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0(2/2)
回京之前,杨玉廷找到李准最后又说了一句:“李大人,两个要求,都会如实转告皇上,只是若是请来了圣旨,那萧莫也不肯去山东的话,李准届时可不许推辞”
李准点点头,说道:“只要能请来圣旨,老夫就当皇上答应了,这第二个要求,便是做到了”
杨玉廷这才带着仪仗,一路赶回了开封。
钦差走了,梅雨也开始停了,进入七月之后,江宁百姓开始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作习,农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至于秦淮河,则是到了一年四季中最为繁华的时候。
天晴气爽,南来北往的商人这个时候也频繁地流动了起来,作为连接中原南北的枢纽,又是天下声名的风月之地,七月一直到十月,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一段时间
至于萧家,在萧莫离开以后,玉娘和杨延琪也就深居简出了起来,特别是杨延琪,在谢芸静被禁足以后,也就没有再去过谢家,整天在房间里做着女红,她是初学者,平常拿惯了刀枪的双手玩起针线来,需要的学习时间比较长。
当然,孟秋香的身体现在越来越好,知道了杨延琪和萧莫的事情以后,她也为萧莫高兴,见两个媳妇都深居简出,萧莫又突然跑出去游学,怕她们每天闷在家里不愉快,便也经常拉着两女一起上街。
至于两个小丫头琳佳和琳洁,则是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嘟囔萧莫一句,特别是琳佳,总是埋怨萧莫,说好了下次出门带自己去的,老爷这是言而无信,回来以后一定要去要去讨个说法
丫鬟因为老爷出门没带她而要一个说法,这在安朝绝对是头一个也只有萧家的丫鬟,才敢有这样的想法
再说杨玉廷一路星夜兼程,终于在三天后回到开封,杨玉廷先是到吏部交还了仪仗官服等钦差出行的物品,然后就直接来到了皇宫,怀里揣着圣旨,得知皇上刚散了早朝,现在正在御书房,便又赶了过去。
当今皇上名讳赵权,三十六岁继位,在位十三年,今年四十九岁,马上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穿着金黄色的龙袍,带着金玉皇冠,赵权坐在御书房中,正在批阅着奏章,奏章是庐州寄来的,关于庐州商会的事情。
前段时间早朝的时候,中书省谏议大夫唐之礼进谏,说庐州慎县县令李季,与乡绅兴办商会,还将朝廷与之合股,开历代官员经商之先河,违背了祖制
赵权听了唐之礼的进谏,便派钦差又到慎县去了,让李季就商会一事据实上报,这才有了这份奏章。
奏章是赵权亲自下令要的,所以门下省不敢扣留,奏章一到京城,马上就被送进了皇宫,看了奏章以后,赵权对左右说道:“让外面那两位进来吧”
“是”太监恭敬地回应了一声,然后缓缓来到门外,对外面二人也恭敬地说道:“两位大人,皇上有请”
不恭敬不行,虽然自己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但是和外面这两位一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一个是门下省侍郎兼平章事周礼,一个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纪平,实际上两人就是安朝的两个宰相,位高权重,乃百官之首
两人进门之后颔首行礼,各自道了一声:“见过皇上”,然后赵权让两人免礼,吩咐太监赐坐,最后赵权看着周礼问道:“周爱卿,唐爱卿参谏慎县县令李季之事,卿怎么看”
周礼说道:“回皇上,臣闻商贾皆是腹黑之辈,狡猾如泥鳅,最重利益,故而商人一向不受百姓待见;臣也没有见过历代有朝廷与商人合谋取利之事,李县令开此先河,实在是置本朝声誉于不顾,应当废止”
不用想,周礼是不赞成慎县这个做法的,这时候赵权又把目光看向了纪平,纪平说道:“皇上,臣不知道商贾的为人如何,臣执掌户部,为皇上掌管国库,只知道如今国库空虚,正是用钱之际”
听纪平的语气,好像是支持李季的,这时候周礼眉头一皱,纪平是两朝老臣,又是豫王的姨父,与自己向来不合,所以周礼打断了纪平的话,问道:“纪大人,国库空虚这话从何而来就算是三年前,皇上御驾亲征北辽,花费了一些银两,但是有这三年的岁入,只怕不说国库满盈,也不至于空虚了吧”
“哼”纪平冷哼了一声,说道:“周大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本官为皇上执掌户部,向来兢兢业业,莫非这国库的情况,还不必周大人清楚么”
反问了周礼一句,纪平看着赵权说道:“皇上,山东久战不下,数十万军队的粮饷,花费巨大若不是这一次慎县的岁入,这国库,如何还能有三百万两的剩余”
说罢,纪平缓缓地站了起来,然后弯腰低头,双手献上了一本账册
第195章 此人是谁
赵权对太监点点头,然后太监上前接过了账册,又转告给了赵权。
翻着账册,赵权面无表情,只是缓缓地阅读着账册上的内容。
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赵权合上了账本,看着纪平问道:“纪爱卿,国库损耗如此之重,为何不禀报朕”
纪平赶紧低头答道:“回皇上,臣不想让皇上忧心”
“忧心哼”赵权板着脸道:“天下都是朕的,朕不操心谁来操心难道是你么”
纪平答道:“臣惶恐臣不敢”
“不敢但是你偏偏做了”赵权看样子是生气了,确实,如果不是今天纪平递上账本,自己还不知道国库既然亏损到了这样的程度,虽然其中最大的一笔是赵权他自己为了给长公主修建府邸而挪用的那四百万两银子
“回皇上,臣之所以不禀报皇上,是因为”纪平的身体颤抖了起来,伴君如伴虎,虽然当今皇上比较开明,但是刚才赵权的那句话,是有意在责怪自己欺君,欺君是什么罪
所以纪平惶恐了起来,这时候旁边的周礼却是面无表情地旁观着,心里估计是乐开了花
纪平虽然害怕,但是却依旧为自己争辩着:“是因为,慎县那边的钦差带回来的奏疏上说了,以后每年,慎县的岁入都会超过三百万两同比前几年慎县旱灾之时,等于今后每年国库的岁入就多了这三百万两,有了这些钱,老臣料想国库也不至于枯竭”
“嗯还有此事”赵权这才想了起来,前段时间自己那个皇侄女气呼呼地从庐州回来的时候,确实也带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这是当时群臣包括自己,也都认为慎县这样的小地方,又刚刚经历了旱灾,每年能有岁入就不错了,断然不可能达到岁入三百万两的,要知道,全国各地的州府加起来,岁入也才两千多万两而已
岁入三百万两是什么概念举个列子,就是庐州,去年的岁入也不过是几十万两而已,你想想,难道一个庐州治下的县,岁入居然比庐州还要高上数倍
所以赵权就以为这是赵瑶的戏言而已,没有想到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