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2/2)
“呵呵,我就不喜欢你当官。”
过了一会,郭亮说道:“这次研讨会让我参加,会不会那个杜勇和杂志社的人有意见以为我占了他的名额。这事解释起来可能有点麻烦。”
吴卉哼了一声,说道:“那是小人,不说我爸爸不同意就是我也会坚决反对。我就不信他的脸皮有这么厚。敢跟你抢名额大不了大家当面对质。再说,这次研讨会他会不会知道都难说。参加会议人员是由省政府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定的,他凭什么闹”
郭亮又说道:“以前你爸爸不想我的文章发表,现在被杜勇发表了,他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吴卉说道:“不会。我爸爸说了。已经有人把文章捅出去了,再捂着也没有意义,干脆把你推出来。即使有心人知道,他们也会想到我爸爸这么做的苦心,不会怪我爸爸更不会怪你。”
郭亮笑道:“那你这么说,我还得感谢那个杜勇不成”
“还感谢他呸,对了。你刚才这么急着找他,是不是他还发现了你找多个情人的秘密”
“你思想真不纯洁啊,我怎么会找多个情人你怎么知道我急着找他”
“你不要认为别人都比你蠢可以不开始我跟你打电话的时候,你不急不慢,镇定得很。可当我们说到杜勇复印你论文的时候,你急得连话都说不清就挂了。难道我还猜不出来真是的。”
“呵呵,那有你说的那么过分。我收到的一份检举信也放在抽屉里,我担心他复印之后四处散发,所以告诉他一声。”
“你怎么把它随便放”
“这是我的办公室,怎么说是随便放有的人几万元的金猪都能放在办公桌上面。在镇里而言。镇政府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我的办公室也是安全之地,哪想到有人会这样再说,那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文件。”
“呵呵,你这是变相地说我吧,他答应你没有万一他到处散发,有什么问题不”
“他,散发的话对我个人没什么问题,主要是担心影响一些干部,也担心县里的领导难堪。实际上这封举报信别人复印了很份,当时很多来采访庄青山烈士的记者都拿到了。”
“那我就放心了。对这个小人你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他自己愿意怎么办就让他去做,等他撞得头破血流时会想起你的好。不过,这种人没有必要再结交,吃一堑长一智,发生这件事看清一个人的内心,不亏”
“我也只能这么想了。”
“好了,你洗澡去吧。研讨会大约还有一周,到时候省政府办公厅会发通知给你。你就偷着乐吧,再见”
这个时候杜勇正在修改那篇郭亮、朱柏良二人扑入洪水中舍身救人的长篇通讯稿。他已经将稿子发给了省报的一个编辑,编辑要求他做一些修改,同时要求他的单位出一份证明,证实此事的真实性。编辑还告诉他,报社将派一名记者下到梅山镇、双清县进行认真地调查,如果杜勇写的是真人真事,这篇长篇通讯肯定会发表。
得了这颗定心丸,杜勇写起来更是意气风发,一边哼歌一边重抄。似乎将刚才与郭亮的争吵忘到了脑后。只是在写到郭亮名字的时候,他心里有种恼恨。
他自然不知道自己损失了多少,不知道那两篇文章完全为郭亮做了嫁衣,他将来得到的仅仅是有限的稿费而已。真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几天之后,一个省报的记者从省城下来采访证实郭亮、朱柏良舍己救人的事情。因为这个记者首先找的是党政办联系的,罗向阳在第一时间内告诉了郭亮。
郭亮知道这事的一些内幕,他马上告诉吩咐罗向阳稳住,尽量把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里骂道:“这些人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
感谢书友080722204333491的打赏,感谢各位的订阅未完待续,
第150章 官迷坐牢
郭亮同时也觉得仅仅依靠一个镇政府的能力不足以让省报记者打消采访的计划。他立即拿起电话给县委书记肖国华打了过去,告诉他有关记者前来采访垮坝的事情。
肖国华听了郭亮的汇报,心里骂了一句娘,边思考对策边说道:“你采取的措施很正确,我马上让县宣传部长滕青海带人过来。你估计是当地农民请记者来的还是你们镇里谁出面请他来的”
郭亮老实说道:“不知道。”
肖国华问道:“现在那个水库修复得怎么样了”
郭亮说道:“才开始进行修复。不过,现场已经大变样了,以前的痕迹都不见了。”郭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除非记者专门挖掘那些内容,否则在现场应该找不到什么资料。”
肖国华想了想,说道:“那你把你督促工程的工作重心移到公路建设上去,在公路建设上多操点心。”
郭亮听出肖国华话里的意思就是让他尽量不与记者见面。他马上说道:“好的,这段时间我都没有到公路建设工地去了,我马上就走。”
见郭亮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意图,肖国华没有再说什么,满意地嗯了一声之后就挂了电话。郭亮出了办公室,乘电梯下楼后,才打电话给罗向阳,让他转告记者说自己现在在建设工地检查工程质量,一时无法转回来。
虽然郭亮没有和记者见面,县宣传部长滕青海来镇里检查工作“正巧”碰到了记者,双方进行了友好热情的交谈,但依然没有阻止记者的采访计划,也没有杜绝记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真相。几经努力失败后,滕青海只好打道回府,任那个得意的记者到处询问当地农民各种情况。
一周之后,江州晚报刊登了杜勇和那个作者联合撰写的长篇通讯洪水中的救护神,前面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赞誉和事件的描述。里面穿插了不少被救出来的人的感谢。让读者看到了他们笔下的两位英雄郭亮、朱柏良。
但通讯的最后一段话让不少人惊慌。最后一段话是作者的感慨和所谓的不理解。作者话里有话地说“双清县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件、涌现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可当地宣传部门竟然很默契地保持了沉默。为什么呢”,作者问完这句话又问道:“人为地造出一个英雄来固然是不对,但是已经有了英雄为什么不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