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
9月20日,第1战斗集群进攻浙江、福建;第2战斗集群进攻广东;南方战斗集群清除广西的日军并防卫东南亚。这时华南日军仅有22、104,2个师团。大部日军集中到了长江以北。
10月3日,第1战斗集群新编第2集团军推进到新安江,从侧面威胁江浙的日军。为华东战场减轻压力。
5日,第13集团军攻占福州,夺取了出海口。
6日,第2战斗集群攻入广州。12日,向香港进攻。由于马里亚纳海战,日海军损失惨重,再加上我派遣的2个航空联队夺取了制空权,香港的日军23军没有支援和退路,日军决定血战到底。我军由第30、第31集团军主攻。他们分别由东西两个方面进攻。同日军展开逐山逐村的争夺战。
11月2日,我军攻入香港岛。两军咫尺相对,寸步不让,连日争夺攻战。我空军也频繁出动飞机,对日军进行轰炸扫射。真是狭路相逢,誓死不让。
11月9日,太平山上的日军残部撅起白布片,激烈的枪炮声才停息下来。离开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土地上终于站立了中国人的军队。为此我军伤亡近4万人。
虽然英国对此有些意见,但香港在我军手中,战争没有结束。先不说什么。
1945年1月2日,我将第7区的军队编为华东集群,有76个师114万人;指挥官易安华。他面对日军,3,13,27,34,40,58,60,61,64,65,68,69,70,116,131,132,133,161共18个师团和伪军共100多万人。双方在合肥,安庆,黄山一带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伤亡都超过20多万。唯一的不同是我军越来越多了,日军越来越少了。
中原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目前双方在石家庄至沧州一线激战。我军参战部队编为华北集群,有68个师102万人;指挥官李家珏。他面对日军,148,149,47,110,114,115,118共7个师团和伪军共40多万人。
1945年2月初,中国驻英军事代表团的桂永清和郭汝瑰二位将军从欧洲战区风尘仆仆归国,给蒋介石捎来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英国政界主动要求同中国长期结盟。
原来,英国人认为邱吉尔领导战时的英国政府,为保卫大英帝国的利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那是他作为一个英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避免邱吉尔因显赫战功而由公民变成“神仙皇帝”,滑到独裁统治者的邪路,在全力支持他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同时,已在国内政治圈内酝酿着形成一种力量。一旦战争胜利,就请他下台,另选政治家组阁,以保证他们的民主制度的连续性。
当时最有执政希望的英国工党已经明确地意识到,战后将形成美、苏两霸主宰世界的格局,英国原来的霸主地位将继续被降低。为了与之相抗衡,英国工党政治家暗中与中国驻英军事代表团团长桂永清密谈,许诺说该党若在选举中获胜,愿将香港交还中国邱吉尔一直反对这桩事,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在战后不附美,也不要靠近苏联,而与英国结成紧密联盟,英、中两国于战后在美、苏之间撅起一股第三势力。
桂、郭等人得到英国工党方面这个许诺,认为只要能使香港回归,自然是一大喜事,便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匆匆回国向蒋介石汇报。
我听了桂永清和郭汝瑰来自英国的报告,思考了几天,才作出答复:令其转告英国工党方面,中方将考虑此建议。
没过多久,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发来一道密电,顿时使蒋介石惊得目瞪口呆,我知道这事,可是无奈,说不定有一定。
密电说:2月上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对外公报为专门讨论欧洲战场问题。实际上,对亚洲的对日战争也进行了磋商,订有极不利于中国的秘密条约。美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妥协屈服:1、承认外蒙独立;2、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惠权利;3、苏联租借旅顺为海军基地;4、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
抗战,中国全民奋起的大血战,为的是收回失地,包括1895年前被日本夺去的台湾岛。现在却要将北方一百五十六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外蒙领土割出去,让其“独立”;将被日本侵占的东三省收回来,却又沦为另一个国家的势力范围。这是在中国尚在淌血的伤口上又残忍地割了一刀。八年抗战,中国军民死伤两千多万,岂不成了无谓的牺牲。
美、英方面把对日作战的胜利寄托在苏联出兵身上。因此,当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那些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时,罗斯福和邱吉尔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惜牺牲中国这个忠实伙伴,而先后表示同意。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英国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为此我决定进行一场全面反攻战,我决定集中全国所有力量进行一场大反击。我要让苏联没有出兵的借口。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患脑溢血溘然去逝。
印度向东攻击的中国驻印军在孙立人的指挥下将日军18师团全部,53师团,第2师团和56师团各一部歼灭,打通了滇缅公路的3分之2。我于1945年4月15日任命孙立人为中华陆军上将。负责东南亚战斗集群。卫立隍上将归国参加全线反击战。
为了全面反攻我和最高参谋部决定集中400个师参战,分为:1、北方战斗集群;由最高参谋部直接指挥;总前指挥官为白崇禧、毛泽东:下辖第1战斗群;第4集团军、第14集团军、中华近卫第2集团军;指挥官卫立隍。第2战斗群;第36集团军、第23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40集团军;指挥官李家珏。第3战斗群;第31集团军、第28集团军、第34集团军、第19集团军、第15集团军;指挥官陈诚。第4战斗群;第7集团军和共产党大部军队;指挥官朱德。第5战斗群;第12集团军、第16集团军和装甲集群;指挥官冯玉祥。陆军总计280个师,其中有4个装甲师。共400多万人。第1战斗群和第2战斗群攻克北平,天津后直接向辽宁进攻。第3战斗群和第4战斗群从山西,绥远,热河一线进攻。第5战斗群主攻山东。另有北方航空集群,下辖3个空军军和空军第1空降师。
2、东方战斗集群;下辖第1集团军、第5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18集团军;指挥官易安华。陆军总计110个师,其中有2个装甲师。共170多万人。主攻长江下游京沪杭地区。另有1个空军军。
3、南方战斗集群;下辖第2集团军、第13集团军、第19集团军、第20集团军、第31集团军,第33集团军;指挥官李宗仁。陆军总计95个师,其中有1个装甲师。共140多万人。协攻长江下游京沪杭地区。并准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