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9(2/2)
这里是空间站内的主要活动区域,内部的空间赶得上一座中型城市。在空间站建成后,这里会是人口和物资最密集的的地带。
工程师们接手后,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便将环带上的所有部件全部组装完毕,形成了一个直径35公里,宽度200米的圆环。
环带的厚度足有74米,超过20层楼的高度,里面有12层生活甲板,每层甲板至少有5米高。
如果不考虑容积率硬塞的话,整个环带内部的生活空间就能轻松的装下上百万人。当然了,实际划分的生活区域最多足够容纳10万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从几十公里外布达佩斯号上舷窗看去,新组装好的这个圆环就像是个巨大的白色戒指。在微弱的阳光下显露出自己的半个身形。看起来非常的有美感。
当然了,目前这也只是完成了表面功夫,内部的走线和各种管道铺设还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空间站的其他部分还没有装上。
完成环带的组装工作后,工程师们没有直接去铺线,他们解释说那是最后结构全部完成装配后的工作。
组装好环带后,他们又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在环带内部的空白区域铺设了一些看似无用的绳索线路,作为后面工程的支撑线。
这些支撑线用的材料和太空天梯一样,每条线都有接近1米粗,铺设时完全靠着拖船。在铺设好后,这些支撑线在环带内部形成了一个不明显的十字。
随后的一个星期里,工程师们顺着这些支撑线完成了通道部分的建装配,顺着原先的支撑出现了一圈儿直径40米的管道状舱室。
建成之后,这里会是连接环带和核心区的通道,输送能源。货物和人员到达整个空间站的各个角落。
完成了这些“附属”部分之后,工程师们才终于开始了整个空间站的核心区域的建设。空间站的核心区域位于环带的中心是一个直径700米。宽度200米的巨型扁圆柱形形结构。
这里是整个空间站的中心区域,中控电脑,反应堆,主停泊港口空间站上最重要的设施基本都在这里。这里是整个空间站的大脑和心脏。
这一部分的组装工程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各种大型组件和精密设备被一一安装好,最后终于完成了结构部分的组装。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位面支撑点
随后的大半个月里,工程师们都在空间站内部铺设线路和管道,负责近距离监工的沈超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些家伙要把这件工作留在最后了。
他知道这个空间站的线路很多,非常多,但是直到他看到施工过程后,他才真正明白了21万公里的管线是什么意思。
没错,空间站内的各种管线加起来的长度确实有这么长,足够绕地球5圈儿。内含各种电线,通讯链路,二级保险线路
线路的数量和复杂程度简直难以想象,还好空间站上的绝大多数线路都可以通过已经设定好程序的工程机器人快速的自动对接。
否则,光靠他们这么点儿人,光是接线路和管道恐怕就要几年的时间才行。而且即便是有着大量机器帮忙,这项工作还是持续了半个月才完成。
在多数工程师负责铺设空间站上的线路的时候,其中一队工程师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他们被安排建设空间站上的几条外接停泊带。
这一部分的工程由于规模较小,从结构上来说也不是特别重要,所以没有算到主要结构中。而在主要结构中,整个空间站有5个内置飞船停泊口。分别位于核心区和环带上。
位于核心区的主停泊口是这5个停泊口中最巨大的,能够停靠布达佩斯号这样的大型战舰。相比之下,环带上那4个停泊口就小多了,只能停靠护卫舰一级的舰船。
不过不管大小,由于是内置的室内空间,所以这几个停泊口的功能都非常完善,能够给停泊进入的飞船提供从停靠到大修的服务。
但是这些地方的承载能力毕竟有限。这几个停泊口加起来也只能同时停靠一艘布达佩斯号这样的巡洋舰和4艘诺曼底号那样护卫舰,实在无法满足他们未来两个阶段的扩张。
所以,他们必须加入一些外接设备。以提高空间站的飞船停泊能力和物资的吞吐能力。而外接式的停靠带正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说停靠带是什么样子的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从外观上来看,几条建立在空间站的环带上的停靠带对于主位面经常旅行的人来说长得不是一般的熟悉。
因为。这些停靠带看起来非常像是主位面的机场的登机通道除了尺寸上要大出很多以外,整体外观上几乎没区别。都是长长的方形通道。
当然了,尺寸上和内部结构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长度,环带上的每条停靠带都有18公里长。而主位面绝对没有这么长的“登机通道”。
除了非常长以外,停靠带的体积也非常的大,通道的高度足有15米。宽度14米。长宽都相当与5层楼房。内部巨大的空间被分成3层结构。
最顶层的是人行通道,有着十米宽的道路,4米高的天花板,足够密集的人流通过,这一层通道的两边儿还有着大量的观察舷窗。能让人看到停泊的舰船。
中间的一层是是货运通道,负责通行各种货运载具和机器。在停泊的舰船和空间站之间输送货物。
至于最下面的那一层则是燃料通道,里面的几条高压管道负责向内或者向外输送氢燃料。每条这样的停开带上都有很多分岔。连接着一个个飞船驳接口。
空间站上总共有4条停靠带,足够同时实现120艘小型舰艇或者超过40艘大型舰艇的停靠。
回到工程的主体,当管线最终铺设完毕,设备也都安装好后,工程师们便开始了全面的系统测试。反应堆6大系统、两套超导电路、维生系统的11个子系统
他们对空间站上的一百多个重要系统分别进行了检测和排障。调整了大量的维护和运行参数。
终于,在工程开始后第47天,最后一项调整宣告完成。这个大型空间站终于完成了建设。具有了设计时的运行能力。
在新竣工的空间站环带上的一个停泊区内,沈超接收了空间站。此时空间站的自旋系统已经开启,这里刚好能感受到101个g的人造重力。
整个环带区从顶层1号甲板到底层12号甲板的重力在093g到104g之间,差别很小,以至于普通人根本感受不到其中的区别。
他们所在的这个停泊区虽然是一个副停泊区,但是其宽度也接近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