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2/2)
得到了皇帝的命令。徐治就什么也不怕了。侯爷都说了,皇帝来了命令就可以抓走他,所以徐治挺直胸膛重新走进三原侯府。果不其然,苏宁已经将原先的护卫全部赶走,只剩下四大护卫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在保护着他,这四个人徐治还都认识,当初曾经一起办过案,这也是苏宁最心腹的四个护卫,从军中一直跟过来的。
徐治拿出了皇帝的敕令,交给了苏宁,苏宁接过了敕令一看,笑道:“怎样,我就说吧,陛下会下令把我带走的,你们啊,就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看好家,要是有什么人鬼鬼祟祟的,就地击杀,把家看好了才是最重要的,我已经把大郎喊回来了,有大郎看家你们就听大郎的,听清楚没有”
四大护卫一开始还想阻拦,但是被苏宁一番话说得低头不言语,最后老老实实的认了,接受了命令,苏宁笑着对徐治说道:“这些混蛋给我惯坏了,你不要在意,好了,带我走吧,这一次我可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还杀了人,看来陛下是不会放过我了。”
徐治讪讪的笑道:“哪里哪里,苏侯虎威世人皆知,阴山一役一把火烧灭整个东部突厥,北征斛薛所部更是杀敌无数,和那几场大战比起来,苏侯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苏宁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徐治啊,我可一直以为你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啊,怎么也学会了花言巧语,这可不太好啊”
徐治一愣,随后笑道:“为官之道就在于此,在下只要不做违心之事就对得起陛下的看重和信任,至于其他的,要是在下还学不会的,也就太让陛下失望了。”
苏宁笑了一声:“哈哈哈,看来你夸赞我是真心实意而不是阳奉阴违了”
徐治拜道:“苏侯说笑了,某如何敢对苏侯阳奉阴违只是某这个长安县令做的实在是战战兢兢,现在更是一日三惊,生怕做了什么错事或者是什么事情处理的不好,这长安城乃是天子脚下,豪门大户遍地走,处理了这个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做了,这盘根错节的关系,却叫某好生难做啊”
这家伙,是在向自己请求保护吗终于知道长安城这蹚浑水不是他可以玩转的嗯,早些明白总比晚些明白要好,他也算是个不错的人才了,他现在还不到三十岁,是个可造之材,将来收为己用也不是不可能,李二陛下手中的人才不止这一个,让一个给自己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把三原县的大本营交给他来看着,应该挺好,王元是要往上爬的,政绩考核连年都是优秀,明眼人都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不了多久,又有自己在后面保着,王元进入中央不是难事儿,所以也不知道多少人把目光放在三原县县令和雍州刺史上,有些人想做第二个王元,但是有些人却想做一个混世魔王,把大本营交给放心的人,才能放心,否则老家让人给端了,还要不要活了
苏家的政治资本,可是有一大半都在三原县封地里头啊
苏宁笑道:“徐县令今年多大了”
徐治眼睛一亮,说道:“某今年二十有九。”
苏宁点头道:“很年轻啊,年纪轻轻就做了长安县令,足可以见到陛下对你的信任,而且你的政绩也还过得去,要不是本侯连番闹事,估计你也升官儿了,本侯对不住你啊,你的能耐本侯也是看在眼里,到时候本侯说不定还有需要你帮助的地方,知道吗你可要明白啊”
这话说的是再明显不过了,徐治不是傻子,当然听得出来,需要自己帮助的除了三元县令和雍州刺史还有什么是自己可以帮助的雍州刺史还有些难度,雍州现在富得流油,不知道多少人把目光盯着,但是一个三元县令还是好说的,前任县令王元的发家史就是雍州的发家史,所以
四百七十李二的惩处
要说这三原县,自然是现在许许多多的品级比较低的小官儿所梦寐以求的地方,这个地儿不说别的,就是那个税收,那是连年往上涨,自从贞观四年成为了苏宁苏侯爷的封地之后,苏侯爷把高产作物无偿推广,还购置了不知多少头耕牛赠予农户用来耕地,要说三原县是现在大唐的第一富裕大县那是一点儿都没有错。
最早的一批苏侯爷的佃户已经不愁三餐吃喝了,每天都能吃干饭,吃到咸的菜,说不好还能吃到油水,苏侯爷发明的饲养肉猪的方法,那猪肉不仅仅不会腥臊难闻,反而香浓可口,厚厚的油脂配上嫩滑的肉肉,天啊,咬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油,要老命了。
所以在之后苏侯爷的封地扩充食邑增加的时候,多少老百姓和农户抢着要做苏侯爷的食邑,然后成为苏家的佃户,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吃穿不愁,就可以享受到一日三餐都能吃饱的幸福,天啊,一日三餐都能吃饱,那该有多幸福啊
先富带后富是个笑话,苏宁不相信这个,人类都是自私的,那是人类的天性,所谓大好人自然是存在的,但是绝对不会存在于连饭都吃不饱的地方,所以苏宁要以严明的法律约束这些人,不能让他们自以为富了就能高人一等或者以比较恶劣的手段强迫一些人不能成为苏家的佃户。
这个情况的确也发生过,几十户食邑联合起来驱逐了一大批想要进入三原县定居甚至成为苏家的佃户获得土地的农户。这个事情被王元告诉了苏宁,这是属于食邑内部的事情,苏宁有权利知道,于是苏宁大怒之下将那几十户佃户全部驱逐,将他们的住处给了后来的那一批农户,让他们做苏家的食邑和佃户,这个事儿对三原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让苏宁意识到教育和法律的重要性。
人都是自私的不是吗
苏宁后来立下规矩,强行约束了农户和佃户的行为,最富有的食邑佃户和一般般的农户佃户都要缴纳比较高额的赋税给苏家。相交于他们之前缴纳的赋税和他们的收入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富庶的农户就要缴纳更多的赋税。而贫穷的农户可以减免赋税。
这样一来。苏家庄子和三原县的风气为之一清。王元的工作顺利展开,而这种做法被李二陛下无耻的窃取了,李二陛下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念。富裕的地方缴纳更多的赋税,而贫穷的地方就可以适当减免赋税,这就是均贫富的一种方式,也是打压富人的扶住穷人的一种方式,最终可以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呵呵呵呵你丫的想得太远了
反正在那之后,苏家庄子已经成为了全大唐的模范,苏家模式也被不少有心的家族所模仿,甚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