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158

分节阅读 158(2/2)

目录

燕国辽东,北风如刀,呼啸林动,但是燕国人却热情高涨,因为年关除夕,每家都分了一斤肉,难民们也都每人分了一块肉,过年新气象,所有人都感觉到,燕国的新朝廷很关心百姓。

关于储君的赞美之词,开始在襄平、辽东,乃至整个燕国传开,都歌颂储君姬职有雄才大略,关心百姓,爱民如子,纵观诸侯国的君王,皆莫如此,这才是明君之象,人们群众的力量是巨大,很快储君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无比崇高。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辰凌接下来在御书房内不断接见九卿,商谈一些政要,听取这些臣子的意见,同时了解这些老臣和新秀的才能与性格,要做一个合格的明君,不再与他武功有多强,剑术有多高,而是懂得帝王之术,知人善用,广听纳谏,亲贤臣,远小人,明辨是非,借古通今,治国安邦

经过储君亲自紧抓经济,朝廷部门已经开始筹办纺织厂、陶器厂、漆器厂、造纸厂、香皂厂、毛笔厂等等,这些国有企业的建立,将会促进燕国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命脉。

朝政机构方面,在三公九卿基础上,增设司法机构,如后世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这里分别改名为衙门卫、国安卫等加以区分,负责对下至地方、上到中央违法犯罪的审理;还有纪检机构,针对官员贪污腐败,清正廉明等监督检查。

在中央集权机构上,辰凌经过与大臣商议,推行郡县制,战国时代,各国的郡县多设置边地,主要为了巩固边防,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例如魏文侯设置西河上郡,是为了防御秦国,赵国设云中、雁门、代郡,以防御林胡、楼烦等,燕国还未推行。

如今,辰凌结合古今情况,按照郡县分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机制,加强中央集权,避免权力分化,郡守藩王拥兵自重,不听王命,郡有郡守,一郡有十几个小县,每县有县令、县丞、县尉,军政分离,地方还有司法机关,互不干涉,依法办事,县下还有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如此一来,使朝廷管理更加紧密通达。

迄今为止,辽东已有三座铁矿、一座煤矿被勘测、保护起来,陆续准备开采,由白氏铸剑师,与墨家匠师联手,反复试验,把冶铁技术再次推进一步,把生脆铁向熟精铁转化,接近半钢,比以往的铁质、青铜材质更锋利,距离后世的钢铁,脚步更接近了,此时步云山造兵厂打造出来的兵器,已经处在战国前列了。

正在春寒料峭,路面冰封,原野皑皑的时分,寒冬尚未苏醒,燕国储君在正月十五那日,向天下发出了求贤令,不出数日,就惊动了列国

第0320章 惊动列国

燕国快马特使像一颗颗流星,从东北辽东出发,出了易水长城,有的朝赵国去,有的朝中山国、有的南下楚国、东入齐国,西入韩魏,一时间,撒向天下六大战国与十余个中小诸侯国。

他们还动用了锦衫卫,以各种形式秘密散发着燕国储君的求贤令,半月之间,燕国求贤若渴的消息,便在城池乡野名山大川的士人们中间流传开来,成为比齐国稷下学宫招募学人更为令人振奋的喜讯。

这里的不同之处在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旨在弘扬文华,虽然也不排除个别学宫士人出仕为官,但它的主流毕竟是治学,齐王曾下谕,所要求士人们的是黄卷青灯,是修身自励,是文章道德,不能转入仕途。

而燕国的求贤令很明朗,就是请士子们入燕,可入朝做官,也可进入学士府、奇士府讲学,都能获得爵位,去振兴燕国,去建功立业,去出将入相,去名满天下,去光宗耀祖相比之下,如何不令士人们怦然心动

就好比四十年前,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一样,天下士子纷纷入秦,最后出现了商鞅那样的乾坤大才,使秦国富强。

尽管到齐国稷下学宫去的士人绝大部分都属于有志于治学的读书人。然而,纯粹治学从来都不是春秋战国士人阶层的主流精神,自从“士”这个人群阶层出现以来,他的主流精神就是经世致用,就是以学问入世奋争,以才能建功立业。

“看来燕国也要变法了,就好比当年秦国一样,奋发图强,不堪国耻,打算招收天下人才,为燕所用”

“战国七雄,六国都已经变法图强,唯独燕国一直没有动静,死而不僵,这次终于有动作了。”

“就是不知道,这燕国储君,黄毛小子,能与当年秦孝公相提并论吗没有一国之君的鼎力支持,变法,等于招惹杀身之祸”

“不错,历国变法,都是血腥之路,这下燕国的贵族要倒霉了吧”

“那还用说,现在国家变法,无非是废井田,收回封地,颁布律法,用法家治国,严刑酷厉,第一批去的人,很多会成为牺牲品”

“言之有理,还是等等看,燕国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列国的百姓都议论纷纷,犹如一股旋风刮过天下诸侯各地,上到国君王室,下到黎民百姓,城街小巷都在讨论这件事,都知道,燕国有一位储君叫姬职,奋发图强,带领燕国子民赶走了强大的齐军,又要在燕国变法,一时间,燕国储君迅速传开,都在猜想这位年轻的君王,究竟是何种胸襟的人物。

数日来,燕国储君的名声因求贤令传开了,很多人都拿他与当年的秦孝公相比,即使他有秦孝公的雄才伟略,但试问天下,还有商鞅一样的法家大才吗

瞬息间,燕国的话题,竟然盖过了西秦,压过了消失数月的辰凌,成为当今战国笑谈的话题。

风云人物,总是与当代时政紧密联系,不过开始各国士子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又过数日,听说燕国储君为燕国老夫子郭隗打造黄金台,求才若渴,这一下可让天下士子动心了,如此殊荣,如此的尊崇,可见燕国储君的求才之心,礼贤下士的君王气度,很多地方的士子开始冒着寒冷的冰雪之路,朝着北国赶去。

齐国稷下学宫也发生了几场大论战,就燕国储君这个人能否变法成功进行一番辩论,双方辩士、策士进行激烈交锋,引古论今,长篇大论,最后各执一词,谁也没有压倒谁,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但是如此几场交锋,使越来越多的士子,对燕国充满一种好奇和向往,反正待在齐国学宫内,也不能转入仕途,很多年轻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光治学,得不到爵位,无法光宗耀祖,因此听说燕国要变法了,都觉得是一次机会,背起包袱,离开学宫,一去往燕国。

凌紫雪来到齐国的临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