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0(2/2)
辰凌点了点头,无喜无悲,让人难以捉摸君王之心,冷静道:“平乱之后,寡人与秦开将军一同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谈妥了盟约,在草原大青山与燕山之间的草原地带,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城郭由燕国出人建立,名为乌兰察布,这是第一个自由开放区,苏秦、张贽,你们会后商议,如何派人去筑城郭,建市坊等,与匈奴合作,各有所需,也是燕国增加外汇、销售之地,不得掉以轻心,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平等对待,鼓励燕人与匈奴人通商通婚,愿意加入燕户籍的,给与等级,在当地设立县乡里村,发展人口与贸易”
苏秦、张贽等人虽不明白深意,但是燕王郑重其事交代下来,不敢马虎,仔细记下了。
最后留下乐毅、剧辛、荆燕几人,商讨朝廷军伍、招募新军,其余文臣都出了宫。
辰凌道:“新法照常推进,但是招兵买马,严加训练不能放松,剧辛,你负责枢密院,军机大事,招兵、调将都要加紧步骤,去年燕国复辟,建立了镇远军、中军、北平军、羽林军四个军区,加起来,算上新兵,也就十万人,经过与齐交战,援救匈奴,平定太子平乱,伤亡三成,这一年又招募一些,参差不齐,军方番号也没有改动。”
“现今新法颁布后,寡人希望军方也要有所行动,加强国防军力部署,目前大将军秦开在燕山大营练兵,主要是骑兵,用于草原野战,名为第一野战军,除此外,寡人还要另外建立几个军区,同时加出一支海军,军方官爵升迁与任命,这些细节你来审度撰写,越细越好”
“京城禁卫军,乃保卫王都,镇抚四方,防御外敌侵入,护驾之用,寡人有意每年在各军挑选精锐入选禁卫军,同时分禁卫军为十二卫营,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分掌皇城、宫廷、城门四面,具体称号、长官、爵位、品阶等,由枢密院拟定,寡人批阅。”
剧辛听燕王一番话来,深深震撼,想不到大王有如此见识,强军扩武,增强国防力量,看来燕王有雄武开拓之风。
“臣领命”剧辛恭敬答道。
辰凌又道:“关于府兵、乡兵,也要考虑在内,地方军为府兵,用以守护城池,维持一方治安,打击强盗流寇,缉拿要犯大道,逢水灾火灾能调动救灾,作为国防军的预备力量,乡兵维护乡村的安宁,夜中巡村,以防有盗寇欺压村民,府兵、乡兵选拔、任期、俸禄、免徭役赋税等,给出一个细致的方案。”
剧辛拱手点头,用心记下。
乐毅听到这,对燕王有了重新认识,原以为,他只是一位新登基的君王,见识、阅历有限,要把燕国推向高峰,顶多与秦、齐、魏持平,如今越来越觉得,这个燕王不简单,文武皆知,很多想法都是标新立异,又符合当前形势,绝不好大喜功,有耐心,有韧劲,乃是一位雄才伟略之辈。
燕王把问题交代完,让两人退出御书房,出宫去了。
走出宫门,过了王宫汉玉石拱桥,乐毅轻叹道:“燕王大不简单,只怕比秦孝公还要有才能,日后燕国,必然后来居上,实现大一统的目标,不是没有可能。”
剧辛想到燕王浑身散发出来的气势,有些紧张,叹道:“伴君如伴虎,与这样一位枭雄人主共事,不知臣子是福是祸不过既是明君,决断圣明,自然不会滥杀贤臣,我等能辅佐这等君王,实现千秋大业,日后必能载入汗青史册。”
乐毅微笑点头,“不怕君王圣明,就怕君主昏庸,亲小人,远贤臣,朝纲败坏,权臣擅权专断,那可绝非臣子之福,大王刚满二十,精力充沛,如果中途没有伤病,至少能在位四十年,四十个春秋,燕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等若能在燕为官四十年,又会做哪些大事哈哈,我有一种感觉,日后灭六国者,非秦即燕”
剧辛也点头道:“是啊,眼下中原五国,魏楚齐赵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向宋卫鲁越中山国动手了,不出三个月,一入秋季,储备了粮草,势必烽火连天,攻伐不断,生灵涂炭,咱们燕国远离中原,有易水长城为险,暂时无碍,休养生息,十年之后,中原五国都不是我燕国的对手了。”
乐毅神秘一笑,轻声道:“大王准备打造一支精锐骑兵,又与匈奴结盟,我觉得,大王准备数年之后,就会先对东胡用兵,剧兄,你们枢密院可要把军政这一块搞好了。”
“那是自然,承蒙大王如此器重,你说我能不尽心尽力吗”
“哈哈,那就好,与如此枭雄君主共事,革鼎天下,何其快哉”乐毅放声一笑,两人联袂登车回府了。
第0469章 诸侯滕嫁
辰凌在会后,去了慈宁殿,看望自己的母后,向易太后请安,后者见了辰凌,几句话后,就谈到与秦联姻,秦公主远嫁大婚的事上来。
“母后,这件事,我没意见,可以册封秦公主为王妃,但是王后之选,暂时不能给她,而且暂时大婚,那秦公主也会以诸多借口,不与我圆房,就冷落她一阵子,等她逐渐忘记了辰凌,慢慢会解开心结,真正做寡人王妃的。”
易太后皱起蛾眉,一袭华贵的绣纹宫裙,雍容华贵,轻叹道:“这赢珂儿,生性善良,看得哀家很是同情,看着如今的她,如何不是当初的自己远嫁燕国,人生地不熟,又要相思成苦,最是折磨人,入宫后,哀家可要常拉她过来作伴,按着辈分,那还是哀家小妹呢,你的小姨。”
辰凌一阵汗颜,这辈分,真让人有些尴尬,自己的小姨,还有些血统关系呢,虽然与母后同父异母,但毕竟也是近亲,幸好辰凌来自另一个世界,至少灵魂上,并不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真正亲人,但是血液内,还是有些血缘关系。
在战国时期,近亲通婚方面,看得比较淡些,更何况还牵扯了两国之间的联姻利益,那更是非婚配不可。
更离谱的,当属春秋初年,齐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传祠。”以后逐渐形成了齐国的一种民俗,齐襄公更与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十几年,最后他的妹夫鲁桓公也被他派公子彭生暗杀了。
齐桓公也是好妇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国中多淫于骨肉;燕国两性关系也相对开放,一些偏僻地方,甚至宾客相过,以妻待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