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伐魔录 > 分节阅读 457

分节阅读 457(2/2)

目录

故都的百姓再不多,两三万人还是有的,又在军校的指挥下,老幼男女混杂不一的嗓音竟也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喊声响彻天际,远远的震荡开来。

百姓的声嘶力竭的叫喊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至于终于传入了中军队列中的桓大司马耳中,待辨清了喊声中的凯旋二字,他却露出一个说不清是讥诮还是自嘲的淡笑,只是在一抬头之后,又恢复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刚肃威严。

北伐虽然最终失败,但桓大司马对国人宣布的却是,此役大败东胡鲜卑,收复故土千里,只因黄河天险水势忽涨,东胡燕人才算侥幸存国,困守邺城,再不敢妄动。而王师大军借此暂行班师,待来年季候相宜时再行发兵。当然,这种告示只能骗骗后方完全不知时事的升斗小民们,且不说全军上下对此败局个个心知肚明,便是中原地界,身处交战疆域的诸多百姓也瞒不过去。

对此,桓大司马并不在乎,北伐又不是第一次失利,况且虽然自身损失不小,但燕国同样伤亡惨重,至少下邳王慕容厉、济北王慕容忠等等燕国的宗亲王室,就是此次北伐之战实打实的战果,便回朝在那些影响力深重的大士族面前,也一样封得住他们的口。而且,他还拥有了一个更为彪炳的功绩,虽然,这个功绩来的有点意外,可不也是吾北伐之功所致么至于最终班师而回,一则是天时不予,谁能想到黄河竟会突然翻起这般风浪二则,便是那豫州刺史袁真督师不利,致西路一军为鲜卑燕人所袭,粮草丧尽,终使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有得是替罪羊,朝中又有谁敢说半个不字

桓大司马之所以晚归了些时日,是因为在班师途中与燕国吴王慕容垂的大军在枋头重镇遭遇,士气低迷的晋国武卒自然不是以逸待劳多时的燕军对手,损兵折将两万余人。不过,就是那个意外的消息传来,竟使局面大优的燕军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全军静守待命,桓大司马也得以从容整军而还。

想到那个意外的功绩,桓大司马不由转过头在身后不远处正驱马奔驰的一簇黑衣人身上扫过,尤其是当头那个形容瘦削,唇上留着一抹小胡子的男子,桓大司马目中露出一丝赞赏的神色,暗暗打定主意:此等墨家高士,殊勋彪炳,必当重用之

大军的前锋人马已然从城门下鱼贯而入,百姓们此起彼伏的贺凯之声不知落在这些从前线败退的军士耳中会作何感想,好在看到大司马绣着螭龙纹的中军大纛在城下显现之时,百姓的呼喊又发生了变化。

“恭迎大司马”

又是洛阳令指挥的效果,百姓的喊声整齐划一,并且哗啦啦的全部跪下,拜倒在街道的两旁,个别稚童幼儿惘不知事,兀自站立,却也被父母狠狠的按下了头,更是封住了他们欲待哭叫的嘴。

虽然这番迎接显得过于做作,但在这许多百姓面前,桓大司马还是现出了一派得胜而归的昂扬神色,缓缓举起了甲胄严整的右手,向百姓们示意,身后的鲜红披风拂卷如彤云。

“大人”城门前刚刚跪拜起身的玄衣剑士齐齐向前一步,他们都看见了桓大司马。

桓大司马首先便看到了戴着铜面具,身材粗壮的残目鬼枭伊貉,其余超节豪、尹靖、翟翳几大剑客分立两侧,顿时现出笑容:“好,你们都在那。”看伊貉还要说话的样子,桓大司马一挥手:“随吾同行,上马说话。”

几位公府剑客都是心腹,也不弄什么虚文,身手利落的上了身后坐骑,几声呼哧,早挨入了大司马的队列中,这一来,又是和一直跟随大司马,不离左右的夺魂彩雉韩霓与掠室捷燕卓秋依会合到了一处,大司马府剑客再相见,免不了又是一番招呼。

“咦我哥呢”韩霓不曾参与剿杀鲜卑鬼军之战,此际看了半晌,却不见义兄韩离,心下牵挂,立时开口问道。

“正要报于大人。”伊貉虽是在答韩霓,口气中却是对桓大司马说的:“惊隼剑客与那位乾家的池先生说是往一处要紧所在一行,原定是月余之内来回,这番倒过了时日,未能与大人相见。”

桓大司马点点头,未置可否,伊貉又补充了一句:“哦,还有,那些乾家的神人们也都来了。”

“嗯天降神人,以佑大晋,幸事幸事,是那位乾先生吗他们也在洛阳”桓大司马心下甚喜,他对乾家的印象一直极好,无论是一开始的甘斐,还是后来见到的乾冲一行,大有引为己用的心思。

“还多了几位新的乾家神人,不过他们现在并不在洛阳城,好像是要对付那些个邪妖恶鬼,只在洛阳和广良城一线逡巡探查,对了,大人可知广良城之事么”

桓大司马眉头微皱:“沿途也听了些哨报,说什么妖魔鬼怪现身闹市,屠城吃人,果有此事”

“此事真真确确,满城血尸遗骨,惨不忍睹,我们还见到了一群白衣仙人,若非他们出手,只怕广良城尽为妖魔屠戮,再无噍类矣。”

看不到伊貉铜面具下的神色,但另几个剑客却都同时露出了感慨心悸的表情,韩霓和卓秋依两个女子对此事一直半信半疑,此际闻说是真,顿时惊得花容失色。

“桓公看来妖魔之患,不可等闲视之了。”策马跟在大司马身边的参军郗超忽然开口,颇有些语重心长。

桓大司马沉默良久,喟然一叹:“家国破败,社稷维艰,妖孽肆虐,祸乱世间,实为天子无道也”

郗超心中一动,眼神迅速向两旁张望,好在除了自己,其他人并没有在意桓大司马的弦外之音。

“待大军回朝,吾即着手整治此事,也是天命所佑,吾已多识得降妖伏魔之士,足遏妖魔凶焰。”桓大司马说了几句,忽然话锋一转,“貉,今晚究竟怎么回事如何不见幼子来迎还有,弄这般迎迓声势又是所为何来”

桓大司马口中的幼子正是征虏将军,他的幼弟桓冲,自颍水大营先期退军之后,却是桓冲领所部人马先驻在了洛阳城中。

“桓征虏正在洛阳旧宫中招呼那些本国里来的世家子弟,朝里听说克还故都,特让这些大世家子弟来观瞻先朝帝都,已历数日。闻听大人今日归来,又恰逢中秋佳节,却是几位公子倡议,在前朝太极殿旧址之上设中秋晚宴,一是恭迎大司马归来,一拜大司马尊颜,二是贺大军凯旋,方合礼敬之意。桓征虏也觉得此议甚当,还安排了百姓迎接王师之举,便是让那些世家公子看一看北伐大军之威的意思。”

伊貉说的并不详细,桓大司马却心中了然,他也多少听说了朝中世家大族的子弟来洛阳观瞻故都的情事,只怕其间也暗藏着对北伐功业眼见为实的用意,回去后对他们那些股肱要员的长辈们也有个说项处,桓冲想的很周到,百姓相迎那是表现王师顺天应人之举,偏又不亲身往迎,免得给那些世家子弟造成大司马权势滔天的印象,其间宦海关节细微处,非心思缜密者极难拿捏,桓大司马心下暗许,这个桓幼子,虽是打起仗来看似硬冲冲戆犊子一般,官场待人处事却也颇有深沉之风。

“嗯,那些膏腴之族,往日唯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