,郡内多小丘山林,还有大片海水地,产粮很少;空气多潮湿瘴气,湿毒横行;郡内百姓多渔猎为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常常食不果腹,更是贫苦;海上有经常有海盗出没,山林又有少数民族扰民,抢虐事件有发生,没有一个安生日子,算不得什么富饶的州郡。认真算起来,倒是赵国就放犯人最多的去处,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贫瘠落后,赵国皇城家赋税也不会想到这个穷地方,反正发了文书也收不上来什么钱粮。而且这里本来就是赵国最大的流放场所,皇城的人巴不得这些流放的人都死在这里,根本就不重视这个地方的情况。还有这个地方周围多复杂的山林小丘,阻挡泉州和外界交流的同时,也阻挡了外面人对泉州的冲击。所以,综合各种情况,绾绾从得到的消息看来,泉州竟然是赵国现在少有的安宁之所。
绾绾虽有些好奇泉州的平静,但谢嬷嬷却认为泉州并不值得重视,毕竟泉州的情况是这么多年行成,想改变也很是困难。泉州那边的权贵即使有心,也没有本事把泉州经营得让人忌惮,成为他逐鹿中原的筹码,毕竟泉州不是一个地方有问题,而是没有一个地方不千疮百孔,要让泉州不拖后腿,真的是一件难事。
第六十章 逐鹿之主修
谢嬷嬷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已经反了的厉王周彦,云州的顺王侯佳柏,已经有反心正在秘密行动的东陵王孟获,还在按兵不动的身在辽州的兵马大元帅风越铭四个人身上。根据现在的消息,谢嬷嬷认为他们四人是最有可能与当今争夺天下的人,是乱世的枭雄。至于其他人,那些叫嚣厉害的人不过是这些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罢了。
四人中,谢嬷嬷似乎更加看好风越铭。风越铭此人出生赵国风家,父辈祖辈都是抗击外族的名将,他统领的风家军更是让草原胡人闻风丧胆的铁骑,胡人看到风家军的旗帜都会吓得丢盔弃甲,可见风家军的厉害。可惜,领军的将领总免不了被皇帝猜忌,尤其是厉害的将军,风家军也不例外。
风家对赵国几代忠良,家中男儿多牺牲在边疆,这一代,风越铭的姑姑甚至嫁入后宫成为惠妃,就是为了让皇帝对风家少一些猜忌。可惜,没有什么用,天元帝依旧不相信风家,不仅把风家老太爷及风家家眷扣在皇城为质,风越铭的父亲为国捐躯后天元帝虽然给风越铭一个恩典,让风越铭继承他父亲的威武将军的职位,可惜却把当时不及弱冠的风越铭派去了辽州训练,根本不让风家插手边境的事务,而且还派去监军,经常故意给风越铭找麻烦。
风越铭虽然年幼,却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当然不到十六岁就带着他的先锋军杀的胡人闻风丧胆,天元帝这些为难,风越铭根本不会妥协。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将一盘散沙的辽州守军训练成正真的士兵,并经营的滴水不漏,现在十万的辽州守军只听风越铭的命令,根本不听朝廷的调令。这时天元帝才知道自己失策了,可是事情已经成了这样,除了安抚风越铭和风家,然后徐徐图之,天元帝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对付这十万守在皇城边上,只听风越铭命令的队伍。
所以,一时间天元帝对一直冷落的风家突然加官进爵。风家老太爷成了忠勇侯,加封太子太保。风越铭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当然只是虚职。风家的女眷也纷纷得到了封赏,天元帝加封风惠妃为贵妃,突然对冷落十几年的风家女幸起来。接着,天元帝又将一位宫中没有母妃的公主记到没有子嗣的风贵妃名下,给公主和风越铭赐婚。一时间,京城中风家风头无量,所有人都开始赶着巴结风家,昔日门可罗雀的风家突然就宾客盈门,好不热闹。
风家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起起伏伏,早已经变得荣辱不惊。除了风越铭没有离开辽州,回京城受封以外,风家人很是平静,似乎和从前没有什么不同,安静地接受了天元帝的各种恩赐,对尚公主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惜这位公主福薄,定亲后没有多久就赶上宫中出天花,宫中有不少人没有熬的过去,这位公主也直接就这么去了。
不过据说最后查出来,这天花并不是自己来的,而是人为的。是宫中一位娘娘为了报复别人,故意弄进来的东西,可是没有想到会害了那么多人。那个女人当然死的不能再死,但风贵妃却很是自责,觉得是自己害了她。因为宫中没有皇后,后宫事务本就是风贵妃负责,可是因为她的疏忽,却害了她的孩子,风贵妃很是自责。
据说风贵妃很喜欢这位乖巧听话的十三公主,公主去世风贵妃伤心异常,直接哭晕了过去。后来风贵妃更是在她的院子中修了佛堂,每日都为突然离世的公主祈福。同时,风贵妃还向风家老太爷请求,让风越铭为十三公主守身三年,所以也致使风越铭年过二十五,依旧没有夫人。至于娶妻,那应该是明天的事情了,毕竟十三公主才死了一年多。
“那位十三公主真的那么倒霉”绾绾很是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