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2/2)
二老不得已下,只得告诉村民,明秀曾被狼妖之事,村民将信将疑,称明秀死罪可免,但必须交出孽种,用火烧死。
不管狼婴是谁的孩子,都是一条生命,都是明秀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母性护犊,明秀怜惜孩子无辜,无论如何也不肯让这小小生命送死。
村长左右为难,正没处置,王靖却煽风点火,说明秀如此护着狼婴,定是跟狼妖有染,要将她和狼婴一起烧死这王靖年轻时,贪慕明秀美色,曾多次追求明秀,都被拒绝,最终明秀嫁了何刚,王靖又恨又妒,一直怀恨在心,如今找到机会报复,岂能轻易放过
其时王靖已身为郡卫,在村中声望地位,仅次村长,他如此一说,众村民还不随声附和。
何家二老见势不对,偷偷送走明秀,拼死拦住村民,可怜明秀刚生育不久,就抱着孩子翻山越岭,艰难逃命。
其时天色已黑,乌云遮月,暴雨将至,王靖见明秀越逃越远,没入夜色,一怒之下打死何家二老,追了上去,夜黑无月,连星光也没一丝,王靖追丢了明秀,便带村民手持火把堵住栈道。
明秀见村民堵路,慌不择路,便朝山上跑去,王靖随后赶到,明秀走投无路,慌乱之下,一时失足,竟然滚下万仞山崖。
村民见明秀滚下山崖,必被摔得粉身碎骨,只得不了了之,打着火把返回村中,将何家二老安葬,久而久之,这事也就被逐渐淡忘了。
申大猷讲完,长长叹了口气,面色十分惭愧,道:“当初我也有参与,那时候年轻不懂事,跟着王靖那王八蛋逼害孤儿寡母,这些年想起这事,我就睡不着觉,心里后悔,现在好了,那孩子没死,他他终于回来找我们报仇了。”
石笙和二狗不知背后竟有这么一段秘辛,听完心头均不是滋味,石笙道:“申大叔,你们当初真是糊涂,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错,你们竟要把他烧死。”
申大猷满面羞愧,嗫嚅难言,石笙叹了口气,道:“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用了,一嗔身负血海深仇,有备而来,绝不会轻易放过大家,唉,这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申大猷见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叹了口气,转身走回自己房间去。
石笙拉着二狗走出屋来,走到僻静处,道:“二狗,一嗔的气味你还记得吗”二狗点点头道:“记得。”
“很好”石笙道:“你追踪一嗔的气味,带我去找他,我要跟他谈谈。”二狗忙道:“不成大哥,那一嗔和尚恨我们入骨,你去找他,他一定会杀了你的”
石笙摇头道:“放心吧,我有分寸,我不是村里的人,他对我没有恨意。”一嗔对所有村民都下了毒,却放过石笙,足见其人并非嗜杀之辈,况且,一嗔还在石笙练剑走火入魔时,救过他一命,想来便是那时替石笙解了“狼毒”,种种迹象都表明,一嗔只是想找村民报仇,对石笙并无恶意。
二狗深知石笙并非鲁莽之辈,他既这么安排,必有自己的打算,当下便带着石笙,循着一嗔的气味,朝村外走去。
第七章十年往事下
二狗的嗅觉远超常人数十倍,乃是天生的本事,石笙来到扶风村后,便给二狗拟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方法,二狗修炼之余,便会训练自己的嗅觉,几个月来,二狗的嗅觉更上一层楼,时常同鹞子和大牛去打猎,方圆十余里的猎物,他一嗅便能分出方位,不管猎物逃的再远,只要留下一丝气味,二狗都能追踪而至。
一嗔虽然来去极快,可留下的气味却不是一时半会能消掉,二狗带着石笙,追出数十里,终于发现一嗔藏在一个山洞里,离洞百十丈,石笙叫二狗先行回村,自己单独去见一嗔,毕竟二狗也是扶风村的人,一嗔可不会对他心慈手软,二狗知道自己留下来也没意义,反而会让石笙分心,听石笙吩咐,道了句“大哥小心”,便自行回村。
二狗送走石笙,单独走进山洞,但见洞内燃了一堆篝火,旁边斜着一根树枝,串着几个烤番薯,在火苗上熏烤,一嗔盘腿而坐,双目闭阖,宝相庄严,手持一串佛珠,口中低声诵经,似乎不知石笙进来。
石笙没有打扰,静静坐在一旁,一嗔诵完佛经,睁开眼来,看向石笙,合十一礼,道:“抱歉,让施主久等了。”
“原来他早知我来了。”石笙心头暗想,微微一笑,道:“没事,一嗔大师,前几日蒙你相救,小子时刻铭记在心。”
“阿弥陀佛。”一嗔道:“施主言重了,一切自有缘法,你我相遇,乃是施主命不该绝,此乃因果,贫僧并无功德,施主不必长记。”
石笙笑道:“我不知什么因果,也不信什么缘法,反正我这条命是大师救的,我石笙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这辈子都不会忘。”一嗔微微一笑,道:“施主是自在人。”
石笙哈哈笑道:“不错,是自在人”话锋一转,又道:“小子方才听大师所诵佛经,经义微妙,不知是什么佛经”
一嗔道:“此经名曰妙法莲华经,又名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字,乃是我佛无上大乘经典。”
“原来如此,难怪这般微妙。”石笙笑道:“方才我听经文中有此一段,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小子不明,不知何谓生死之缚”
“阿弥陀佛。”一嗔道:“所谓生死,实为因果,生而为因,死既是果,沾染因果,便入轮回,菩萨畏因,众生惧果,世人不知因果,不明死生,生如柳絮,种万般因,死如临渊,惧一步果,贪生畏死,此所谓生死之缚。”
石笙自幼沾染百家经典,悟性本高,听得出神,一时忘了此行目的,沉思不语,体味一嗔话中之意。一嗔见石笙若有所悟,便不打扰,只微微一笑,不再作声,任其自悟。
半晌石笙忽道:“依大师所言,有因便有果,有生便有死,菩萨畏因,实则畏果,众生畏果乃是怕死,菩萨畏因岂非贪生”
一嗔顿时怔住,半天作声不得,石笙挑战经典,质疑佛祖,实乃胆大包天,一嗔自幼熟读佛经,参悟佛理,对佛家经义可说深信不疑,面对石笙此问,竟无以作答,半晌方道:“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佛早已不生不灭,岂会惧怕生死,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