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2/2)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
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
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夫责己者,兼可以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怨」「尤」两字,全不反躬自问。真正学问,
常是自责自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去检点别人。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
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从内心约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倘使一天没
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是
一天没有进步。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
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一切从现实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
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
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
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