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纵横在金庸世界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1/2)

目录

元璋等各有大批贵重礼物回赠。

众人回到应天府明教圣火大堂,教中诸首领站立堂前。

慕容燕从怀中取出十二枚圣火令,放在中间桌上。高声向众人宣布:“昔年本教不幸,十二枚圣火令遗失,幸而波斯总教代为妥善保管。今此大业克成,上代教主心愿得偿。我教上下,永感总教盛德高义。”双膝一曲,向桌上的十二枚圣火令跪下。明教群豪纷纷跪下。

礼毕,慕容燕拿起波斯总教使节送来的圣火令。将上面的三大令、五小令大师诵读。

圣火令三大令:

第一令,不得为官做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为念。决不图谋私利。是以不得投考科举,不得应朝廷征聘任用,不得为将帅丞相,不得做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为君主,据地称帝。于反抗外族君皇之时,可暂以王侯、将军等为名,以资号召。一旦克成大业,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众,均须退为平民,僻处草野,兢兢业业,专注于救民、渡世、行善去恶。不得受朝廷荣衔、爵位、封赠,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银赐与。唯草野之人,方可为民抗官、杀官护民;一旦为官为君,即置草良于度外矣。

第二令,不得虐民害民:本教以救民护民为宗旨,凡有利于平民百姓者,皆为本教应作应为之无上要务。本教所需,可抢劫官府、官仓、官库、财主、大户,可受平民捐献,亦可向民征粮。但必须百姓先食饱,我教众方可动箸。如遇饥荒,有粮食时先施百姓,我教众后食;若粮不足,则我教众不食。教众与百姓争闹斗殴,伤百姓者罪加一等,双方有过,先罚教众。

第三令,不得自相争斗:凡我教众,不论身为教主、左右光明使、护教法王、旗使、门使,或初入门弟子,不得互相分派争斗,如意见不合,仅可辩论争执,粗言咒骂、辱及祖宗亦不算犯令,何人出手殴击,即为犯令,杀伤教友人身、人命,更为大罪。若有纷争,交由上级判断是非,此后即须听命息争,永保和好。

圣火令五小令:

第一令:凡我教众,须守信义,出言如山,不得违诺失信,对教外人士亦当守信。

第二令:同教教众,即为兄弟姊妹,情同骨肉,重情重义,生死不渝。

第三令:尊敬长上,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照顾朋友。

第四令:尊重妇女,不得轻薄调戏。任何处女寡妇,如与之有夫妻之事,即须娶之为妻,否则须庄重相对。朋友妻,不可戏,朋友女,不乱语。

第五令:视明教如性命,长上有令,必须竭力遵行,叛教通敌者杀无赦。对教外人士和气相待,甘居下风,不可妄自得罪,为本教树敌。戒荤之禁,今后取消。

慕容燕念毕,顿了一顿,朗声道:“众位兄弟,圣火令回归本教,实是万千之喜。圣火令上记的是本教历代祖传的大令大训,大家今后要郑重遵奉,不得有违。”

明教众人齐声说道:“吾等必当郑重遵奉,不违教令。”

彭莹玉说道:“教主容察:前代教主在圣火令上刻此三大令、五小令之时,百姓受官府欺压凌剥,苦不堪言。本教为众百姓出头,自己自然不可去做官家、做官府。但今日鞑子占我江山,神州沦于异族,我教的最大宗旨,奠过于驱除胡虏,拯救千万百姓于鞑子的铁蹄践踏之下。教主做官家、众兄弟做官府,并不是为了欺压百姓,而是拯救百姓,保护百姓。因此属下等奉请教主为百姓而称王。”杨逍、范遥、韦一笑等随即附和。

这次明教首脑大会应天,本就意图奉教主慕容燕为义军的正式首领,就此称为“明王”,打平天下后登位为帝,建立大明王朝。应天府大多数兵将出自明教,徐达、常遇春等大将,杨逍、范遥、韦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脑人物,对慕容燕向来尊崇信服,一致赞同,只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愿将大好基业奉之于慕容燕,然见大势所趋,也不敢示意反对。

慕容燕知这时不能退让,稍作推辞,便应了下来。众人尽皆大喜,当即上前拜见明王。至此明教东西两路义军合二为一,尽归总坛旗下。

第五十六章平定天下

天下主要的反元势力,除了明教之外,还有姑苏张士诚、台州方国珍。他们虽然和明教一样都是反元,可对明教却并不友好,三番四次和明教作对。明教向要北伐,就必须要现将这两方势力解决,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慕容燕便派徐达为主将,去征讨张士诚,又派常遇春为主将,去征讨方国珍。

此时明教东西两路义军合二为一,势力大增,兼之又有五行旗劲旅相助,没过多久,这两股势力便先后被平定。捷报传回后,应天城举城沸腾。

慕容燕的书房内,明教诸首领齐聚一堂,谈论着刚收到的战报。

彭莹玉道:“这下好了,张士诚和方国珍被剿灭后,我军再无制累,从此全力北方,灭元之日指日可待了。”

杨逍道:“本教自蒙古入寇中原开始,就一直致力抗元,时至今日,终于就要成功了。”

明教众首领忆及往昔反元的坎坷经历,都是不胜唏嘘。

慕容燕道:“虽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但元廷实力依然雄厚,各位万不可就此大意。”

众人齐声应道:“是。”

慕容燕顿了一下,又道:“眼见反元大业就要功成,咱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之后的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