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2)
首先,第一个出场的是陈国栋、李维风和邓西萍组成的第一队。
他们的机器人取名“白风”,高约一米,44轮式底盘,内装15马力的小型电动机,两块100ah微型高能蓄电池供电。主控电脑在圆柱形机身的中部,头部为红外探测仪和监控镜头,外壳做成一个圆球形,很可爱的样子,吹风机放在机械万象臂上。尽管现在的部件都是较轻的材料制成,但全重仍然有近35公斤,白色的机身,整体简洁,像一个带轮子的大圆桶。
两位主持的老师加上几个校领导组成裁判组,几个家长代表组成监督组。裁判韩老师指示几个协助点火同学点好火后,裁判秦老师按动桌上的红灯,发出火警信号,记时开始。
负责操作的陈国栋立即对立在出发区的“白风”按动了启动指令,后面就看机器人自己的了。别小看简单的出发,在出发区内,能不能很快找到出去的门就是第一个考验,以前开赛时就被困在出发区的笑话可并不少见。
现在只见“白风”的头部缓缓环视出发区,经过约半分钟后,终于对着门出发了。
出门后,“白风”一边沿着主干线慢慢前行,一边转动头部四处探测观察。第一个火点在比较明显的位子上,距离出发点只有20米的样子,它很快就探测到,沿着弯曲的白色路线加速冲了过去。很快它到了第一个火点,探测监视的头部盯着火光,万象臂缓缓地转动着前端夹着的吹风机,上下移动了好几下,最后定了下来,虽然稍微位子偏低,但吹风机打开后风力强劲,还是一下就把蜡烛吹灭了,时间过去了2分10秒。第一小组的同学发出“耶”“耶”的欢呼,观看的众人们也都拍手鼓励。其他小组的成员则都是紧张地观看着赛场,思考自己的机器人遇到相同情况会不会做得更好。
前人说过:弓的力量体现在箭上,真理的力量体现在实践中。就让我们看看小家伙们谁最靠近真理。
“白风”驶向了第二个火点。这个火点在一道门后面,但距离第一个火点只有10米左右,进门后就没有白色的路线指示方向了。它的红外探测仪在靠近门时,很快发现了目标,顺着白色路线到了门前,进了门,来到门后的第二个火点面前,又是判断了好一会后,定好吹风机的位置和高度,吹了过去,但是由于定位偏低,第一下没有吹灭,第二次定位后,虽然又高了些,但还是顺利吹灭了蜡烛,时间过去了5分12秒。但在回到主干线时,它在门后绕了几圈才走出来,让大家担了一阵心。
第三个火点较远,距离有30多米,而且也在门后面,路上还有弧形桥,岔道弯路等障碍。不过弧形桥的坡度都在15度左右,较为平缓。这次“白风”搜索探测的时间大大加长,探测到目标后,它沿着路线来到弧形桥前,一个加力后冲过了弧形桥,但过桥后,由于要保持平稳,减速较慢,冲出了主干线,为了回到正确方向,绕了不少圈。走到岔路则判断正确,顺利到达门前,其余的和第二个火点相似,它又顺利的灭掉了第三个火点,时间过去了10分15秒。
第四个火点与第五个火点看似挨得很近,但要灭掉他们则要走的路却是最远的,有40多米,而且选择的不同结果差异也很大。
其中第四个火点距离第三个火点看似路绕很远,但路上障碍不多,前面有一个15度长坡只是火点在一个假窗后面,要从窗口去灭,并且到第五个火点是下坡路。
而第五个火点距离第三个火点相对近些,路道也不绕,但有两座相邻的弧形桥,并且第二座桥下坡拐弯,火点也在一道砖石围墙后,要在后面找到一个小入口才能灭掉,但最后去第四火点,还是一个30多度的大陡坡。难度就很大了
“白风”在到第四和第五个火点的岔路前,没有判断很久,但显然它选择错误,直直奔向了第五个火点。来到两座弧形桥前,“白风”又是一阵加力猛冲,冲过第一座桥后,由于方向没有调好,从第二座桥上边冲了出去,摔倒在地。于是第一次需要人工辅助,第一小组的成员把它重新放到了第一座弧形桥前,但如果连续三次失败,将只有退场。结果后两次虽然都冲到第二座桥顶,但在下坡拐弯处,始终要翻倒。
最后没有办法,老师们商议后,决定再给第一小组机会,重新从第四个火点开始,毕竟这以前是大中学生的比赛项目,有能力做到的小学校较少,对孩子们应该多给些机会。最后完成的时间已是38分19秒。
看到第一小组可以说失败的表演,虽然老师和家长,以及观战的同学仍然给了热烈的掌声,但参赛各个小组都深深的皱起眉头,担心不已。崇浩虽然相信自己准备的很好,但前面的失败还是影响到了他的精神。
“萝卜头我们的行不行啊”
“浩哥我们要输了怎么办啊”
“陈国栋他们那么厉害都失败了,我们肯定也不行。”
最后他不得不与“班头”、“娟子”、“丽儿”分别安慰着这些被打击到的小朋友们。
“好了放心,大家要有信心,我们平常做了那么多准备,实验的结果大家也是看到了的,甚至更难的动作我们都做过,我们一定能成功的大家还是继续看比赛吧”
“是啊大家要有信心,别还没上场就被吓倒,自乱阵脚,要相信我们的能力来加油”说着几人伸出手,邀请大家握在一起,一起喊“加油”为自己打气。
接着出场的是四年级吴代岭、秦香楠、高自新组成第三队,以及同年级三班的刘理想、魏小萌组成第四队,他们的机器人也因为失败而遗憾退场。
就在大家都有些垂头丧气,认为今天的比赛很难,队员们可能无法很难顺利完成全部比赛时,赛事突然有了转机。
第四个单枪匹马出场的梁星伟。他的机器人身高95公分,履带式底盘,它的价格比轮式底盘贵一倍多,20马力的电动机,两块100ah高能蓄电池,控制电脑中置,身体为瘦尖的金字塔形,万象臂安在中上的位置,顶部的探测器为球形,浑身金色,很有现代感。机器人全重39公斤,取名叫做“金锥”。
“金锥”上场后表现很稳定,判断较快,动力强劲。轻松走出准备区,发现和灭掉第一个火点,只用了56秒,赛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最终它以18分56秒第一个顺利完成所有比赛,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给予了梁星伟和他的“金锥”热烈的掌声,因为大家觉得以后比赛还是很有希望。
第五组受到梁星伟成功的鼓励,同时也感到了想要突破的巨大压力,小伙伴们准备好好比一下,要让老师、同学、家长都看看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知识没有白学。
第五组的机器人叫做“蓝虎”,由崇浩设计,44轮式底盘,15马力的电动机,加了他自己改装的加力装置,只增加了05公斤的重量,使的实际动力达到175马力,装了两个50ah的高能蓄电池,控制电脑低置,这些全部装在一个水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