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8(2/2)
感情赵冠缨也是怀着希望能跟着自己干一番大事的想法啊
萧莫就奇怪,怎么赵冠缨就那么肯定,跟着自己能让他投身行伍
“呵呵这不是,二郎有才华么”赵冠缨看着萧莫笑了起来:“李大人都说了,二郎的才华,远在他之上呢”
感情赵冠缨这是良禽择木而栖啊萧莫算是明白了,看来赵冠缨是不甘心待在小小的慎县,想要闯荡一番的。
“行了”萧莫对赵冠缨眨了眨眼,说道:“既然大家都想打回山东去,那就听我的,我们这样”
房间里,说话的声音渐渐地小了起来,但是灯火却一直亮着,直到破晓之际,灯火才灭了,然后房间里一片死寂,后来又传出来打呼噜的声音。
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萧莫叫醒了挤在床上的四人,昨晚萧莫给他们交待了一晚上的事情,直到快要天亮的时候才沉沉地睡去当然,五个汉子挤在一起,纵然客栈里的大木床够大,也肯定不够地方,所以萧莫就一个人打了个地铺,没有和他们去床上挤。
都醒了以后,萧莫就对马一刀和高元义以及史石开说道:“马大哥、高大哥、史大哥,昨晚所说的事情,大家都还记得吧”
“记着呢”马一刀回了一句,而高元义和史石开也点点头,一副没有忘记的样子。
“那行,回头吃完饭,大家都各自行动去吧记住,到了山东,要尽量低调一些,还有,选出来的兄弟,必须要头脑机灵,能随机应变,不然的话,就不要拉进来,不然的话,害了他,也害了我们自己”萧莫一脸慎重地看着三人,郑重地说道:“切记,切记”
“放心,二郎交待的,我们一定会照办”马一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向萧莫打着包票
“行了,你们这就动身去山东吧”
“嗯二郎,告辞了”
“一路珍重”萧莫向三人抱了抱拳,然后就送马一刀、高元义、史石开三人离开了房间,最后把赵冠缨留了下来。
赵冠缨有些不解,看着萧莫问道:“二郎,为何不让我也去山东”
萧莫说道:“赵大哥自有任务,到时候就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萧莫打了个哈欠,继续说道:“我们先好好地补一觉,然后去渡口。”
“去渡口”赵冠缨疑惑了起来,拉着萧莫问道:“二郎,去渡口做什么”
“南下,去苏州”萧莫无奈地回答了赵冠缨一句,没办法,萧莫现在一心就想睡觉,所以懒得和赵冠缨卖关子。
“去苏州”赵冠缨纳闷了起来,莫名其妙地跑到苏州去干什么
“游学啊”萧莫躺在床上,有些迷糊地说道:“打着游学的借口出来,不去一趟江浙,怎么能算是游学”
“哦”赵冠缨郁闷了起来,感情二郎留下自己,是要去游山玩水呢
赵冠缨昨晚和萧莫、马一刀,高元义、史石开五个人,商量了一晚上的事情,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现在却听到自己的任务不过是陪着萧莫去游山玩水,顿时内心那澎湃的激情就被萧莫一句话给浇灭了。
最后,赵冠缨心里不甘地倒在萧莫的身边睡了过去,然后到了下午,两人一起醒来,再赶到渡口,坐上了船,然后一路顺着长江,到了江阴,又走了一天的旱路,才赶到了苏州。
第191章 天下首富
赶路是枯燥的,以萧莫的性格,肯定不会闷着头一路跑,那样太无味了。
和赵冠缨星夜兼程,终于在第二天傍晚的时候,进入了枫桥镇。
枫桥镇有一个著名的寺庙,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萧莫和赵冠缨没有坐船,两人请的是车把式,送到了枫桥镇以后,又找了间客栈歇息了一晚上。
反正苏州已经近在眼前了,萧莫也不急,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一早,就和赵冠缨来到了传说中十大名寺之一的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枫桥镇,寺门临水而建,环境清雅幽静,怡人心境。
到了六月下旬,萧莫的手里也拿着一把折扇,穿着白袍,和赵冠缨谈笑风生地跨上了寒山寺前面的拱桥。
偶尔萧莫也会打开扇子来那么几下,一副文人的样子,每当萧莫打开折扇的时候,眼神没有问题的人都会看到,扇子上面,一个字、甚至连一点墨水也没有,完全是空白的。
虽然红日东升不久,但是寒山寺门前,却已经又不少和萧莫一样前来游玩的人了,而寺门也早早地打开了,一些扫地的僧人和小沙弥在门内外忙碌着。
“走带你见见钟楼去”萧莫对赵冠缨挤了挤眼睛,昨晚寒山寺的钟声,可是让赵冠缨影响深刻,也难怪,赵冠缨是习武之人,天生警觉性比较高,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寒山寺大半夜地突然来那么一下,能不让他印象深刻么
后来赵冠缨才从萧莫的口中知道,吴中之地,也就是江浙一带的寺庙,都有半夜敲定夜钟的习惯,而且一敲就是一百零八下
两人行了一阵,就来到寒山寺偏远,然后只见临着江水绝壁上,高大的凉亭之中,一座巨大的铜钟吊在凉亭内,铜钟有一人多高,有两米出头,外围需三人合抱
“难怪夜里听到钟声,如此洪亮”赵冠缨惊讶了起来,指着铜钟对萧莫说道:“怕是有数千斤重吧”
“差不多”萧莫点点头,以自己前世的了解,好像寒山寺里巨钟的重量也就是两到三顿的样子。
“这么多铜”赵冠缨咂舌了起来,问道:“得多少银子”
“这个”萧莫无语了起来,有些不满地看了赵冠缨一眼,心道:你当我什么都知道啊这钟花了多少铜,只怕连这寺里的和尚都说不清。
正在萧莫不知道怎样回答赵冠缨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两人的身后,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那声音说道:“此钟乃三十年前由苏州修家所铸,重达四千八百斤,浑身都是用上好黄铜铸就,钟内还请了名家刻上了佛家的铭文,以彰修家之功德”
修家萧莫闻言想了想,这个修家自己也听说过,还是在慎县向李季献记来江浙筹粮的时候,提到过苏州修家,不过最后修家没有来慎县而已
据