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2/2)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八斗哥嘴里嘟囔了一句,然后就去给奶瓶弄牛奶去了。他就喜欢看奶瓶喝奶的样子,很有食欲。
跟着亨利他们在画展上呆了几天,这两位的作品依旧无人问津。看起来,大师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一百年能出一两位大师就不错了
到了后来,八斗哥也就把孙女士和孙小妹先打发回国,去养老院先住着,毕竟他还要在这边滞留一段时间呢,总在米歇尔这呆着也不是事。
他也把工作的重心从画展转移到交易上来,整天在巴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转悠,寻觅准备交换的国宝。结果很快就轰动整个巴黎:有个东方来的傻帽,要用高更的油画换东方的古董。
于是不用八斗哥再跑,每天上门来寻求交易的人都推不开桑不开的。这里边既有私人藏家,也有国立博物馆,拿来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搞得胖子头大不易。
没法子。只好打电话向国内求助。在接到胖子的消息之后。金眼雕将徒弟大骂一顿:这样的大事,为什么不早点找师父呢
只过了一天,金眼雕就飞到巴黎,亲自主持这次举世瞩目的交易。因为不仅仅是欧洲,就连美洲那边也都传来了。而且米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等,都派人前来接洽。因为这两个地方收藏的绘画作品最多,合起来将近两千幅中国古画,数量惊人啊。
狼多肉少。越多越好八斗哥看到每天都有几十人围着金眼雕打转,不由心中大乐:你争我夺才有竞争呢,这样才能把这些高更的画作利益最大化。
金眼雕人老成精,当然更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也不急着出手,今天答应你,明天又许给他,把这些老外差点忽悠瘸了,只有不断提升筹码。
同时,刁老头也熟知各国博物馆所藏的珍品书画。比如说,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的敦煌经卷最为齐全。包括北魏恶绢写本、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等等,其中大多是孤品,堪称稀世珍宝。
在经过刁老头的运筹之后,最后用一幅高更的油画和一幅素描作品,换回100多卷珍贵的敦煌文献。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等等都包括在内。
这笔交易,就是周瑜打黄盖,最后双方心里都偷着乐,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双赢吧。
有了和法国国立图书馆的成功交易之后,其它各大博物馆也都加紧了谈判的步伐。在随后的一天时间里,八斗哥捡漏得到的画作被交易一空,只剩下唯一的那幅双剑合璧而成的思念。
至于收获,也十分丰厚,金眼雕偏爱书画,所以多是“以画易画”。比如说,用四幅高更的作品,与米国大都会博物馆换回来北宋黄庭坚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孟頫手书王羲之佚事四则,唐人金粟山大藏杂阿含经,五代别院春山图、郭熙的树色平远图等五件书画。
要知道,这些都是当年清宫珍藏的书画,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数量虽少,但是价值不可估量。
连胖子都彻底服了,要是换成他的话,估计肯定会换一大堆瓷器和青铜器回去,这些东西,在文化价值上,还是比书画稍逊。
高更的画作毕竟只有十幅,很快就换光了,因为狼多肉少的缘故,有多家博物馆都一无所获,其中最懊悔的是米国波士顿博物馆的谈判代表,他们馆内珍藏着南宋画舫的鸿篇巨制五百罗汉图,原画分成一百多幅,堪称举世无双的珍宝。因为多数已经散佚,所以博物馆方面要价也比较高,竟然要以一换一。对于这种要求,稳坐钓鱼台的金眼雕当然不会同意。
本来他向多吊吊对方的胃口,哪里想到,自己的胃口先被吊起来,那些博物馆开出的书画令他眼花缭乱,每一幅都心动不已,结果很快就把高更的画作给撒没了,现在只能看着五百罗汉眼馋。
“八斗,把你那幅高更和梵高合作的思念也拿出来交易好不好,我敢保证,能把波士顿博物馆的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书画一扫而光”金眼雕最后也只能跟徒弟商量。
不过,胖子现在也学乖了,跟金眼雕打了个哈哈:“师父,那幅作品太珍贵,俺已经叫人送回国内了啊再说了,等咱们的博物馆成立之后,展出这样一幅世界级名画,那些老外都大老远巴巴赶过来参观,咱们爷们也有面子不是”
“嗯,言之有理”金眼雕也点点头,不过随即又大吼一声:“不过,你小子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把五百罗汉图请回来”
不带这样的,简直是逼良为娼啊八斗哥的大胖脸立刻变成苦瓜脸。遇到这样不讲理的师父,真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第二百零六章雪山
就在八斗哥为五百罗汉发愁的时候,画展那边却忽然传来喜讯:亨利和曾老顽童的画都卖出去啦
除了那幅非卖品的肖像画之外,亨利的作品每一幅从20万欧元到50万欧元不等;曾老顽童的要稍稍低一些,主要原因是老外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怪,从骨子里就认为黄皮肤的人不会画油画。谁说老外就没有偏见,在某些领域里,他们更加执拗。
这种情况,使得他们也总算是扬眉吐气,虽然这两位已经修炼到差一点就宠辱不惊的境界。可是作为一名画家,谁希望活着的时候,都像文森特梵高那般穷困潦倒呢
不仅仅是这样,国外的媒体也盛赞两个人的作品,说是继新古典主义之后,古典主义的又一次复兴,甚至有人已经称其为“后古典主义”。
只是因为这两个人还没有真正达到大师级别,而且也就大猫小猫两三只,还没能形成真正的画派,所以不好命名。不过,众多资深油画评论家一致认定:这只不过是迟早的事,只要这两位开创者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找不到方向,有了方向,再加上努力,成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这些评论家绝对不是盲目乐观。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折,主要还是因为猴小帅。自从它的挚爱标价售出之后,来看画的络绎不绝,有人表示赞赏,也有人不屑一顾。看着看着。自然也就有人开始留意亨利和曾老顽童的作品。这里面当然有不少行家。所以一来二去。他们的作品就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评价也越来越高。
不仅仅是西方的媒体,就连国内的媒体都被惊动了。要知道,国人的攀比心理很强,冷不丁听说,怎么,有一位老画家墙里开花墙外红。跑国外赚欧元去了,当然一窝蜂地开始报道。
要知道,西方是油画的发源地,人家既然肯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买你一个中国小老头的作品,那必是极好的
最后,就连亨利都被算成半个中国人:你是长着金发碧眼不假,但是你心永远是中国心
媒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亨利在中国留学的事情被挖出来之外,就连他在八斗学校任教的事情都被报道出去。甚至还有亨利领着豆豆他们几个小娃子在森林公园画画的照片呢。这些证据有力地证明了:是华夏这片沃土,养育了亨利先生
继猴小帅事件之后。曾老顽童和亨利事件,又成了华夏文艺界的一大盛事,几乎吸引了所有人关注的目光。
在这种大潮之下,曾老顽童和亨利作品的价格就跟坐火箭似的,噌噌拔高。人们找不到他们现在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