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5(2/2)
隋明阳起身对李泰说道:“今日臣回去之后,就查一查黄历,一定为主公挑选一个良辰吉日。”
这燕王府修建的可不是一般的宏伟,最主要的是这燕王府地下,还有一层建筑。也可以说是燕王府的地宫。
这座地宫和地上的建筑完全相同,区别只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十几米处。而且地宫之内,布满了机关陷阱逗引埋伏。
如果有人擅自闯入的话,就算他是武林泰斗,也休想活着离开这燕王府地宫。毕竟这可是倾注了墨门诸家的心血,才为李泰修建出的避难之所。
不说地宫,单说地面上的燕王府,也不是一座普通的王府。整座王府修建的规模十分庞大,占地面积仅次于太极宫。
这王府的内府,是李泰以及家人所居住的地方。而且整个府邸都是按照,阴阳五行八卦阵所排布。一旦有外敌侵入之时,只要启动大阵,便可以将其困在福中。
内府之外,便是燕国各部门办公的地方。正中间有一座大殿就是李泰的银安殿,是李泰处理公务的地方。
而且还在外府修建了很多精致的府邸。这是李泰为朝中重臣所修建的,也就是以后所有人的家了。
不仅如此,整座燕王府的城墙都是空心的。城墙之中装满了机关弩箭,而且每日都有专人负责看守。就算是太平盛世,也绝不会有丝毫的放松。
在城墙的两侧便是南北两座大营,是铁卫禁军的营地所在。而这铁卫禁军,也就是这燕王府的护卫军。
可以说整个燕王府,修得如同铁桶一般。就算是来上几十万敌军。也未必能在铁卫禁军手中攻下燕王府。
时间转眼即逝。这一日,便到了李泰乔迁新居的日子。当然并不止李泰一人,还有燕国的重臣,们也同时搬进了自己的新家。
所有人都搬进新居之后,李泰便第一次在银安殿上,召开了一次高层的会议。参会人员都是李泰的忠实部下,也就是这燕国的重臣。
李泰端坐主位之,开口与众人说道:“如今我燕国已经步入了正轨,接下来就是大力发展的时候。至于如何的发展,各位就和本王说一说吧。”
李泰话音刚落,刘仁轨便起身对李泰说道:“主公,马上就要到春节了,春节过后就是农耕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
“可是如今我燕国严重缺少百姓,根本就无法满足种植土地。而且就在前几日,卢万达兄弟二人传回消息。如今已经凯旋而归,估计用不了几天便会到达幽州。”
“这就说明燕国又有新的土地,需要百姓种植。但是我们确实没有这么多劳动力。所以臣觉得,主公应该向皇上提出迁移百姓。”
“刘相所提之事本王记下了,本王会尽快向父皇提起。想必父皇也不会拒绝此事。”李泰点点头后说道。
不过此时李泰心中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机械化种植。只有真正的实现机械化种植,才可以尽量的节省劳动力。
虽然不能像后世那样,出现先进的农机设备。但是一些简易的,应该也可以搞出来。所以李泰准备抽时间,看看自己的乾坤虫洞系统,是否可以帮得上忙。
这段时间,李泰还真的没有查看,兑换选项中到底生成了什么。所以李泰决定抽个时间去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主公,如今在我燕国境内修建铁路和公路,也同样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道路的修建会出现严重的滞后。”井万钧开口对李泰说道。
“主公,如今矿山开采这一块也需要劳动力。”慎云飞又站起来对李泰说道。
总之所有人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样,那就是缺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缺人。如今建国就算是迁入千万人口,绝对也不嫌多。
当然,现在整个大唐,也只不过拥有二千多万的人口而已。所以想要迁入大批的人口,绝对不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就算是百姓愿意来,李世民也绝对不会答应。
于是李泰开口说道:“我燕国的百姓需要从中原迁移,这一点本王倒觉得有必要。必定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可是你们缺少劳动力,本王就有一点想不通了。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本王好像曾经交给过你们,一百万辽东劳工。难道这还不够吗”
“主公你是有所不知啊,如今我燕国之内到处都需要劳动力。无论是工厂作坊也好,还是开矿建设也罢。都需要有大批的劳动力支持,才可以正常的运转下去。”
“如果没有主公交给我们的,那一百万辽东劳工。恐怕现在我们早就已经运转不下去了。又如何在一夜之间,为主公打造出那么多的战到呢。”慎云飞叹息的对李泰说道。
第690章 铁甲战船和黑火药五更
是啊,如今整个燕国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才可以让整个燕国运转起来。
可是如今又到哪里去搞那么多人呢,就算是现在促进人口是增长,鼓励百姓生育。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人口的问题本王会想办法解决,毕竟这不是着急的事情。就算你们逼本王,本王也没有办法。”李泰只能无奈的对众人说道。
众人心中也明白,人口的问题不可能是短时间之内解决的。所以自然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
随后公孙天又站出来说道:“按照主公的交代,明年春耕会大面积的播种玉米和水稻,还有蜀黍。”
“如今已经把种子发到了百姓的手中,并且规范了哪个区域,种植哪种作物。所以只要没有天灾的话,明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在这方面,千万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毕竟民以食为天。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了什么漏洞,会直接影响到我燕国的稳定。”李泰点点头后说道。
随后众人又将银行,医院,学校等诸多事宜,纷纷向李泰做了简单的报告。总体上来讲,都让李泰十分的满意,一切进行的都十分顺利。
特别是在学校这一方面,有李泰的汉语拼音和字典的帮助,让新上学的孩子,很快的就认识了很多的字。
如今整个燕国之内的孩子,虽然不能出口成章出诗答对。但是一个个也都识文断字,最起码的阅读和书写已经不成问题了。
不过李泰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李泰开口对盛清寒说道:“下一步就要在学校分出几个,特殊的院校来。”
“首先要建造的就是军校,只有通过军校培养出来的学员。才可以更好的充实到我军之中。”
“只要我军的士兵有了文化,那么战斗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所以此事刻不容缓必须马上落实。”
“而且本王会安排现役部队,轮番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